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劳伦斯602


瓦岗寨确实是黑帮组织,但那时黑帮的叫绿林,但他们更多的是反抗朝廷。他们其中有不少之前就是江湖中人,也有朝廷官府中人,更多的还是穷苦百姓。

隋炀帝在位期间,三次亲征高丽,每次都是大败而归,上百万大军藏身高丽。而民间正赶上饥荒,隋炀帝为了保证军粮,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走投无路的百姓,无奈之下呢,纷纷举起起义的大旗,反抗隋炀帝的统治。

瓦岗寨就是在这时候建立起来的,大当家翟让本是县衙监狱的一个小吏,由于犯错被判死刑。一个狱卒偷偷将翟让放出,翟让回到家乡,看着遍地四起的起义军。翟让就伙同自己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候,同乡青年才俊徐世绩以及单雄信,拉起一票人马,上了瓦岗寨。

经过初期的艰难时期,瓦岗寨背靠南北运河,拦截官方物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佼佼者。但是这也引来了官府的重视,就拍大将张须陀前来剿灭瓦岗。此时秦琼就在张须陀手下,经过围剿,瓦岗寨越剿声势越大,终于将张须陀打败,瓦岗寨的名声再上一个高度。

此时李密和王伯当来投,李密本是叛将杨玄感的秘书,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也被官府通缉。李密的到来让瓦岗声势达到顶峰,李密向翟让提出攻打洛阳的方案。于是瓦岗兵发洛阳,隋炀帝急调张须陀平乱,但此时张须陀也无能为力。结果张须陀兵败自杀,秦琼也投奔了裴仁基。

此时瓦岗也到了生死关头,李密暗中拉拢翟让手下,逐渐将翟让架空。李密邀请翟让赴宴,在席间将翟让杀死。徐世绩也身受重伤,要不是王伯当和单雄信求情,徐世绩也要被杀死。翟让旧部对李密杀死翟让一事耿耿于怀,瓦岗开始走下坡。

后来隋炀帝时候,杨桐招降李密,让他抵挡宇文化及的进攻。李密率领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李密惨胜。随后被王世充偷袭,一干大将全部被俘。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投降了李渊,瓦岗寨历史结束。

瓦岗寨经历了翟让时期的绿林性质的强盗模式,发展到李密夺权后的义军模式。但他们和正规军比起来,还是一盘散沙。他们只是靠着江湖义气走到一起,这种哥们义气必不长久,遇到富贵肯定“各自分飞”了。


老虫


隋末唐初,各路英雄纷纷群起,各自称王称帝,瓦岗寨就是这样自己称王的一个组织,而翟让、李密则是这个瓦岗寨的帝王。那么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一,占城为王的组织

瓦岗军的第一个领袖翟让,带领着各路英雄豪杰,将瓦岗寨这个地方占领了,并且自封为王,开始跟隋代的朝廷对抗。

关于瓦岗寨的地址,大概在浚县一带,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因此,瓦岗寨的带头人翟让选择将这里作为立足之地,占城为王,各路英雄进可攻,退可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而且,这一带地区,也是著名的产粮区,像纣王当时的粮仓钜桥,就设在浚县,在隋朝,浚县也有三大粮仓,因此选择这里为根据地,可以不用愁粮草不足的问题。

然而,按理说,瓦岗寨这个地方是属于朝廷的,并不是这些瓦岗英雄的,因此,他们可以算是占城为王的黑帮组织吧。

二,农民起义的组织

瓦岗寨的成立,也是一个农民起义的成立,他们的成立就是为了对抗隋朝的暴政,为了瓦解隋朝统治的根基。


其实这时的农民起义不只有瓦岗寨,而瓦岗寨算是比较大的一支起义军队。瓦岗寨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瓦岗英雄跟水泊梁山的英雄一样,是正义的起义军。

刚开始瓦岗寨在翟让的带领下,还没什么章法,自从李密加入了瓦岗寨后,瓦岗寨开始有了一些规章制度,因此翟让就将帝王的位置传给了李密,李密成为了瓦岗寨的第二个带头人。

然而李密这个人却不是很可靠,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寨日益衰退,势力不如以前。

李密不讲义气,恩将仇报,设计将恩人翟让给杀了,并斩草除根。而瓦岗都是重情重义的兄弟,见到李密如此狼心狗肺,因此都人心漂浮,不再真心为李密所用,而上下离心注定了瓦岗寨衰退的必然。

