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人到50,向前看,是餘生的夕陽灑落,知天命的聲音,於空中迴旋。向後看,卻又是金戈鐵馬,人生奮進的激昂身影,50歲的人,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尷尬於此……

這其實是筆者的寫照,因為筆者也是人到50的人了。雖一面知著天命,一面尷尬著,卻還要一面“順其自然”的走下去。故而近半年多來,筆者一直在看《莊子》這部書。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跟先賢的交流中,總會產生各種俗氣感悟,也許不是真正的“道”。不過莊子都言“道在屎溺”,所以我這俗氣感悟,至少不會是歪門邪道吧。畢竟“書能解千憂”,讀書從來都是人生最好的習慣!

人到50,再尷尬,也要面對現實,餘生能否享清福?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矯情,而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那麼若想餘生享清福,該怎麼做?請先找到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的。

莊子有個好朋友叫惠子,在魏國做了大官。一次莊子路過魏國時,去拜會這位老友。魏王聽聞這事後強令惠子:當年,此人拒絕出任楚國的宰相,本王無論如何也要看看這位莊子,到底是何許人也。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無奈下莊子只得前往。臨出門前惠子道:“換身衣服,你這身衣服實在寒酸。”可莊子卻表示,我就這樣,不然,咱不去了?惠子只得從了莊子。

果然,魏王一瞅莊子這衣著就鄙視起來,說:“看先生這身衣著便知,你很是萎靡啊。”

莊子說:“這叫窮困,是物質上的。不是萎靡,那是精神上的。須知,人有道,卻不遵循,這才是萎靡。所以我雖窮,但不萎靡。當然,你說我是‘生不逢時’也是對的。”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魏王一皺眉:“此話怎講?你連楚國的宰相都不當,咋就生不逢時了?”

莊子哈哈一笑道:“打個比方吧。想猿猴,在樹林間穿梭自由,何其快樂自在,就算再牛的神射手也射不到。可若進入到一片荊棘叢生的地方後,又無不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因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說到這,莊子看著一臉莫名其妙的魏王,頓了頓接著說,“所以,士人身處君主無道之時,如何不萎靡呢?比干被紂王挖心,就是如此啊。”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最後這句起作用了,魏王明白了莊子這一通“猿猴論”在說什麼。雖心裡面有些惱火,但看著莊子一身破爛衣服,卻精神昂揚的模樣,卻反而感覺自己萎靡了。

哪料正在這時,莊子又走前一步說:“大王啊,你這麼萎靡,是不是生了病?”

魏王一甩袖子,怒道:“一派胡言,本王哪裡有病?”

莊子道:“咱談駿馬吧。我知魏王愛馬,應知道駿馬在槽間時,都是無精打采的模樣,可大王騎上馳騁時卻神采奕奕。大王知這是為何嗎?”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魏王搖頭。莊子高聲說道:“馬有天然的馬的本性,人有自然的道德。若大王能秉持自然之大道,修身養性,別天天的美女環繞,美酒不絕,消除掉這些內心的邪欲,那大王的病,就好了。”

魏王說:“有理有理,莊子啊,我不請你當宰相,任命你負責寡人養生如何啊?”

莊子一甩袖子:“我可不想染病,我要如猿猴一樣迴歸山林,養命而去。”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第一個護身符:窮不怕,但不能失去精神氣

莊子顯然是重精神,輕物質的。這個道理,也許年輕人沒幾個贊成,但人到50者,恐怕贊成者要居多了,這其實就是人生閱歷的問題。

人到50歲者,大多是繁華見過,落魄經過,既曾有笑傲天下的豪氣,也曾有困守井底的悲嘆……當這些凝聚在一起後,才有了50知天命之說。所以都懂得,一個人的倒下,極少是由於物質的貧困,而是精神上的絕望!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因此人到50,無論物質上如何,都應保持健康的精神狀態。有了這道“護身符”,向大處說是:能擔得起50歲者的使命:把人生經歷濃縮成精華,展現給後代,給他們以正確的指引。

而從小處說是:人的精神氣一上來,疾病自然就少許多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恰是餘生享清福的保障。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第二個護身符:養生這事,要提上日程

莊子拒絕魏王的理由是“養命”,這就是養生。人到50,不再年輕,養生這事,就要提上日程了。所以,那些酒色圈子,損耗身體的愛好或習慣等,能丟下的就都丟下吧。

因為人到50者,有不少人都是有些官職或權威的了,若此刻被酒色等這些東西拉下水,輕則是對不起糟糠之妻和家庭,重則就不好說了吧,例子比比皆是。

人到50,若想餘生享清福,請先找這兩個“護身符”,很有道理

而且,最好的養生環境,其實就是家庭和睦,妻賢子孝!所以注意養生的重中之重,便是“經營好家庭,做一個對妻子(丈夫)和後代負責的人”,全力打造好自己的養生環境。如此,餘生自然而然的就會享清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