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公務員職位數如何理解?

13877775108


公務員職位數,就是機關單位的三定方案中的公務員人數,不包括行政工勤編制。比如某市財政局,編制部門審批核準行政編制是80名,行政工勤6名(有的地方叫機關輔助性崗位),那麼這個單位的公務員職位數就是80個,這其中包括領導職務人員和非領導職務人員,新公務員法實施後,叫享受職級待遇人員。

公務員職位數和職級數是有本質區別的。職位數是總體概念,包括所有公務員,編制部門核准多少就是多少,不受比例和其他方面限制;職級數主要是指除領導職務之外的職級名額,是有比例限制的。比如地市級機關單位,一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是20%,一至四級主任科員的比例是60%,那麼按照單位公務員的實際人數(即職位數),就可以計算出單位的職級名額。以上述財政局為例,意味著該單位可以有80x20%=16個一至四級調研員,80x60%=48個一至四級主任科員。

目前,各地都在逐步進行公務員的職級套改工作。按照基本程序,本次公務員套晉職級,實行“一套兩晉升“,即一次套改後,可以有兩次晉升機會,之後任職年限清零。由於職級有比例限制,而原來套改前的非領導職務普遍較多,部分存在超編超職數,首次套改後很多地區和單位可能會出現職數滿額的現象,需要一定的消化期過渡,才能騰出更多位子,讓更多公務員享受職級福利。本輪職級套改陣痛期在所難免。


80後小公


公務員職位數怎麼理解?通俗來說就是政府給一個單位公務員數量限定額,單位公務員數原則上是不能超過這個數的。




每逢機構改革,政府會給新組建單位下三定方案,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通常省級行政單位機關公務員職數為50-200不等,市級行政單位機關公務員職數20-70不等,縣級行政單位機關公務員職數5~20不等。我們發現基層單位行政編設置是最少的,所以基層編制管理也是最混亂的。



省市一級公務員職數和崗位基本匹配,也不存在大量混編混崗現象。但是縣鄉鎮一級,公務員職數少,而且大部分被領導佔用。原報道四川某地鄉鎮省考公務員,自己公務員身份竟然沒有了,莫名其妙變成事業編了,最後才發現當地整治混編混崗現象,由於單位行政編超編,不得將其行政編下掉,抵消超編名額,就這樣單位行政編還超編3名,全部為領導佔用。

希望國家可以將編制數量向承擔大量事項基層傾斜,哪怕是給個參公編也可以,畢竟保證了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和前進動力。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公務員的職位數,即黨政機關的領導職數,是由該機關(部門)的《三定方案》核定的。由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定方案”,確定了單位的性質、級別、財政供養方式、職能、內設機構、編制,以及領導職位的構成、職位的行政級別、領導職數等。其中領導職數是嚴格根據行政編制總數進行核算,一般來講,50名編制以下的黨政機關,只允許核定一正兩副3名領導職數,絕大多數市、縣兩級黨政機關,都在這個範圍以內,只是行政級別有所不同,市級黨政機關一般為縣處級,而縣區黨政機關為鄉科級。51—200名編制的部門核定一正三副4名領導職數、201—500名編制的部門核定一正四副5名領導職數,大家仔細查看各省廳、部委的“三定方案”中,關於領導職數配備的內容,就可以發現基本上都在這個範圍以內。至於最高1000名編制以上的部門可以核定7名以上的領導職數,這一編制數額基本上很難達到,僅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領導職數主要是指黨政機關的領導班子成員數,以市級各黨政部門為例,領導職數核定的主要內容,如果是某某局,就是該單位正副局長職數,如果是某某辦公室,就是正副主任人數,其內設機構不在重點核定的範圍以內,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建議配備,或者根據內設機構工作職責分配工作人員和編制數,並根據編制數量設置內設機構領導職位。大一點的科室,可以設一正兩副,小一點的科室,可以設置一正一副,甚至只設一名專職副職等,向機構編制部門和組織部門報備即可。

