01.01 龙岩:一位93岁革命老人的“心愿”

参加革命大半生

93岁革命老人孙桂生讲述自己的“心愿”

主持人:今天的小巷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革命老战士,他叫孙桂生,16岁入党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乡青年抗日活动,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后随部队进军福建,参与剿匪战斗。现在孙桂生老人已93岁高龄,在龙岩市直干休所颐养天年,他说这些年来自己心里始终有一个“心愿”。

龙岩:一位93岁革命老人的“心愿”

革命老战士 孙桂生:我已经向红十字会报了,我死掉以后遗体交给国家搞教学科研。

记者:说起为何会有捐献遗体的想法,孙桂生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回忆起过去那个硝烟的年代。孙桂生,1927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江安区胜利乡西燕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小时候孙桂生家中一贫如洗,常常饭都吃不饱,根本无法上学。1938年3月19日,日军轰炸如皋城,年幼的孙桂生目睹了百姓遭殃,这座千年古城遇劫的悲惨一幕。1940年7月,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如皋,开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村里办了新式小学,孙桂生才得以上学。

记者:1943年7月,年仅16岁的孙桂生在两位小伙伴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孙桂生在胜利乡任儿童团团长,乡青年抗日协会任宣传委员,积极参加反“清乡”、反“扫荡”等抗日活动,搞“二五减租”。后来,组织上要培养年轻人不断进步,孙桂生又去了中学读书,还成为了新四军1师1团3连的一名小兵。

孙桂生:毕业以后去部队里面、连里面当文化教员,教当兵的唱歌。

记者:至今,孙桂生还会经常想起,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他和战友们以歌声为武器,鼓励前方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1946年冬天,孙桂生被调到五连当支部书记。没几天,国民党向新四军发动全面进攻。一次,孙桂生的连队在江苏东南部的如东县城东边薛家庵打伏击战,一到指定地点,战斗就打响了。

孙桂生:我们猛打猛冲,冲到一个坟墓旁边,给人家一个机关枪打了。

记者:在此次战役中孙桂生的小脚受伤了,当时并未察觉,直到战后睡到半夜感到疼痛。连长叫来卫生员一看,说是骨头打坏了,连夜把孙桂生送到后方医院治疗。然而住院2个多月,孙桂生想连队战友了,就从医院“逃跑”。

孙桂生:那个时候我们当兵的战士党员有一个口号,叫做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因为这个腿打了一下子,没什么了不起。

龙岩:一位93岁革命老人的“心愿”

记者:1949年,孙桂生被编入第29军第87师,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那年夏天,孙桂生随部队打完上海战役后,随后进军福建,参与了福建的剿匪战斗,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四等功多次。1955年12月,他被授予大尉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56年,孙桂生被调到龙岩军分区工作。作为一名老革命,孙桂生经历过旧社会的苦,也更能够感受到新社会的甜,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对共产党也特别感恩。因此三年前,他就有了要在身后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的愿望。2016年3月,孙桂生来到龙岩市直干休所办公室,请所里工作人员为他写了一份《申请书》,并向龙岩红十字会表达了捐献遗体的意愿。

孙桂生:那么穷,这个孩子能够培养成党的干部,他懂一些道理,这都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我到最后死掉以后,遗体不归共产党又归自己,你这都是什么思想,我死掉以后遗体交给国家,搞教学科研。

记者:孙桂生老人认为,他的身体具有研究价值,一把火烧掉怪可惜的。他希望自己将来身故后,由红十字会和家人来共同处理他的遗体。

孙桂生:我这腿骨头打断了,打断了以后住在医院休养一下,就长好了,我还能参加打仗,这个不是宝吗?

龙岩:一位93岁革命老人的“心愿”

主持人:直至今日,孙桂生老人还在不时重申他的愿望,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捐献遗体也算是为党和人民作最后的贡献。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党和国家,没有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