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外在職場浮沉 你本色出演的內心戲


外在職場浮沉 你本色出演的內心戲


我們,是否懂得自己的內心戲?是無意識重複上演,還是有覺知的編劇和導演。



平安夜前兩天,我與啟扉心理,和獵聘網在杭州延中路的Wework空間,做了一場職場HR的專屬心理活動。


有短短的時光中,到底講些什麼呢?做這場心理活動策劃準備時,我不覺就回到了十多年前,自己五年多HR職位的工作經歷。


最終決定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兩部分核心議題。一是存在主義的核心,終歸人要回到自己,早早晚晚,終將面對人所共有的存在困境,以及存在關懷。在匆匆而過的工作之後,自我的存在?


比如在有限的時間,確定的空間,所有人都沒得選,在這裡,這是存在的主題之一“死亡”的涵義,即我們總是在有限中存在著,我們擁有的只有當下,但是哪怕增加對這個有限的覺知一點點,都將推動我們更充分使用生命裡的時時刻刻,尊重真我的選擇。


在這有限性之下,我們卻是可以選擇自己怎麼使用時間和空間,怎麼表達探索自己,這是選擇自由與責任,即存在的核心之一“自由”


課程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開始,嶽老師首先從心理諮詢師勝任力談到作為心理諮詢師,為什麼要練好基本功,以及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嶽老師幽默風趣,課程呈現趣味橫生,有嚴謹專業的基本功技術講解,有各抒己見的觀點探討,也有啟發意義的視頻觀看,更有嶽老師幽默風趣的互動體驗,以及大師的技術呈現。


每一個環節,每一次互動,每一次探討,都給學員帶來不同角度的理解,便於基本功知識的融會貫通,便於各項技術的靈活運用。


外在職場浮沉 你本色出演的內心戲


有一位HR講,自己從廣東到杭州,尋找自己留下來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直在尋找,一直在探索。雖然不知道在這裡可以獲得什麼,但是覺得互相傾聽,也是有幫助的。是的,我們是孤獨的,卻可以以“孤獨”陪伴“孤獨”,孤獨就有了意義。這是存在核心“孤獨”中的人際孤獨部分。


在心理團體中,我闡釋的另一部分,是關係,和關係的基本因素。所有職場浮沉,都不過是自己本色出演的內心戲,我們只知道在舞蹈上呈現的自己,不停地演啊演的表象。誰導了這出戏?還是自己。


怎麼導的,演出這場戲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探索這部分,比怎麼演,更重要。不然,演來演去,終會迷失自我。所以,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怎麼演的這一出出戲?


回到我的職業,存在精神動力取向團體心理諮詢師,我的選擇之於自己生命的意義。即存在主題之四“生命無意義”。我的工作,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當下的人際關係團體,在此時此地的關係之中,找到自己編劇、導劇、演劇的原動力。那麼,就不是木偶戲,而是自由人生,由你創意。


外在職場浮沉 你本色出演的內心戲



一個人在職業生涯、職業生活中,是如何探索著自我?一個人在職場中,怎麼定義自我?我在過去的二十年職場生活中,一直關注著,原來它是人生的重要議題。有五年多的時間,是在做有覺知的探索,苦苦追尋活著在工作中的意義,那是一個很艱難很痛苦當時感覺很漫長的探索。現在回看,假如有一群夥伴,一起來探索,那就太寶貴了。


回顧央企二十年的工作過程中,大概每三四年,會換一個崗位。每當我在一個崗位工作到了三年,我自己會非常非常焦慮,想到自己永遠在這一個崗位上,而這個崗位上的事情已經熟悉固定了,那種感覺,就像自己被訂死在一個板凳上動彈不得,沒有成長改變。那種感覺非常痛苦,一種正在死去一般的痛苦。


有意思的是,總會遇到單位機構改革、公開競聘、人才選拔、幹部交流等等機會,有或主動去尋找改變,或環境有變化的機會。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我的自我內在有改變的動力,這種動力是一種原初的動力,即死亡恐懼。所以,改變的壓力、挑戰和風險,是我自己願意去主動承擔的,這種主動可能會超過他人的動力。這就是要感恩我自己,不斷從無意識中冒出來的死亡恐懼,我自己意識層面不知道,但是這是很強的趨動力,幫助我去尋找改變,不畏改變。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一個永恆輪迴的觀點,查拉圖斯特拉提出了一個挑戰:如果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過著同樣的生活直至永遠,你將會有怎樣的改變?尼采用這種方式,引導我們擺脫空虛的人生追求,充滿生命力地真正活過。


外在職場浮沉 你本色出演的內心戲



記得我帶領的一個團體,有位成員在團體中報告了她的夢,夢中遇見了一個棺材,打開看,裡面是空的,然後自己換了個方向,往回走。他問我,這個夢是否不好?


從團體的發展過程中來看,他在反思自己的生命,透過更直面死亡的一個過程,他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活法兒,雖然艱難,卻又是那麼驚訝和喜悅著自我的改變。他講夢的那天早晨,他走在來參加團體工作坊的路上,他說,我走錯了路,但是我發現了,我找到了來這裡的路。


所以,他的夢,他以這樣的方式接近對死亡的感覺,以及透過死亡來反思當下有限的生命,如何活出我所是,我認為是特別吉利的事情。存在主義先驅歐文·亞隆先生認為,“正視生命的結束,具有某種正面效益。預見結果可以激勵我們以更強烈的生命力把握當下。”


存在的視角,人有兩種存在方式:

非本真的存在,意味著沉溺於轉瞬即逝的消遣,如美貌,風度,地位或名望。


而本真的存在,則意味著你不但覺知到存在與死亡,也對其他永恆不變的生命特性保持警醒,而且能夠更熱切、更樂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改變。你會迅速承擔起人類的基本職責,創造出一個投入、豐富、充滿意義以及自我實現的真實人生。


而在存在-人際關係小團體中,我們將能夠進入心靈內在世界,真我的世界探索,觸摸到自我的本真的存在。那些深藏在一個人未知自我深處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