渐渐瓦岗寨的兄弟都纷纷出走,到了最后只剩下王伯当跟随李密,可见李密当老大多么地失败。

所以带领人的失败,瓦岗寨这个农民起义自然也以失败告终。

结语

综上所述,瓦岗寨在历史上,是一个占城为王的黑帮组织,一个建立了打算跟隋朝的统治对抗的农民起义。


余儿谈历史


单雄信、秦琼、王伯当、程咬金、罗成。程咬金排老四,秦琼排老二。

1、单雄信

单雄信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五虎上将第一名,人称:赤发灵官,一柄金钉枣阳槊,勇冠三军,为人十分仗义,被天下英雄所认可。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

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第二年,王世充投降李世民,但单雄信跟李家有着深仇大恨,宁死不降,最终被杀!

2、秦琼

秦琼应该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了,也是电视剧出镜率最高的武将了。秦琼本身是在大隋效力,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

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建功无数是李世民麾下一员猛将,跟随李世民创立了李唐,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死。


奋斗的年纪mpf


说起瓦岗寨,倒是与梁山泊有几分雷同。

瓦岗的历史分两个阶段:翟让是一段,李密又是一段。

翟让本是东都洛阳的一个小官,犯罪入狱候斩,被好友私放后,走投无路,上瓦岗做了土匪。瓦岗寨靠着黄河,挨着白马渡,扼住漕运咽喉。翟让靠水吃水,打家劫舍,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翟让为人,义气厚道,周围聚了不少英豪,都是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主,没什么大志向。

李密的到来,使瓦岗变得不同。李密出身名门,才气远播。在隋炀帝杨广"桃李子,得天下"的李姓怀疑对象中排名靠前,远超李渊。

李密投瓦岗,正式举起了反隋大旗。他四处发布檄文,以盟主自居。他袭杀隋朝悍将张须陀,数败魔王王世充,又夺了洛口,黎阳二仓,开仓放粮,百姓景从,豪杰来归,连翟让也心甘情愿让位与他。瓦岗因而名动天下。这一段,与宋江投梁山泊也有几分相似。

只可惜李密终究不是"得天下"那个李,一番征战之后,仍是身死道消。瓦岗也就此分崩离析,做鸟兽散了。

瓦岗麾下名将辈出,唐太宗立凌烟阁,瓦岗旧部入阁者多达五人。后世演义中,瓦岗英雄更是让人津津乐道,《隋唐英雄传》改名为《瓦岗英雄传》似也没什么不妥。


随风传世


瓦岗寨因小说演义而名传后世,成为人所熟知的隋末唐初地名,原址在现在河南滑县东南。原叫瓦地,春秋时齐国伐鲁,晋国作为中原霸主出兵解救,在瓦地与鲁国军队会师,为了纪念这次行动,人们便在瓦地土岗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是砖瓦所建,后人便把这个地方称为瓦岗、瓦亭,随后地盘有所扩大,到隋末,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又正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地理位置重要,便成了翟让义军聚义的场所。

翟让原来担任隋朝的东郡法曹,犯了大罪入狱待斩,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便偷偷放走了他,恰好隋朝天下,已因杨广的乱折腾搞得民变四起,大乱将成。翟让便跑到家乡不远的瓦岗,拉起义旗,单雄信徐世勣等人第一批入伙。翟让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气派壮观,这就是俗称的“瓦岗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瓦岗军属官逼民反的义军性质,不是真正意义的黑帮,他们的聚义为官府所迫,第一任首领翟让,虽有一定谋略和武勇,格局和身份都不足以产生大影响,初期虽听了徐茂功的建议,避开家乡东群,从荥阳、梁郡等地劫掠粮草自足,招兵买马,还是一地流寇之类,它的壮大,与李密的加入息息相关。李密属关陇贵族成员,只是家道中落,杨广的卫士之职也被辞退,百无聊赖,攀上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助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流落到瓦岗,被翟让接纳。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有大格局有大手笔,加入瓦岗后,为之出谋划策解决后勤问题,又打败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招降了秦叔宝等猛将,还攻克隋朝大粮仓兴洛仓,开仓济民收买人心,翟让见机让贤,以李密为瓦岗之主。随后更是屡破隋军,声威震于天下,成为隋朝第一义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瓦岗军的衰败,有它的必然性,在危难时翟让可以让贤,到形势大好时就有点后悔,并在兄长翟宽和部将王儒信的鼓动下,有夺回权力的念头。李密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自不会拱手相让,就此引出瓦岗火并翟让的一幕。这一次内乱,宣告瓦岗军的死亡,自此之后,内部离心离德,直到久战后被王世充击败,李密选择往长安投靠李渊而不是投靠驻扎在黎阳的徐世勣,重要原因就是这次内乱种下的猜疑和不信任。


