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引題

戰國後期,田單用火牛陣打敗了燕國軍隊,一舉光復了齊國,讓齊國免於亡國之禍,又從莒城迎接齊襄王回到了國都臨淄。齊襄王的歷史存在感較低,一般人可能想不出他有什麼事蹟,而田單的歷史知名度非常高,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再造齊國的忠臣!

然而,仔細扒扒歷史,田單和齊襄王之間並不是那麼融洽,田單也絕不是什麼大忠臣,二人在復國之後,展開了雲詭波譎的宮廷鬥爭!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田單和火牛陣


~~~✿ 1權臣初起 ✿~~~

戰國時期,齊國經過齊威王、齊宣王父子兩代人數十年的努力,國力已經大大增強。當齊湣王繼承君位以後,他以一國之力吞併了中原的宋國,這件事讓其他各國都不高興!

◎五國伐齊與田單復國

燕昭王看到了機會,任命樂毅為將軍、聯絡其他各國,組成了五國聯軍,樂毅率領聯軍一舉打垮了齊國,攻佔了齊國七十座城池,齊國僅剩下即墨和莒兩城。

齊湣王逃難途中,也被殺死;太子法章逃到了莒城,隱姓埋名在太史敫府上做了花匠。後來,莒城人擁立太子法章為齊襄王。

就在這關鍵時候,燕昭王死了。田單看到了復國的機會,採取了三個措施,展開了反攻計劃。

  • 利用剛繼位的燕惠王對樂毅的猜忌之心,大施離間計,使得燕惠王臨陣換帥,罷免了樂毅;
  • 田單還在齊國的即墨散佈流言,激起了齊國人同仇敵愾的反燕之心;
  • 以火牛陣創出了傳奇的反攻戰術。

燕國和齊國形勢發生了逆轉,田單率領齊國的軍隊從即墨城開始反攻,淪陷的七十餘座城池很快全部光復。田單把齊襄王從莒城迎接到國都臨淄,田單成為了齊國的大救星、齊襄王的大恩人。

齊襄王回到國都臨淄以後,封田單為安平君,擔任齊國國相、主持國政。田單與齊襄王君臣的明爭暗鬥卻從這裡開始了。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燕昭王

~~~✿ 2君臣交惡 ✿~~~

復國之後,齊襄王和田單勢力主導的二元朝政到底是什麼樣子?是君臣默契默契還是相互猜忌?田單是功高震主還是知雄守雌?齊襄王是昏庸無德還是韜光暗養?這些歷史沒有明確的記載。

◎但是從齊襄王對田單“解衣救人”的反應來看,君臣二人的關係恐怕是勢同水火!

曾有一個小故事,田單把自己的皮衣脫下來,給了一位凍得走不了路的老人,這是田單尊老愛幼、體恤百姓的仁愛之心,或者也有收買人心的意思。

田單相齊,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於人,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後之變也。"--《資治通鑑》

可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事,卻極大地刺激了齊襄王的敏感神經!齊襄王直指人心,質問田單“解衣救人”的動機!

把田單的行為上升到“

施恩將欲取國”的地步,固然是齊襄王的敏感,但是齊襄王敏感的神經是從哪裡來的?恐怕也是長期以來田單跋扈專權、目無國君的作風給培養起來的。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小溪水

◎回過頭來再分析田單的動機,田單是不是一個惜老憐貧、與民同甘苦的大臣呢?

  • 從當年反攻燕國前夕在即墨城的表現來看,田單確實是與軍民同甘苦、共患難的,不過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行為。
  • 名士魯仲連曾經描述過田單的另一面:奢侈、遊蕩的貴族生活狀態。
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立則丈插……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戰國策》

從這裡可以看出,田單真實的生活狀態是跟當時貴族一樣的,不存在所謂的惜老憐貧、與民同甘苦。即使田單想要救助受凍的老人,他有非常多的方式,何至於脫下自己的衣服,恐怕也是表演罷了。

那麼,齊襄王對田單“解衣救人”的猜忌就很有道理了!田單代表軍功派全面掌控者齊國的大權,而齊襄王為代表的舊貴族處於劣勢地位,這二者時時都在鬥爭當中。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戰國策》書影

~~~✿ 3馭下之術 ✿~~~

◎田單的“解衣救人”事件,讓齊襄王憤怒、憂懼,如何處理這次危機事件?

(齊襄王)王曰:"汝以為何如?"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飢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單之善亦王之善也。"……貫珠者復見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於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乃使人聽於閭里,聞大夫之相與語者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也!"--《戰國策》

有一個貫珠者(串珠子的手藝人)向齊襄王提出了三條建議:

  • 第一,齊襄王恭敬地接待田單,嘉獎他對百姓的愛護;
  • 第二,齊襄王下達公告,申明國君憂勞百姓的飢寒,而田單就是國君思想的踐行者;
  • 第三,齊襄王發佈公告,讓各級官員收攏齊國飢寒交迫的百姓。

齊襄王完成這三個操作以後,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老百姓都認為田單之所以愛護百姓,那正是國君教導的結果;
  • 體恤百姓飢寒,這是齊王的國策。

田單施恩百姓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名望,在齊襄王的一頓操作之下,老百姓都頌揚國君的恩德,而對田單就等閒視之了,田單吃了個啞巴虧!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齊國曆史博物館

◎齊襄王成功地打擊了田單以後,乘勝追擊,繼續打壓田單

齊襄王在成功壓制田單以後,再接再厲,繼續發力,打壓田單為首的軍功集團。

齊襄王身邊有九個親信,他們結成一黨,共同打壓田單一派;而田單有一個得力助手,叫做貂勃,相傳是齊桓公的弄臣豎貂之後。

九人黨首先拿貂勃開刀,他們舉薦貂勃去出使楚國。支開了貂勃,等於削去了田單的重要臂膀,然後九人黨就誣陷田單,講出瞭如下道理:

  • 國君之所以是國君,就是具有絕對的威勢;
  • 田單自恃功勞大,他的威勢在齊國與國君不相上下;
  • 田單在內善於安撫百姓、在外結交諸侯,而且還禮賢下士;
  • 如果田單心懷不軌,圖謀國君之位,那有誰能制止?

九人黨其實就是在憑空誣陷,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已。你有沒有反叛的行為和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這個能力!那就必須採取措施!

齊襄王根本不用去調查,他需要的只是藉口,藉著九人黨的報告,齊襄王就招來了田單,上來就是一頓敲打。

(齊襄王)王曰:"召相單而來!"田單免冠、徒跣、肉袒而進,退而請死罪。五日而王曰:"子無罪於寡人。子為子之臣禮,吾為吾之王禮而已矣。"--《戰國策》

面對齊襄王的無端斥責,田單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而是選擇了謝罪、請死,給足了國君應有的面子和權威。

  • 這就是田單的高明之處,他沒有做無謂的口舌之爭。鬥爭的本質是實力的對決,絕不在一時的口舌之快上。無端加之而不怒,就會使得齊王處於被動狀態,坐實國君的失德!
  • 齊襄王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明白田單樹大根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剷除的,也就做出了寬大為懷態度,不再追究田單的過失,只是強調大臣就應該有大臣的樣子,絕不能僭越國君的權威!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齊國手工業