按照組織規定,黨政機關的領導人員,必須嚴格按“三定方案”核定的職數配備,不得違規“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也不得“高職低配”或者“低職高配”,領導職位也不得長期出現空缺。可在機構改革階段,或者有突發情況出現時採取過渡性措施,但要及時消化解決,按規定辦理。

除上述實職人員外,在6月1日新《公務員法》頒佈實施之前,還存在“非領導職務”,從高到低有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分別對應正副鄉科級、縣處級、司局級。根據組織規定,每個單位可以配備不超過領導職數一半數量的“非領導職務”。非領導職務同樣由組織部門考察、任命、調任,和領導職務同等對待。

2015年“縣以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規定縣以下公務員科員滿12年,科級、處級滿15年,符合工資級別規定的在編在崗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可以晉升一級職務級別,享受相關級別對應的職級待遇。這種“職級並行”政策,主要以任現職年限和工資級別作為晉升條件,只要符合規定即可晉升,沒有名額限制。雖然12年、15年任現職年限看起來時間比較長,但對於基層長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公務員來講,卻是非常實惠的優待政策。縣區一級許多長年得不到提拔任用的科員、副科級幹部,都根據這一政策享受到了更高級別的待遇,成為了“非領導職務”人員,變相得到晉升。更為突出的是各縣區黨政機關的正科級幹部,本來一輩子也就到頭了,卻因為這一政策享受到了副處級待遇,政治待遇和工資收入得到提升,成為縣區基層公務員實實在在的福利政策。

2019年6月1日之後,新《公務員法》頒佈實施,將原來在縣以下實施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推廣到了全體公務員隊伍。隨之而來的,是對原來“職級並行”政策的大幅修改,最關鍵的是取消了“非領導職務”,對各級享受職級並行政策的名額按綜合管理崗位設置了比例限制。對於縣區公務員來講,晉升年限雖然由原來的12年、15年變成了兩年,但名額限制卻讓晉升更為困難。目前,各地的職級並行政策正在緊張套改、實施階段,最先進行的就是“非領導職務”人員的套改,原來的副主任科員套改為四級主任科員,原來的主任科員套改為二級主任科員,原來的副處級調研員,套改為四級調研員。實職人員不參與套改。

接下來,就是晉升階段,實職人員和已經套改的“非領導職務”人員一同參與晉升,每兩年晉升一級,每晉升兩級後任現職年限清零。例如某縣某局副局長,級別為副科,按四級主任科員起步晉升,有名額、符合條件,可連續晉升兩次,由四級主任科員晉升三級主任科員、再由三級主任科員晉升二級主任科員,任職年限清零重新計算,這是因為四級、三級主任科員對應“鄉科級副職”,即副科級,一級、二級主任科員對應“鄉科級正職”,即正科級,由副科晉升正科後,算上了一個大臺階,任現職年限變成了計算任正科級年限,以前任副科級的任職年限自然清零。

新的“職級並行”制度,是完全按比例進行核算,比如縣區部門,一至四級主任科員比例是綜合管理職位的60%,其中一二級主任科員比例不得超過一至四級主任科員的50%;三四級調研員比例為綜合管理職位的10%。綜合管理職位,具體是指單位的行政編制數,再加上極少量的軍轉編制和機關事業編制。這個比例限制,將絕大多數符合條件的公務員排除在外,有的任職年限十幾年、遠遠超過晉升要求的,如果沒有空缺的職位,到退休以前,也不一定有晉升的機會。這對於晉升困難、老齡化嚴重的縣區基層來講,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比新法執行前的政策制度更為嚴苛。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一個單位的領導職數,和參與職級並行晉升的職位數,都與單位的“行政編制”數緊密相關。在目前控編減編的大形勢下,行政編制只減不增,省級黨政部門的行政編制略有盈餘,市級黨政機關的行政編制就已經不夠用了,縣區黨政部門的行政編制,則是極端緊缺,10名編制以下的部門非常常見,20名編制以上的部門極為少見,導致無論是領導職數,還是職級並行的職級數,都十分有限,基層公務員老齡化、職務職級晉升困難,依然是十分嚴峻的問題,靠新的“職級並行”政策,能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十分有限。