南方鹏


瓦岗寨是天下英雄相聚的地方,一如梁山。最初是松散性的组织。程咬金三板斧也号称"混世魔王"。后来老程成了李世民大将,也总对子孙讲老爷爷当年做皇上的历史。

瓦岗寨后来有了李密这样军师大人材和李靖这样大军事家才上了档子。后来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程咬金等人甘随追随真龙天子李世民,也不枉了一生。


夏雨风


一、团伙以犯罪为业

隋末大业七年,即公元611年,东郡的翟让因罪潜逃至瓦岗聚众起义,不久当地豪强单雄信、徐世绩前往投靠,以抢劫永济渠来往船只为业。而后,参加杨玄感造反失败的李密加入瓦岗军,提出攻打官仓、壮大势力等策略。

二、对抗官军

翟让、李密按照既定策略攻打荥阳,用计击败隋军,张须陀战死,隋军“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沉重打击隋炀帝政权。

三、发放官粮

瓦岗军陆续打下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立刻发布号令,打开一座座官窖,让百姓自由领粮。

四、敌对隋帝

瓦岗军多次打败隋军后,公开隋炀帝的十大罪状,表示要推翻隋朝政权。

五、内部激变

随着瓦岗军势力日增,李密威望水涨船高,翟让主动将领导权让给李密,但在亲友劝说下下反悔,被李密杀死,导致内部分裂。

最后,作为隋末力量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在与宇文化及率领的江都隋军作战时损失严重,不久被王世充等隋军全面击败,李密投降唐之后因复叛被杀。


文殳子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隋朝末年,炀帝横征暴敛致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时间天下大乱。某年某日号称“小孟尝”的秦琼的母亲过大寿,各处来贾柳楼给秦母道贺的英雄好汉围聚在一块,大家喝酒吃肉好不痛快,忽然有人提议说何不建个微信群方便以后多联系,大伙都抚掌称妙,于是“贾柳楼聚义群”就建立了,起初入群的有四十六人,里面就有不少大咖,如单雄信、罗成、程咬金等。

然而,历史上的瓦岗军,不仅没有贾柳楼结义,而且结局更加残酷,这里没有情义,只有利益。

瓦岗军的建立

瓦岗军的创立者是东郡人翟让,在他当法曹的时候隋炀帝正在进行开凿大运河,北征棒子的“伟业”中。不久因为犯了事被关起来判了死刑,狱卒黄君汉平日很敬佩翟让就偷偷把他放了,翟让感激涕零,逃跑前哭问:“放了我,你自己可咋办啊?”黄君汉说“我当你是大丈夫,日后能解救黎民于水火,所以才救你,你别特么像个娘们一样哭哭啼啼的,不用管我”。就这样翟让和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绩(后来改名李绩)、单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岗寨开创了瓦岗武装革命根据地。

瓦岗军发展

一开始山寨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在南北运河之间二百多里的广大地区获得了很多粉丝,于是队伍不断扩大。虽然规模影响力都在增加但是始终带着打家劫舍的武装山寨标签直到贵族出身李密的到来。

与翟让出身基层公务员不同,李密是贵族出身。他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正宗关陇集团后代,和隋、唐两朝统治者同出一脉。

李密一开始参加了好友杨玄感的创业团队,没多久杨玄感创业失败后李密失业,还成了通缉犯,辗转来到了瓦岗。翟让知道李密的情况也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就提拔了他当山寨的二把手。

李密来了后,瓦岗军才由一个打家劫舍的武装山寨逐渐转变为纵横天下的军事集团。

朝廷对瓦岗军的崛起表示关注,派出了将领张须陀平叛瓦岗,张须陀手下就有大家熟知的猛男秦琼、罗士信。

在李密的筹划指挥下瓦岗军在大海寺大败轻敌的张须陀,李密就此一战成名,瓦岗军也因击败名将张须陀而威名远扬。

瓦岗军分裂

李密一战扬名立万,山寨兄弟也对他景仰如滔滔江水,翟让就让贤让他做了头把交椅。权力和平交接,李密当权后招徕了很多牛人如魏徵、秦琼、罗士信、裴行俨(小说里的裴元庆)等。此外其它山头的寨子也来投靠,其中就有程咬金。