~~~✿ 4田單反擊 ✿~~~

  • 齊襄王在田單“解衣救人”事件之後,一連串的操作,終於壓制住了田單勢力。
  • 以田單軍功集團的勢力,不應該敗落的這麼快,在這期間,也看不出田單的任何抗爭和反擊。

◎這極不正常,不正常之處必有妖!

這謎底就要從貂勃身上揭開。貂勃是田單推薦的重要官員,也是田單的親信。但是在齊襄王全力打壓田單的關鍵時刻:

  • 貂勃欣然接受出使楚國的任務;
  • 更為詭異的是,貂勃在楚國滯留幾個月不回齊國
  1. 在田單急需要幫手的時候,貂勃出使楚國,這明面上看好像是齊襄王主動削弱了田單,其實恰恰是貂勃自己願意去的;否則貂勃可以找理由不去,即使去楚國也可以很快返回齊國。
  2. 貂勃全力配合齊襄王,這背後其實就是田單的大謀劃。齊襄王復國之後,面對田單的軍功集團,那真是如芒刺在背,所以極力擴展自己的勢力,九人黨就是國君的主要黨羽。
  3. 國君勢力的增強,田單也感到不安,急需要剪除齊襄王的羽翼,但是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田單就會被認為是犯上作亂,對自己的政治名聲損害極大。

故而田單向齊襄王示弱,給國君黨“壯膽”,讓九人黨主動發動對自己的進攻,這樣田單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反擊!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楚國編鐘

◎田單的大反擊

當貂勃被齊襄王支開的時候,田單極力配合,給齊國朝局造成一定的“真空”。

終於,九人黨向齊襄王進獻了重傷田單的“讒言”!田單費盡了心機,終於把國君黨羽釣上了鉤!這時候,貂勃突然從楚國回來了。

齊襄王本以為打壓田單後,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就可以拉攏貂勃了,貂勃一旦倒向自己,齊國的朝局形勢就會向自己傾斜。

誰料想,貂勃一回來就代表田單發動了逼宮大戲!

貂勃從楚國回來,齊襄王宴請貂勃,向他示好。

貂勃從楚來,王賜之酒。--《戰國策》

酒席上,齊襄王想把田單也叫來,就直接稱呼田單名諱。這讓貂勃抓住了藉口,給齊襄王來了一頓教訓、發表了長篇大論!

  • 貂勃斥責齊襄公

以周文王和齊桓公的賢德,把姜尚和管仲稱呼為太公和仲父;而齊襄王賢德不如兩位先王、田單功蓋天下,齊襄王竟然直接稱呼田單的名諱,這是失德、亡國之言!

  • 貂勃擺功勞

貂勃直接稱道田單的功勞,是從開天闢地以來功勞最大的一位!然後接數落齊國先王把齊國千里國土都給丟失了,是田單憑藉著即墨一城就光復了齊國的江山社稷,這全是安平君田單的功勞!

  • 貂勃講形勢

反面的來講,當時以田單的實力,如果要霸佔齊國作國君,又有誰能阻擋的呢?但是田單忠於齊國,並沒有這樣做,還是奉迎齊襄王為國君,這是對齊國最大的恩德!

  • 貂勃提要求

再一次指責齊襄公對“失德”之處,不該直接稱呼田單的名諱,還說即就是嬰兒的智慧也犯不了這樣的錯誤!要求齊襄王殺掉所謂的“九人黨”,來給安平君田單謝罪!

今國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單',嬰兒之計不為此也。王亟殺此九子者以謝安平君,不然,國其危矣!”--《戰國策》

最後,歷史沒有記在細節,只記載了事情的後果:

  • 齊襄王把九個親信全部處死、家屬全部流放;
  • 將夜邑(今山東萊州)一萬戶百姓封給了安平君田單
田單用火牛陣光復了齊國,他卻成為壓制齊襄王的權臣

萊州古牌坊


◎結論

齊國在復國以後,齊襄王與田單為首的軍功集團並不是平和的相處,而是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最終田單瓦解了齊襄王的國君集團,此後,齊襄王碌碌無為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