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禁止孩子去课外辅导班,在学校读书按时上下课,周末和节假日不布置作业,大家支持吗?

胖胖的保姆


我是一名初中辅导老师,我对题主的问题,整体持否定态度。下面我就一一分析一下,题主的各项建议和我否定的原因。

第1点,关于全面禁止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意见。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辅导老师,我想说一下,我对辅导班的态度,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学生一定需要上辅导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因为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就停止教学的进度。所以,如果有学生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不清楚,又不能跟上学校的进度,就有必要参加课外的辅导,补齐进度。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给我抛出所谓的学习无用论,成绩有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补齐进度等等。我想说的是,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进入大学找到工作,是大多数人能够工作养活自己的一条必经之路,当然,也会有很多走到一半就参加工作养活自己的人,这点我并不否认,但从数字上来说,我相信,绝大多数走完这条路的人,比没走完这条路的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第2条,要学校按时上下课。说实话,我没太理解题主所谓的,按时上下课是什么意思?是要求老师不要拖堂吗?还是要求学校准时放学?要知道现在的学校都是有专门的进校时间的,学生在学校多待一分钟,学校都会承担相应的责任,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要求按时上学按时放学。至于老师拖堂,我相信,只有负责任的老师,才会拖堂几分钟,把想讲的知识点讲完。要知道这个老师可能下一节还有课,要知道,他给你们拖堂讲课是无偿的,有这10分钟,他回到办公室端起茶杯,喝口水,休息休息不好吗?

而且事实情况是,即便老师不拖堂,在下课之后也会有好学的同学,拦住老师问问题的。总不能禁止后学的同学问老师问题吧,难道要像大生产时候,大锅饭,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一视同仁,最后一起贫困吗?

第3点,周六周日放假不留作业。现在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是执行国家的法定假日,周六周日正常休息。即便个别学校有所调整,也是放月假,放大假,上两周休4天。在这样长的一个休息时间里,如果不留作业,有多少学生会主动复习和预习呢?题主可以去网上查询一下记忆遗忘曲线,如果周六周日不学习的话,上一周所学的知识,又能剩余多少呢?

而且即便不留作业,我相信也会有很多家庭的家长,为孩子留作业。因为当前社会,我们还没有达到世界大同,所有人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或者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讲,我们依然生活在丛林里,丛林法则依然适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所有的人都在竞争,竞争有限的社会资源。如果政策修改为周六日不留作业,我相信确实会有一部分家长坚定的执行这项政策,不让孩子做作业,也会有一部分家长,果断的自己为孩子留作业。而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一点一滴中被拉开,最后当他们长大走入社会开始竞争,我相信结果不言而喻。

最后总结一下,当前的教育制度,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国情发展而来的,是适应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如果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当前的教育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发展也不是十分平衡,教育的发展也是一样,一刀切教育制度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所谓的减负教育,不是没有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份资料,说的是日本实行的减负教育,造就了一批废掉的人。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

我们国家正处在走向复兴的关键时期,我相信这个时期需要的,是一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强者,而不是在摇篮里废掉的人。





初中辅导老师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师,我不赞同题主的说法。

1.先说禁止孩子去课外辅导班,对这个问题我持中立态度。

孩子是不是需要课外辅导,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本身学习成绩有优异,而且学习习惯好就不用去辅导班,对那些处于中等左右又想上进的孩子,如果家里没有人辅导,那么只有去辅导班了。 所以这个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做决定。

另外,我认为有必要让孩子有一两样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美术,钢琴,舞蹈,孩子总得会一些。进行艺术的熏陶,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是有好处的。

2.再说在学校读书,按时上下课。

看到这个提法,我十分诧异,孩子在学校读书不应该是按时到校吗?还是题主希望孩子晚到,或者说不延长一点在校时间。

我孩子读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更没有旷课,除非是生了病,实在不能到校,才会跟老师请假。

另外,我比较鼓励孩子早到学校。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时时早,事事早”吗? 孩子找到学校,留出了处理路上突发状况的时间;早到学校,可以和学生多接触,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提前温习功课,看看课外书籍;遇到不懂的可以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不挺好吗?