实力急剧壮大后,李密开始膨胀了。他收到线报说翟让准备夺回头把交椅,没有兄弟情义的瓦岗军权力游戏开始。

李密摆下一场鸿门宴,请翟让和瓦岗军一众元老出席。在宴会上,翟让被砍死,埋伏好的刀斧手又将翟让的亲人、心腹一一斩杀,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勣被砍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方得幸免。

一场鸿门宴,兄弟情义不再,经他这么一折腾,瓦岗军的人心也就散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瓦岗军灭亡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后,洛阳留守越王杨侗在洛阳称帝,他招安了李密的瓦岗军,瓦岗军被利用来招讨宇文化及。随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展开童山大战,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这场仗几乎耗尽了瓦岗军的全部实力。

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时机已到,发动政变一边架空皇泰主,一边准备与瓦岗军交战。

历经洛阳城外的长期对峙和同宇文化及大军的殊死搏斗,瓦岗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李密不听老将裴仁基、魏徵等人的劝谏反而决定与王世充决一死战。最终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

瓦岗军就此走向覆灭,李密和众多瓦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归王世充。

文学作品中,瓦岗英雄最终没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而是各奔东西,甚至自相残杀。

瓦岗寨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在特殊的环境由各种身份的人代表各自小团体利益组成的一个特殊军事团伙。它没有坚固的领导核心,各自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共同的理想和革命纲领。

甚至我认为它还无法和我印象中讲道义,有兄弟情的“黑帮组织”相比。


吾味杂谭


看过说唐的都知道,隋朝末年杨广荒淫无度,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一霎时间涌出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纷纷起义兴兵,搅动隋朝政权。

其中以瓦岗寨声势最势,更涌现了大批英雄豪杰。李唐坐江山时,便有许多开国功臣如徐茂公、秦叔宝等等,也都是原系瓦岗头领。

然而当李唐的大旗插满中原时,瓦岗寨早已不复存在。作为乱世中割据一方的势力,它无疑是个失败者。作为一个“黑帮组织”,瓦岗寨也是失败的。


为何这样说呢?不如我们重新回到那个乱世中,来一探瓦岗寨的究竟。


一 内斗

一个割据的政权,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一个啸聚的黑帮,更应该以义气为重。不管将瓦岗寨看做是前者还是后者,它都没有做好。

因为瓦岗寨的内部始终是充满着矛盾跟斗争的。

瓦岗寨的第一任首领叫翟让,从死囚牢里逃出来后,回到了韦城老家。正好家乡父老都在酝酿起义,他便联合哥哥翟弘、侄儿翟摩侯,还有同郡壮士徐世绩、单雄信率先拉起了大旗,举义在瓦岗寨。

天下苦隋炀帝暴政久矣,翟让刚起事不久,便不断有绿林朋友响应,瓦岗寨的队伍也慢慢壮大。

到这时候,瓦岗寨始终是一帆风顺。就像一个人一样,在顺境中你是看不出他的瑕疵的,只有在遇上磨难时,才能看清他的本质。



很快,瓦岗寨的磨难来了,他就是贵族出身,却流浪四方的李密。经过王伯当的介绍,李密加入了瓦岗寨,并凭借着过人的谋略见识,很快就获取了翟让的信任跟器重。

李密在瓦岗寨混得风声水起,慢慢的更大有凌驾在翟让之上的意思。对于李密跟翟让关系的形容,就好比水浒中的宋江跟晁盖。自宋江上山之后,晁盖的梁山首领之位已同虚设。

更坏的是李密比宋江更加觊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他也比宋江更狠。非但没有感激翟让的知遇之恩,反而恩将仇报,将翟让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并且付诸于行动,直接杀了翟让。



瓦岗寨号称义军,可是有内部自相残杀的义军吗?更重要的是以屠杀翟让而成功上位的李密,竟然没有遭到手下弟兄的声讨跟报仇,反而平安无事的坐稳了寨主之位。

可见非李密一人不仁,这所谓的一寨的义士大多只是趋炎附势之徒。

二 不义

何为义军?当以信义为重?何为黑帮,当以义气为先。可是瓦岗寨这帮烧了黄纸,拜了关二爷的异姓兄弟们,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将义气践踏的粉碎。

或许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以利益为初衷,只是打着义气的幌子罢了。所以在瓦岗寨失败后,这些兄弟们并没有一条心继续前行,而是分别择主而侍,乃至自相残杀。

