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11月的3本好书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1.《清代通史》

萧一山 著

中国现代清史研究奠基人萧一山先生巨著

梁启超、李大钊、蒋百里、蒋梦麟

朱希祖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作序推荐

志毅而力勤,心果而才敏。

——梁启超

萧君不畏难而识其要,可谓豪杰之士!且于史例,尤能斟酌科学,发挥所长。

——朱希祖

初观其目,而知其部署之法;继观其表,而知其钩提之勤;终乃读其内容,则知其搜讨博而不杂,断制简而不偏。

——蒋百里

取材既极宏富,而于文明及政治诸象,统摄贯通以为叙述,且合于社会诸象悉相结附不能分离之史理。余故乐为之叙,冀著者之益精厥业,以此为重作各史之先声也。

——李大钊

《清代通史》(全十册)系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萧一山先生凭一己之力撰写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文笔流畅,史料详备。该书最初成书于1923年,得到梁启超、李大钊、蒋百里、蒋梦麟、朱希祖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孙中山先生题

书记录了从乾隆至同治期的清朝一代通史。作者称“本书参考书籍,不下六七百种”,“所述为清国史,亦即清代之中国史,而非清朝史或清室史也”,以史事叙述为主,还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传说,卷首有清代外交条约章表。

作者将文化置于重要的地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学术思想也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另外,本书还专门列有七表,分别为:《清代大事年表》《清代爱新觉罗氏世系表》《清代宰辅表》《清代军机大臣表》《清代督抚表》《清代学者著述表》《清代外交约章表》,体现了作者对清代政治、学术、外交等历史成系统的了解。

2.《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增订本)

陈平原 夏晓虹 主编

一部关于五四的图文史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增订本

重温“五四”时期的历史细节与画面

精选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61位人物

通过众多当事人及旁观者的回忆录

透视那一时期的历史与社会

除博物馆及相关图册外

编者寻遍清末民初的书籍与报刊

搜集三百余张“老照片”

希望通过这些“历史图景”

帮助读者“回到现场”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集会

《五月四日那一天 》

没有无数细节的充实,五四运动的“具体印象”,难保不“一年比一年更趋淡忘了”。没有“具体印象”的“五四”,只剩下口号和旗帜,也很难让一代代年轻人真正记忆。

提供足以帮助读者“回到现场”的细节与画面,对于“五四”研究来说,并非可有可无。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位于北大西斋学生宿舍的亢慕义斋

本书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立足于“回到现场”。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六十一位人物,分为“为人师表”“横空出世”“内外交困”“众声喧哗”等部分;考掘这些学者教授、青年学生、政坛人物及观察者在“五四”及前后时期的主张、思想及行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透视“五四”时期的历史与社会。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1921年罗章龙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其他成员

在回溯的过程中,细节和画面同样重要。本书选择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既包含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反省,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贴近历史现场。

3.《共同利益经济学》

[法]让·梯若尔 著

张昕竹 马源 等译

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大师

不需要专业基础也能看懂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

《共同利益经济学》展示了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探讨了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对于关心当下面临的关键性经济挑战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必备之书。

——黛安娜·科伊尔,《极简GDP史》作者

所有政策制定者必读,所有想理解当今经济的人必读。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

《共同利益经济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的最新著作

本书从经济学学科的缺陷以及我们的认知偏差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对市场和经济学家双重不信任的原因。

本书通俗地阐释了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内的诸多重大社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方式,以及需要在哪些地方突破现有思维的窠臼。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失业、金融监管、欧洲前景、数字化及其监管等。

——让·梯若尔,“中文版自序”

11月的3本好书 | 于殿利总经理荐书

让·梯若尔教授

本书讨论了关乎经济福祉和共同利益的广泛话题,从隐私到谷歌的主导地位到如何分配稀缺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回应时代关切议题,解析诸多重大挑战,力倡经济学社会责任,旨在促进人类共同利益。

自出版以来,该书已荣获多个奖项,包括2016年法国经济图书奖评委会特别奖、2017年杜尔哥最佳经济金融书籍奖、2017年法国经济科学学会最佳经济学图书奖、2018年进步学会奖等。目前已以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葡萄牙语、日语等多个语种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