3.最后说周末和节假日不布置作业。我不同意这种做法。

写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巩固课堂学的知识还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 长期不写家庭作业会怎么样呢?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从来不写作业,等到孩子上了高中之后,明显的跟不上节奏,家长叫他写作业,他直接反驳家长:“小时候你都不不让我写作业,现在让我写什么作业?” 家长也哑口无言,而最后这位孩子只上了一专科线。

实在不知道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一会儿让孩子疯狂的让孩子去报课外补习班,一会儿又坚持不让孩子报补习班,甚至连完成作业都不支持。

孩子不多,孩子的儿童时代和少年时期非常短暂,家长稍微一放松就稍纵即逝,等到想要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身边有很多同事,都是因为孩子小时候没有管理到位,等到孩子真正参加高考后才觉得非常后悔,才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补救。

虽然我们不需要孩子把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需要让孩子劳逸结合,但是在玩耍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学习和培养各种能力。 不然等孩子真正长大之后,他们会怨恨你,你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后悔药了。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禁止 孩子去课外辅导班,在学校按时上下课,周末、节日、寒假和暑假不布置作业,这种给孩子减负的美好设想,肯定有人支持,甚至大为赞赏。

但,即便是支持,也分真支持和假支持。

何谓真支持?

就是期待教育绝对公平,以为这么做从此所有学生始终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那些家长和学生,他们是真心实意的支持者。他们想象得很简单,也很美好:只要大家的孩子都不去辅导班,每天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周末、节日、寒假和暑假也不做作业,你看,大家不是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不是都公平了吗?

但他们忽略了两个因素:一是即便只上课不做作业,但有的学生没听懂,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懂得少一些,有的懂得多一些;二是那个“只要”的假设,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们期待的同一起跑线、同一水平线和绝对公平,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因此,他们基于绝对公平的美好想象,支持禁止孩子去上辅导班,支持禁止一切课后作业和假期作业。

何谓假支持?

所谓假支持,就是他们表面上支持这个建议,鼓励别人这么去做,但他们实际上是绝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寒门还是中产,要想孩子改变命运,就只有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而考大学和名牌大学是分数说了算,而不是靠谁在减负中的幸福指数高来上大学。怎么在高考考出好的成绩?那当然是课堂外多做作业,或参加辅导班,在其他同学快乐享受“减负的幸福”的同时,刻苦努力地学习,独享寒窗之苦。

之所以说他们表面上支持这个建议,鼓励别人这么去做,目的只是想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使自己考大学变得机会多一些。不管是真支持,还是假支持,只有到了高考,才会看出是谁在笑。

但是,也有反对者。

反对者是那些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学习来改变命运的家长,所以他们无法容忍孩子在放学之后、在周末和节假日没有作业,他们会强烈要求学校老师布置作业。即便老师不布置作业了,他们也会给孩子买大量的资料来做。他们中有的人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来辅导自己的孩子提高成绩,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辅导班去,或者是找老师一对一辅导孩子,或者是让孩子接受各种线上辅导。所以,对这部分家长来说,禁止孩子去辅导班,是剥夺了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和对孩子未来的希望,理所当然要遭到他们的反对。

而有能力辅导的家长,比如老师,他们仍旧会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自己辅导不了的学科,他们也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学习,或者让孩子接受线上辅导。前段时间,有一对教师夫妇暑假给自己孩子辅导遭到投诉便是例证。

最近在网上看到某一线城市小学生申请初中的简历,可以说分分钟碾压很多大学生,而据看简历的老师说,这只是很普通的一份,还不知道能不能申请上。你能想象没有经过专门的辅导培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吗?再说刚入学清华的新生年龄最小的15岁的鹿泽宇,你能想象十多年来没有做过大量的家庭作业能考上清华吗?