職言管語


綜合管理崗=公務員人數=編制數。

職位數,就是省以上機構改革核定的職務和職級數。省以上編辦核定的縣(市、區、旗)班子領導幹部職數和機關班子成員職數就叫職位數。縣一級領導班子一般包括書記、縣長(副書記)、人大、政協領導、常務縣長、各分管縣長以及分管政法和分管組織的領導。一般核定職位數10個以上,小縣不足10個。省以上編辦核定機關領導幹部職位數有一正四副5人,一正三副4人,一正二副3人,我們縣大局小局上級都核定職位數為一正二副。一正四副屬高配單位,比如縣處級以上單位,在縣一級主要集中在公安,高配其它單位一級,定編也是幾十人。

在領導班子成員中只有縣市區旗配置的職位數能產生副廳級和正處職職位,其它大局小局核定領導編制數不達標,必須一正四副5人才能產生一個正處名額。文件中說不超領導班子10%的副廳名額,就是10領導班子只給你一個副廳級名額,必須在10個領導幹部中產生,也就是縣市區旗領導班子配置達10人給你一個副廳名額,在10個領導幹部中產生。20%一級二級調研員,就是10個領導幹部只給你2個正處名額,5個領導班子能有正處級名額,那10個領導班子有1個正處職和1個正處級名額,高配的副處級單位有一個正處級名額,只能達到二級調研員,達不到一級調研員天花板,局級單位想晉二級巡視員(副廳)和一級調研員(正處職)必須升官到縣一級班子才行。

職務職級並行職位數就是細化後省以上編辦根據機關定編比例劃定的職位數。比如2%的正處職位比例,就是50人公務員機關綜合管理崗定編上級只給你一個正處級名額,10%的副處職位比例,就是10個公務員機關綜合管理崗定編只給你1個副處級名額。副處級就是享受副處待遇職級,副處職就是副處長職位。

職位數就是必須在核定編制比例中產生領導級別幹部,不允許超編超規格配置。比如給你核定1個副處名額,就不允許你弄2個副處名額。省以上編辦給你單位核定一正二副3個領導班子成員,就不允許你弄一正三副4個領導,其中超職數配的領導就要上級查到處分。給你單位配置是正科待遇,就不允許你亂整成副處待遇。上級給你單位核定編制不達上級配置副處級幹部的待遇。上級規定了一個辦法,省編辦省級黨委在計算你們縣副處名額可調配使用,比如你們單位核定7個編,達不到副處級別,另外兩個小局也是6個編和8個編,這三個小局合在一起有20個定編,可以產生2個副處名額,那麼你們三個單位競爭2個副處名額,省上統籌調配,不一定調配給你們單位,也可能調配給另二個單位或其它單位。省以上握著你晉級名額指揮你聽話幹活。如果情況特殊作出了特殊貢獻可以特事特辦,由中央編辦另外特批給一個副處名額給你們單位。這種統籌調配審批權不在市縣,在中央編辦、省級黨委和省公務員局手裡。

聽懂了嘛,有人很會總結:中央空調。

最新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文件精神就是為了規範人事亂象。

要定比例定職位數首先是為了規範中央調配國家公務員調資權。財權進一步上收,對調資權的進一步掌控,審批一個,中央才劃撥一個公務員調資的經費,不給你蓋章就沒法從中央財庫中劃撥調資經費,市縣兩級經濟好可以自己整,想套中央財政就難度大了。