单雄信不就是最后的证明吗?投奔王士充后,被李唐所擒。可笑的是昔日兄弟俱在李唐麾下,除徐茂公外,竟无一人出来求情,更不要说同生共死了。



也无怪单雄信临死前大骂这些昔日的兄弟无情无义。所谓的兄弟情深,在生死关头,在利益关头,竟如此不堪一击,实在让人唏嘘。

因此后人云:”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瓦岗寨失败的原因

瓦岗寨虽然是一个失败的组织,但他们在反抗隋朝的斗争中也曾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之所以由盛而衰,内斗不休,根本原因还是缺少一个卓越的话事人。



古话说蛇无头不行。一个拥有大格局的话事人,他可以把这个组织发展得更远更好。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话事人,他可以增强手下兄弟的凝聚力。

瓦岗寨并不是没有英雄,只是缺少了一个真正能驾驭英雄的人。翟让也好,李密也好,要不是目光短浅,便是自私自利。试问这样的人做大哥,能将队伍带好吗?


结语

综上所述,即使瓦岗寨有过风光的时候,但说到底他们只是一个失败的不义组织。

谈友情,谈义气的比比皆是,可有几人能做到桃园同生死的深情;举义旗,反暴政的不胜枚举,可有几人能做到朱元璋的初心不变。


Ad哥哥


黑帮组织?原谅我不明白瓦岗寨怎么会和黑帮组织挂上勾,它不过是一支农民起义军而已。

当然,农民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起义,起义的原因一般都是朝廷暴政或皇帝昏庸,瓦岗寨的农民起义自然也不例外。

(农民起义)

起义原因

隋炀帝杨广曾在两年时间内三次攻打高句丽,动用了几百万人上战场后导致各地区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其中河北和山东这两个地方是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的主要军事基地,这里的人民受到的伤害自然也是最大的,而隋朝首次起义便是在这里爆发的。

首先是王薄在长白山起义,他号召人民不要为了打高句丽而去辽东送死,各地人民则纷纷响应。

公元613年,曾担任隋朝礼部尚书的杨玄感也开始起义,他是隋朝大臣杨素之子。

虽说他们两的起义军很快便被杨广压了下来,但是此次起义仿佛就是导火线一般,起义军团越来越多。

瓦岗寨建立

起义军多了以后,朝廷自然要使劲镇压。

后在隋王朝集中力量进行镇压的情况下,不少起义军都受到了挫折,这使得各方起义军不得不联合起来抗隋。

(翟让剧照)

公元617年,各地起义军逐渐联合,形成了所谓的“三大义军”,即杜威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翟让领导的瓦岗军。

翟让本来是在一衙门里当差,因为得罪上司后被关进了监牢,后来有一个狱卒很同情他便把他放了。

翟让除了监牢后便逃到了瓦岗寨这一地方,他自己招揽了一些农民并迅速组织的一支队伍。

当然,凭翟让一个人的话,瓦岗寨自然不会被称为“三大义军”之一,这支瓦岗军中除了翟让这个首领之外,还离不开两个重点人物,即徐世勣(徐茂公)和李密。

瓦岗寨的内乱

瓦岗军无疑是强大的,特别是徐世勣和李密加入之后。

但是瓦岗寨强大的也快,衰弱的也快,其中以翟让让位李密这一事件为衰弱的转折点。

  • 翟让为何要让出首领位?


只要是起义军,那必须要有足够的地盘来发展,不然还说什么反隋呢?

瓦岗军在整理妥当之后,就向一个叫荥阳的地方发动了战争,荥阳太守则立即向朝廷求援,杨广收到消息后派大将张须陀前来镇压起义军。

在张须陀和瓦岗寨这一战中,李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张须陀军队因受到李密的埋伏而全军覆没。

(李密)

此战之后李密的声望自然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李密此人还对起义军将士也十分关心,这样日子一久,将士们也就慢慢的倾向于他了。

就这样,翟让自己也渐渐的觉得自己的本领比不上李密,于是他便主动把位置让了出去,从此以后瓦岗寨的首领也变成了李密。

  • 成也李密,败也李密

在翟让让位之后的瓦岗寨其实就已经分为了两派,更准确的说是翟让的手下分一派(不包括翟让)、李密的手下分一派(不包括李密),而这两派之间自然是不怎么感冒。

翟让那边的人一直在劝翟让把首领之位夺回来,而李密的部下也一直再让李密杀了翟让。

或许,翟让他自己也没想到李密的心胸居然如此狭隘,在被手下教唆之后居然真的对翟让起了杀心。

后来随着翟让的死,瓦岗寨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此时,李渊李世民所带领的反隋军团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

瓦岗起义无疑是成功的,它确确实实给了隋朝重重的一击,它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它在隋朝与唐朝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