当然,是否让自己孩子去辅导班,是否希望老师禁绝孩子所有家庭作业,这是每个家长自己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自己不让孩子去辅导班,不能因为自己不希望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而禁止别的孩子去辅导班学习,禁止老师给别的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因为每个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家长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平平淡淡,不要那么辛苦;也许有的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尊重每个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圣山翁


我是一个高中老师,教这么多年发现一般不太懂教育的都是发现问题才补课,也就是高中后半段开始补课,例如难度增加的高二和最后冲刺的高三,但是孩子暴露的问题大多数是学科思维根本跟不上,接受的很慢,成绩提高自然很慢!差距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很多时候认为是高一高二没好好学,所以高三学不好,其实是从小就已经拉开巨大的差距了,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已经早已近定型,你补一年怎么可能超越补了12年甚至更多年的孩子,接受的知识量,见的东西,掌握的方法,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我一个学生高中不怎么学英语,高三英语都130多分,为什么?因为她说从小她妈让她一直学英语,所以底子好!高中你有没有发现你再使劲英语也提高很慢?

科学的补课很有意义,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你可以让孩子小时候快乐成长,别人家孩子幼儿园都能英语过家家,你家孩子可能汉语都说不明白,未来你觉得你孩子能快乐嘛?可能只能傻呵呵地乐了!


melo98


书山有路勤学为径,学海无涯苦读作舟。记得上学的时候,这句话是我们的老师贴在教室的后面的。

时候,课外辅导的很少,但是课外作业是有的,学习也没感觉到很累,感觉很轻松的就学习过了。

现在呢,课外辅导机构疯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的孩子不学习,别人的孩子在学习,你的孩子就要跟不上,学校老师教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不教的是需要孩子自己来学的。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课外辅导机构,培训机构搞出来的问题。因为课外辅导机构和培训机构太赚钱了,所以他们也需要找专业的老师来教学,那么怎么办呢?就去各学校挖好的老师来课外兼职。而这些兼职的老师看到兼职的工资比我在学校赚的还多的多的多的时候,你想想会怎么样用心在学校教学,这不怪老师,换做任何一个人,你兼职的工作比你本职的工作工资高好几倍的时候,你会用心你本职的工作吗?

不会的,并且有的老师看到课外辅导机构这么赚钱,那么不如我辞职去开办客户辅导机构。

返回来说在学校的教学,当所有的孩子,或者说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客户辅导机构学习的时候,甚至提前讲老师在班级里教的课程的时候,当老师在班级一讲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了的时候,你想想老师还会要用心,需要再重复详细的给那20%的学生在讲吧,因为老师要照顾班级的整体进度,所以老师不会为了那20%,而在详细的讲,这样就导致那20%的学生回家告诉家长这课听不懂,需要上课外辅导班,所以慢慢的,这20%就变成了2%的,甚至到最后变成0%了。

当所有的孩子都在课外辅导班学习的时候,所有的家长开始怨声载道了,学校老师不好好教课,教不好孩子,原因是什么?孩子都会了,老师要怎么教?只有一两个孩子,不会老师要怎么教?如果老师按照自己的进度来教的话,可能那些在课外辅导班的孩子又会跟家长反映了,老师讲的我都学过的了,老师教的还慢,家长就会反映到学校,你们老师能不能把孩子会的教快一点。一个班级里面有四五十个孩子,本来孩子的接受学习能力就不同,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再加上课外辅导机构的盲目的提前教学,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让老师怎么办?

课外辅导机构禁止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成效反而是越来越疯狂。原因在于利益的驱使,在于监管的不到位。如果查到课外辅导机构教学校的课程的时候,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么就不会有课外辅导机构这么干了。包括课后作业。

孩子的学习跟大人的工作是一样的,在工作中,有的人工作能力就是强在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就非常的高。而有的人工作效率就比较低。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扼杀掉那部分,孩子接受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学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也不能拖累那些,只是工作效率慢的同事吧。

辅导机构课外的学习,属于家长的自愿,但是家长应该过多的关注着学校的正规的课程安排跟教学流程。


陪着孩子一起学


首先提这个建议的就是棒槌!就是误人子弟的建议!在高考按照分数录取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政策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是一场灾难!

