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去年暑假,我带着孩子们去海边。

路上,大宝的拖鞋里进了沙子,他很是不舒服。自己清理了几次,走路依旧一瘸一拐,眼瞅着就走在我们身后,速度又慢,人又不适。

我急了,直接让他坐下,我蹲在他身边示意他把鞋子脱了,我帮他清理;顺带又拿了片儿纸帮他清理清理脚丫;还不忘提醒他:“清理鞋子不清理脚丫,脚上的沙子不照样会磨脚?……”

先生本在前面走着,忽然回头看见我们母子的模样,顿时火冒三丈的对我开嗓:“孩子是这样惯着的吗?这么大了连鞋都不会清理?你还能帮他多久??”

然后又看着儿子:“你都多大了,还要妈妈这样给你帮忙!!羞愧不羞愧?”

我有些愣。最初一瞬间是为了先生的怒火,然后就想明白了我的做法……

是的啊,儿子已经10岁了,站直了个子已经到了我的额头,而遇到问题,我依旧习惯性的想要为他“冲锋陷阵”,这是宠他爱他,还是在给他的人生帮倒忙呢?

先生看我在发呆,大步流星的走到我身边,牵着我的手直接拉着往前走,顺带对儿子说:“自己清理干净,快点儿追上我们!”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其实我也有些羞愧。

育儿的道理不是不懂,育儿的知识也并非没有学习,甚至自己也是几个育儿群的常客,平日里帮助群主解决一些妈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可是到自己身上,一下子就“双标”了,不留神儿做了一次“直升机父母”。

何为“直升机父母”?

对孩子无所不管、无处不在,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需要时立即给予帮助,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随时降落,为孩子先挪去障碍……这类父母被称作“直升机父母”。

你是这样吗?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对孩子过度保护】

这类父母是细致照顾孩子的代表。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晒了。

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家里真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喝口水都怕会不会呛着了;

外出的时候对孩子寸步不离,生怕摔了、磕了、碰了,要是孩子摔个大马趴,无论自己在哪里,都是一个箭步,用最快的速度冲到孩子身边。

一边紧紧的抱着宝宝,一边心疼的开始安抚:“宝贝儿,摔倒哪儿了?都是这块地不好,害我们家宝宝摔倒了。我要跺它几脚给宝贝儿报仇!”说完,还不忘立即用脚狠狠的踩踩地面。

得了,妈妈来这样的举动,一定会换来孩子惊天动地的哭声哦!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宝宝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只要不是破了皮或者摔得特别严重,他的第一反应很少是立即大哭,而是会抬头看看周围人的反应。

如果身边没人在乎这件事,他就会若无其事的爬起来,该玩玩、该笑笑;但是如果大人表现出非常紧张的情绪,孩子就会跟着感觉到自己很委屈很痛,因此哭得越来越厉害。

因为孩子的哭,就是哭给大人看的,要宣泄自己的委屈啊!妈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给孩子传递的负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严重的事、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对的,只有用哭来表示向大人求援。
娇生惯养中的孩子,抗挫能力会越来越弱,习惯于受伤的时候依赖父母,而没有自我排解的方法。可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风吹雨打的人生挫折也避无可避,父母又能够帮助孩子多久呢?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对孩子处处干预】

忽然想起大宝在幼儿园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他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那个小朋友很生气,对着大宝喊:“我让我妈过来收拾你!”

大宝说:“我们之间的事情,干嘛要让妈妈出面啊?来,我们先谈谈。”

老师放学的时候,笑着对我说,后来大宝拉着那个小朋友坐在教室的后面,吧啦吧啦不知道给小朋友具体说了什么。老师就隐隐约约的听见大宝似乎在分析什么地方自己错了,什么地方小朋友错了。然后大宝又伸手说:“既然我们都错了,就相互拉拉手,你原谅我,我也原谅你吧!”

最后,老师说,你家孩子真像个懂事的小大人。

是的,这就是平日里我和大宝之间解决问题的办法啊。当他和小朋友有冲突的时候,我基本上都鼓励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当他和小朋友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也是建议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案……


大人肯定有更好、更完美的办法来帮助孩子,可是有什么比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更能让他走心的事情呢?

而且孩子世界很少介意“是我吃亏了,还是你吃亏了”这样的斤斤计较。往往矛盾发生了,你哭一场,我哭一场,随后两个人就和好了。

身边曾经有过两个孩子发生冲突之后家长强行介入的事情,后来两家大人吵得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孩子倒是又一派天真的玩在一起。

何必呢?如果成人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不如放手给孩子去做吧。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就足够了。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对孩子事事包办】

闺蜜给我说,她现在特别头疼每天为孩子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

其实这是可以预见的一件事。

她家女儿小的时候本来蛮好,也有自己的主见,我们一起逛街,小不点儿对自己的喜好也很清楚,要什么不要什么。

但是闺蜜却偏偏要在旁边指手画脚:“乖,这件衣服颜色不好看啊!”“宝贝,这个公主裙咱们已经有两件了。”“亲爱的,这个洋娃娃还不如那个洋娃娃好看呢!”“乖女儿,妈妈觉得这款披萨才好吃,你挑的那个不好吃的,赶紧换了吧!”……

但凡孩子拿起一样,她都会给出不同的意见,而且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意见来替代孩子的喜好。

而且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她就会每天晚上提前给孩子搭配衣服穿,各种小公主、小美女的模样倒是好看;刚入小学,又为了给孩子空出时间写作业……就这样渐渐地她家女儿就什么都依赖她了。

“妈妈,我去洗澡,你帮我选一下明天穿的衣服吧!”

日复一日,现在孩子5年级了,依旧要妈妈给她准备衣服。当然,洗衣服、晾晒衣服和收纳这些活儿,也都是闺蜜做。

现在闺蜜后悔了,可是孩子就是不想做。而且逼着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时候,要么孩子搭配的颜色不好看,要么孩子选择的衣服厚薄不均,闺蜜自己看着都难受。不得已,继续替孩子做。

我劝她,这样的小事儿,做妈妈的就要彻底放手。孩子自己有自己的审美观,她选择了就由着她好了。再说自家衣橱里的衣服,不都是精挑细选才拿回来的吗?最多提醒孩子一两次就够了。至于衣服的薄厚,热一回、冻一回,孩子自然就知道了。


要知道,父母替代的越多,孩子的能力就会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父母可以替代孩子做事,却不能替代孩子做人,更不能替代孩子成长;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在父母的“周全”当中去享受,到头来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

孩子天生并不笨,只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机会,弱化了孩子的能力。

有时候,父母替孩子做事,是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取得好成绩。其实当孩子将来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时候,决定他能否成才的正是从小培养的做事的能力。

千万别小看了教孩子自己系鞋带、穿衣服、盛饭、洗碗这些小事,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建立、成功喜悦的获得等,正是来源于这点点滴滴的小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优势就是教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体验。

“直升机父母”?你助得了孩子一时,能否助他一世?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父母在子女的世界,终究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学会放手,懂得放手,能够放手!

父母赋予孩子生命,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带领孩子学会胜不骄败不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走向幸福……

但绝不是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孔不入,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是非不分的偏袒孩子,盲目无知的干涉孩子……

父母应该是孩子身后的基石,稳稳的让他有向前进的力量和安全感;而不应该是孩子头顶的“直升机”,虎视眈眈随时为他档灾灭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