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清照寫了那麼多酒詩,到底哪首酒最醉?

舔龍血


都說李清照是個酒鬼,其實所有好酒的人,無非是借酒澆愁而已!在李清照的生命中,有很多酒,有少年的酒,那時青春的暢想,有新婚少婦的酒,那時融合了荷爾蒙與多巴胺的幸福,有夫妻分居兩地思念的酒,那是纏綿悱惻酒濃情濃的酒,也有國破家亡流落四方孤獨無依的酒。

酒在李清照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否則,她如何度過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如何度過那“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生命的寒冬?

好玩的國學從李清照的酒醉中,精選幾首詞,請大家評判,那一首醉到不能自己。

李清照的第一種酒:青春少女的“少年不識愁滋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的家庭教育非常寬鬆民主,父母給了她一個快樂的無拘無束的童年。山東大姑娘的豪放的好玩的天性被徹底激發出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經常喝的七葷八素,在溪亭的暮色中,不知歸路。這是一種純真的可愛的酒醉。

李清照的第二種酒:少婦獨守空房思念的醉。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過了一段極為美好的夫妻生活,他們琴瑟和鳴,經常一起看書寫詞研究金石文物,在快樂的夫妻遊戲中,李清照總是贏的那個。但是後來趙明誠出去做官,留下李清照一個人在家裡。每當夕陽西下月亮升起,每當秋風吹來黃花遍地的時候,李清照抑制不住對趙明誠的思念,唯有用酒澆愁,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無數個酒醉的夜晚,她“人比黃花瘦“。這是人比黃花瘦的酒。

李清照的第三種酒:少婦閨中思春萬千百無聊賴的酒。

念奴嬌·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李清照三十三歲的時候,趙明誠離開老家青州出去做官。李清照一個人孤單寂寞,惱人的春天的天氣,百無聊賴的思春情緒,交織在一起。該怎麼打發時間打發寂寞呢?李清照就去寫險韻詩,喝一種很烈性的扶頭酒,但是仍然無濟於事。因為”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仍然沒有趙明誠的消息,天山的鴻雁似乎也不見了蹤跡,不肯為自己送去相思。這是一種百無聊賴的酒。

李清照的第四種酒:孤單寂寞冷唯有一醉解千愁!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大概是李清照最為沉痛的一種酒醉了。本來是一個清月朗照的弱女子,卻要承受人世間所有的傷痛,萬千的痛苦都集中在一個人生已經走向黃昏的老婦身上。當時,金兵入侵,宋室南渡,趙明誠去世,山東的老家已經落入敵手,李清照帶著趙明誠的遺願和金石文物,輾轉流落在浙江一帶。在某個秋雨連綿的夜晚,面對著滿地的憔悴的黃花,李清照的三杯兩盞淡酒,怎麼能抵抗那心中湧上來的無數種國恨家仇呢?所以,這是李清照生命中最為沉痛的酒,它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傷心酒。


好玩的國學


是這首: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度。爭度。驚起一灘鷗鷺。

大意:

時常記得在沒溪享出遊,一玩就玩到傍晚,喝得大醉已至忘記回家的路途。等到興致散去時已經很晚。划船返回,不料卻迷路了,進入了荷花蕩的中央。奮力划船渡過,沒想到驚飛了荷花蕩中的鷗鷺。

欣賞這首古詩詞


劉楚雲817


當然是《念奴嬌&春情》,全詞如下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這首詞按現代漢語的讀法,是不夠美的!但我們說的是酒。裡面有一句“險韻詩成,扶頭酒醒”

這個扶頭酒,是烈酒,也是特別容易醉的酒。下片還有一句“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香消,就是點燃的香已經化灰灰燼了,一柱香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李清照在三十分鐘之前點燃的這柱香。但後面還有“新夢”二字,所謂新夢,簡言之就是剛做的夢。那麼這個時間段就清楚了。

李清苦實在無聊,開始一邊寫險韻詩,一邊喝烈酒。詩寫完了,人也醉了,然後倒頭就睡,半途又醒來一次,點燃了香,酒勁兒還是沒有醒,於是接著睡,一直睡到早晨(清露晨流)。

古代人睡得並不晚,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李清照是在前一天喝酒寫詩,然後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還沒有過酒勁兒!

她在《如夢令》裡有一句“沉醉不知歸路”,雖然大醉,卻也可以划船爭渡。在《訴衷情》中也有一句“夜來沈醉卸妝遲”雖然醉了,卻還知道卸妝。而“濃睡不消殘酒”只是形容喝得多,但未見得有醉意。而《菩薩蠻》中的“忘了除非醉,香消酒未消”也是如此,只說醉,但醉到什麼程度卻沒有指明。

綜上所述,最醉的當然是《念奴嬌&春情》


亦有所思


酒文化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影響至深。借酒抒情也是歷來文人墨客之至愛。李清照作為為數不多的女詞人對酒也有偏愛,寫下了《如夢令》、《鷓鴣天》等諸多醉酒詩詞,我認為醉酒程度最深的當然還屬《菩薩蠻》,全詞如下: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之所以這首詞醉酒程度最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醉酒背景,二是醉酒原因,三是醉酒具體形態。

1.醉酒的背景

首先是背景,這首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以醉酒來抒發深切的思鄉之情。首先是是的上半闕“春猶早”是說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已變得柔和,不再是冬天的朔風,天氣漸漸變暖,此時作者已經在南方生活,可以換上夾衫,欣喜萬分。三、四兩句接寫晝寢醒後。“覺微寒是因為剛剛”睡起“,仍扣早春。鬢髮上插戴的梅花已經殘落。冬去春風閒適恬靜,情緒基調是歡欣的。




2.醉酒的原因

其次下半闕第一句忽轉情調,直寫思想,同時表明了醉酒的原因。“故鄉何處是”不僅指出了故鄉如今的遙不可及,另一方面還包含了作者望鄉的動作,無數個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頸北向,遙望故鄉,這是何等的悲壯,淒涼。。“忘了除非醉”,簡單的平鋪直敘,寓意卻及其深刻。借酒消愁,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可以短暫的將思鄉的痛苦忘掉,酒醒之後呢,又是對故鄉無限的懷念。“忘”恰恰表明不能忘,也忘不掉。正話反說,把此意表現得更加強烈:正因為思鄉之情把作者折磨得無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暫時忘卻,可見它已強烈到何種程度。這種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環往復,不會完結。





3.醉酒的具體形態

結尾二句是全文對醉酒描寫的點睛之句。具體描寫上句的“醉”,又通過這種醉酒表達了思鄉之情,昇華了主題。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沉水”即沉香的別稱,是一種名貴的薰香。睡臥時所燒的薰香已經燃盡,香氣已經消散,薰香已燃盡,而作者仍然未從醉酒中醒來,可見喝之濃烈,醉之深沉可見醉;醉深說明愁重,愁重表明思鄉之強烈。末句連續用了兩個“消”字,句調圓轉輕靈,而詞意卻極沉痛。不直接說愁,說思鄉,而說酒,說薰香,詞意含蓄雋永。李清照生在南宋與金對立時期,她時刻希望統治者可以發號戰令,收復失地,重回故鄉。即包含著對佔領故鄉的金國統治者的憤恨,對因循苟且、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者的譴責,滲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這首詩以樂景襯哀情,濃濃的思鄉情,但南宋的統治者無力迴天,再此背景下,作者只能借酒消愁,結果卻是越消越醉,這不僅僅是李清照,而是無數南宋文人最真實的寫照,這也是我認為此首詞為李清照醉酒之最之詞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