普通人家的孩子放学没有作业,家长又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孩子只有玩了。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只能在家里玩。而家里玩出了电视就是手机。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个手机。孩子只要迷恋手机,这辈子基本就毁了。

而家境殷实的家庭,孩子放学就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在学习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而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是终身受益的。我记得英国BBC做过一个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利用15年时间对8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15年后精英家庭的孩子依然是精英,贫困家庭的孩子依然在底层。而影响他们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放学时间的利用。相比之下,中国由于有高考的存在,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只要能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机会会多的多。

现在要求不公布分数和排名的论调甚嚣尘上,认为伤了孩子的说明自尊心了!对孩子发展不好等等。实际的本质不是伤孩子的自尊心,伤的实际是家长的玻璃心!命运排名和成绩,就没有学习的急迫感,没有成绩和排名就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就不会有针对性的补足和提高。在初中没有排名,但是中考的录取时按照成绩和排名录取!高中不要排名,但高考会按照成绩和排名录取。到时候,哪些提倡孩子快乐学习的所谓“砖家”和被各种砖家忽悠的家长只能是痛哭流涕,但绝对会后悔莫及!

最后只想说:如果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甘肃高考志愿帮


支持!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父母都是双职工,学校的老师也很关心人,从不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除非自己调皮捣蛋,老师才让学生罚抄作业)学习上学生没有什么压力,基本上是凭自己的悟性学习。那时候有升留级,学习不好的留一级,重头再来。所以,不希望现在的老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把大量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小学生时,主要以识字为重点,懂点算术即可,不要什么奥数、钢琴、跳舞、英语等,压的孩子们喘不过气。到了中学和高中可适当的加大学习力度。总之,对学生一定要娱乐为教,顺其自然吧!


郭龍根


如果天天在家玩都能让孩子上好高中,上好大学,一节课都不补我才高兴呢,我家先生可以提前退休了,我们可以拿着孩子上辅导班的费用周游世界了,但是可能吗?可能吗?一半的的中考升学率,不课外辅导拔高,上不了高中,在一线城市,以后我的孩子,国家给养啊?要饭还差不多!


zxl201076831


支持!我有个学生就啥班都不上,老师留的作业也经常完不成,她的博士导爸爸和博士生妈妈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有时间就领孩子去书店买大量的书籍,或者领孩子滑旱冰,旅游……

她上课看课外书我从不打扰她。毕竟她比我们班的孩子小两岁……后来听说她考上师大附中的统招班了……


觉主10998663


对于这个建议,我不支持。其实提问的您也明白,这个问题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答案。

我的孩子明年就要参加一次关键的考试——中招考试。很多家长都知道,现在考高中比考大学要难,考上优质高中的难度不亚于考取较好的大学。要是中考考砸了,就上不了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人生的起点无形中就低了一截,整个逻辑就是这么现实。中考、高考还是多数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机会。从八年级起,我孩子就参加了老师节假日组织的补习班,老师的补习对她有很大帮助,成绩每年都有提升。现在,她所在学校还利用周日暗中组织老师义务补习功课,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这种情况可以说各地都有。所以,您在问题中提到“禁止孩子去课外辅导班”,我觉得是一家之见,事实上也做不到的。一个培训班的广告直截了当地写: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准确击中了家长的痛点,您说孩子要不要去补习?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会去取缔关闭辅导机构,因为它们中很多都是证照齐全的商业机构。现在新东方、学而思、思考乐等都已经成功上市,不是教育主管部门说关就关的。因为补习功课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实习机构在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方面也确实能给学生以很大帮助。这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所谓“愿打愿挨”,纯属家长个人意愿问题,如何强行禁止?

“学生读书按时上下课”,这一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周末和节假日不布置作业”,这一点恐怕真的要遭到不少家长反对了。前不久,南京推行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却并不能讨到家长们的“欢心”,相反还遭到了部分家长的激烈反对。这种现象在浙江、在河北、在重庆等地不断重现。为什么?因为家长们心里都有着说不出的焦虑感,害怕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您的提议肯定也有很多支持者。首先,支持者应当是老师。做为过来人,我明确告诉您,老师是减负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如果推行减负政策,他们就会迎来全身心的解放!第二,支持者应当是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家长,本身考学无望,希望大家一同落后,一同做“渣”,这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的体现吧。第三,是一群所谓的专家学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占据着优势的社会资源,最愿意保持现状,固化阶层,所以站在高位遥相呼应。

从心底来讲,看到孩子学习很累,心里也很纠结,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常常这样想,苦这几年,如果能够改变一生,还是值得。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也是这样想的吧。如果有一天,高考政策真的变了,确不需要苦读书了,我也打心底地支持您的想法!现在,还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