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袁大头有铜的吗?

驻进你的全世界


袁大头在民国时期是有黄铜质的,都是私人造假或者军阀铸造的镀银或者低银袁大头,八十年代后,也同样有黄铜翻砂镀银假币,后来用的是白铜合金镀银仿品。

黄铜大头几乎在袁大头发行之初就出现了,在民国时期主要是私人翻砂铸造的镀银大头,这种翻砂大头多用于陪葬之用,也有做得比较好的混入市场流通,但容易被辨别出来。毕竟翻砂法制作的银元有毛刺和沙眼,平整度无法跟机制银元相比。

另一种黄铜镀银银元是各省地方军阀为了掠夺地方财富而用正规的铸币机器制作的镀银铜币进入市场流通,这种军阀铸造的镀银大头制作精美,跟正常大头一模一样,在市场上很容易被人们当成真币,于是大家为了分辨真假,都用吹气听声音来分辨是否银币或者成色。

一般这种铜质镀银币为了达到26.8左右的重量,会比真银元做得厚一点,现代的白铜合金仿品也会比真品厚一些、大一些,声音尖高,或者因为材质不纯净而声音余音短促,而真银声音柔和醇厚,余音长。民国时期私铸大头,重量不足或者含银量低,市场价略高于真品。

最后就是正规铸造的银币试铸的铜样币,这种铜样币十分稀有,价值远远高于普通流通银币。当然现在的仿品基本上都是用真银制作仿品,从声音和重量、压力等各方面都能达到真品的标准,只能靠经验和眼力去分辨真伪。





一线地皮


受邀来回答。“袁大头”有没有铜币,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什么是“袁大头”,“袁大头”是俗称,是形容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但袁世凯像的钱币不都等于袁大头,民国年间有袁世凯头像的钱币很多,纸币到金银铜币都有,“大头”是一种民间俗称,一方面形容币面设计,另一方面也是对袁世凯的一种称呼。所以习惯称之为“袁大头”的袁世凯侧面像钱币才算在内,其他有袁世凯头像的,比如带大元帅帽的飞龙与共和或者一些铜币等,这种袁世凯头像的钱币不能统称为“袁大头”了。同理孙中山民国开国纪念币银元被称之为“孙小头”,也因为设计方式、头像比例和与袁大头对比。但后期孙像船洋,就不能叫孙小头的(也有叫“孙大头”的)。

二是袁大头的铜币是否存在,这是从广义上看,还是仅从正用品流通币的狭义上看。如果狭义的看作为我国民国时期流通主币之一的袁大头,包括1角,2角,半元和1元四种面值属于银币那就没有铜币。但广义上看“袁大头”各类侧面脸钱币中,有官方造币厂的铜币戏铸品,也有一些特别样币如辅币中铜镍合金币、银币铜样币和金币铜样币等。从这种留存样币的广义上来看,那袁大头铜币就依旧存在。

当然提问附图中的钱币都不对,与提问的袁世凯像铜币无关,提问图中都是一些贱金属合金制造的假币,假冒袁大头银元,表面镀层银色,右边那枚更是银色镀层已经斑驳发黑,没有仿造的技术含量。

作为解答问题,文中所提到的袁世凯像钱币中的各种其他材质样币,多为中高端藏品,价值不菲,一般鲜有存世,钱币圈内多流传有序,也很难家传,地摊上更无从检漏。

附图为崇源2014秋拍袁像10元金币的铜样币(PCGS评级金盾SP65BN)

附图为冠军2015澳门春拍袁像1元合面铜样币(NGC评级MS61BN分;NC旧藏)


钱币司令


袁大头流通时间长,铸造地繁多,批次复杂,故含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央版袁大头铸造初期(26.86克),含纯银23.9克左右,,约90%左右,其余为铜,后改为含银89%左右。

但铸造中后期成色剧减,含银80左右居多,特别是军阀版、甘肃版等版别,含银量更低,有的甚至只有60%左右。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所有各面额的袁大头钱币都不是纯银,而且各年份和生产厂的含银量都不尽相同。一般含银都在75%——85%之间。其它成分是铜、铁等。一般用磁铁是吸不起来的。

真假图片上是看不出来的,建议去鉴别一下


进光吧


铜九年




张卫民48


专家说,试机币用红铜造,存世不多,有一枚




老张6803528852264


你好,袁大头一般是银的,目前市场上多见三年大头,普通版最低700。铜大头是民国时期铸造的假币,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的铜大头出现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私人造假,用黄铜制胚,然后镀银,由于私人采用的是翻沙法,所以做出来的银元十分粗糙,容易被辨认出来。

&翻沙法主要的假币,沙眼、毛刺特别的,图文也不规范。

当时一些地方军阀控制的造币厂由于银子匮乏,于是也用铜做大头,然后镀银,不过军阀做的大头跟真的一模一样,镀银也厚,不容易被发现,于是就有了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商贩收到大洋的时候都要吹一下辨别真假。





&地方军阀铸造的镀银假币,银层较厚。

还有一种就是制币厂在正式压制银币时会先用铜胚压制几枚调试机器,为铜试样,这种试样币比正币价值高很多,也是很多钱币收藏者想收藏的币。

&试样铜币,比银的收藏价值高。

从你发的图片看,应该是军阀铸造的镀银币,银层由于长期磨损已经掉光,所以就变成了铜大头,这种老假应该比真币更有价值。


风云说收藏


从中央造的版本中标准重量为26.86g,含纯银23.9g,含银量90/百分之,为什么要加铜,本人几十年工业知识感觉是为了加强银币强度。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各地督军为了自身利益,过份强调硬度而使银成份下降,看来中国很多领域商品弄虚作假是颇有渊源的。尤其在我们四川,防区制下,各为其政,无法无天,私自开模铸钱,邓锡在彭县整得热火朝天,李家珏就不甘示弱连更宵夜在遂宁生产,更不消说成都拱背桥铸备厂更是加班加点,大干快上,一时间,品相丑恶,声音破哑的所谓川版充斥市场,不用!用枪逼起用,所以四川银币当年确是危害一方,不过,总归是银元嘛,银至少占六成。而且现在也要好几百元一个。刚才问的袁大头有没有铜大头,明确告诉你,流通领域没有发现,如果有,价值超过银元。


良人执戟2


仅凭图片看不出袁大头的真伪。

袁大头又叫老袁头,是民国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说起袁大头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袁大头要如何分辨真伪你真的知道吗?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 7.5 亿枚。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

袁大头要如何分辨真伪呢?

第一种方法是“敲”: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5.5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第四种方法是用化学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浆破坏)在没有图案的地方,点一小滴硝酸,立刻会看到硝酸与银币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土黄色的硝酸银等其它金属的化合沉淀物。然后用布类的软性材料擦去化学反应沉淀物,你仍然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这种实验不会伤害银币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

袁大头真伪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


志搏云天


有奇石猿大头



仓穹无极


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袁大头有铜的,而且是红铜,外面镀了一层银,颜色会比真铜发暗,用两个手指夹起来吹气听声音,声音很短,不像真的那样,声音清脆而且时间长。这些就是造假的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