其次為中央省上抓人事權的,公務員升官晉級權上收省級。肯定以後會細化人事審批步聚,進一步強化對市縣一級人事權的掌控,雖然給了單位黨組和縣組織部一定的權力,強化權力同時也壓實了職責。你每推薦上報一個公務員,你都要承擔一定責任。審批權在省級中央,上面掌握了單位定編人員名單,你推薦編外人員就要承擔一定風險,當然省上沒查出就不擔責,要是審批查出,違規推薦你上去的單位黨組和組織人事就要承擔謊報亂推薦的責任。把監督壓實在上報審權的每一個步驟,更壓實了人事事中審核權。

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文件精神強化了中央的掌控財權人事權的權力。


一朵浪花17


公務員職位數其實就是公務員編制數,因為新公務員法施行後,每名公務員都要對應相應的職位。

公務員其實分為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和行政執法類公務員,但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務員其實就是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因為公務員分類改革還沒有落實下去。也就是說,現在的公務員職位數就是指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的職位數,在一個單位所有的公務員都是綜合管理類公務員,那麼職位數自然也就是公務員的編制數。因為行政單位既有公務員也有行政工勤人員,行政編制包括公務員編制和工勤編制,所以公務員職位數不能等同於行政編制,但和公務員編制是一個意思。

我想大家都關注到了最近出臺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的規定,規定中明確說明了各職級對應的比例。就拿縣以下機關或鄉鎮來說,二級調研員不高於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位數的2%,三級、四級調研員不高於職位數的10%,一級至四級主任科員不高於職位數的60%。這裡提到的職位數就是公務員的編制數,比如,一個縣直單位有20個公務員編制,那麼可以配備12名一級至四級主任科員,配備2名四級調研員。

當然了,公務員職位還包括領導職位,也就是領導職數,不過領導職位都包含在公務員職位中。比如,一個公務員編制為20人的單位,核定領導職數為一正三副的話,可以配備4名領導職位和16名其他職位。

總之,公務員職位數就是公務員編制數,尤其是職級並行政策施行以後,職位數將會用的越來越多。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職數主要用來限制基層公務員晉升。試想一想,同是公務員。一個在國務院,另一個在基層。十年後前者縣處級公務員,後者仍為科員。這就是職數的作用。本來職級並行是解決基層問題的,……


一縷陽光就燦爛


行政機關公務員配置是各級編制辦公室根據《國家公務員法》對本級行政管理單位進行統一的人員配置,進入公務員隊伍首先要進行由國家公務員局組織的招錄考試。筆試合格後由相對應的部門進行政審,審核通過由人事部門組織面試通過後再進入你當初申報的職位進行定員培訓。基本上是斬五關過六將千里挑一才能夠謀取到一個公務員,公務員是國家行政機關任職人員,國家財政供養!每年各級地方編辦都要向上級編制部門申報本年度本區域公務員空缺指數,由國家公務員局組織進行所有公務員的招錄工作。


放飛夢想成就2019


公務員職位數就是一個單位的行政編制人數。多數黨政機關都有行政人員(也就是所謂公務員),又有工勤人員,新公務員法出臺以後的職位數是單指行政人員編制數,也就是同級編委所設定的該單位三定方案中規定的公務員職數。下一步工勤人員和事業編制人員不在此列。


巴釐虎10


職數的問題無法理解,這個問題要麼寫在法律條文裡,要麼取消,要麼劃歸一個統一標尺,否則連相對的公平也談不上,省市與市級的一個樣,市屬機關一個樣,區屬一個樣,區屬機關又一個樣,命好的二十幾歲就可以是個正處,慘的退休時還是科員,實在是難言公平,差的也太多了,新法看著還是不錯的,但是解讀後實在是差強人意


空1524137


80後小公解釋到位。‘一套兩晉升’講得是理論上。實際執行要看單位。如實職副處長,先套四級調研員,再晉升三級調研員,第二次晉升二級調研員(小正處),要看一、二級調研員的職數,如有就可兩次晉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