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一提到孝道大部分人就聯想到古代封建的傳統孝道,對孝觀念有著刻板印象。

認為孝就是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於父母,遵循禮儀侍養父母,兒童必須循規蹈矩,這樣的孝是有違現代理唸的教育價值觀,

所以大部分人都批判孝,認為是壓抑人性,壓抑兒童天性,孝行教育與弘揚解放兒童天性背道而馳。在孩子小時候進行傳統的孝道教育會壓抑自我,束縛自我,不適宜幼兒學習。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孝行教育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必不可少

那孝行教育會壓抑天性嗎?其實並非如此。

孝行教育以人的天性為前提,尊重兒童個體,選取符合兒童天性的內容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兒童,這樣不僅不會壓抑兒童天性,還會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以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問題行為1:有好吃的一人獨享,不愛與父母物質分享

諮詢師:“小朋友在家裡對父母長輩的表現怎麼樣呢?”

父母:“我家孩子勳然有點不太懂得分享,對我們還好,就是有好吃的總是一個人吃就沒想到家裡還有爺爺奶奶,還會跟妹妹搶。”

這個案例中家長表示對自己孩子的無可奈何,但也希望幼兒能有所改變,能為長輩著想一下。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學會與父母分享也是孝行

很多小朋友有缺乏與父母長輩分享的行為情況出現,有好吃的東西就自己全吃了沒有想到要分享給父母以及爺爺。

從深層次來看就是孩子內心沒有樹立尊老的觀念,缺乏對孝道的理解。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問題行為2:嫌棄爺爺奶奶穿的不好看,給自己丟臉

恬恬這個孩子因為幼兒園別的小朋友說過她奶奶矮,之後奶奶送她來幼兒園的時候就趕緊讓奶奶走。

她不僅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還經常與爺爺奶奶鬧脾氣。

奶奶有什麼要叮囑恬恬的話都是給由老師說,讓我們老師傳達給恬恬,不然她不聽。

不少幼兒存在著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如嫌棄他們穿的衣服不好看,頭髮剪的不好,說話太大聲,駝背等等情況。

這個案例也反應瞭如今很多幼兒的通病。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就覺得這個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也是無償付出,不用給予回應。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尊重長輩也是孩子要守的規矩

即使孩子上幼兒園還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孝,但是家長首先要在行為上給孩子樹立規矩和榜樣。

父母不對老人亂髮脾氣,孩子自然就不敢對爺爺奶奶說三道四。

孩子小不懂道理可以理解,但是不遵守父母指定的規矩就說明出現了教育問題。

而尊重長輩的勞動,這個規矩孩子從小就要學會。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問題行為3:一直讓父母陪伴,缺乏關心長輩的意識

琪琪不太聽話,上幼兒園總是要催幾次。

每天早上起床哭一次,收拾書包哭一次,出門再哭一次,讓我真的是很頭痛無奈呀,上幼兒園都要花一兩個小時。

大部分幼兒希望父母在家一直陪著自己,希望父母滿足自己的所有願望。

如若幼兒沒有得到滿足就以哭鬧的方式與父母“談判”,可見大部分幼兒缺乏對父母的理解與體諒。

在家長都忙於工作難於兼顧家裡的孩子,就可能減少了與孩子的陪伴時間,對於家長來說是無奈之舉,兩者不可兼顧。

同時也因為幼兒被關心寵愛過度,不會理解父母更不會主動關心父母。

可見,很多家長都疏忽了告訴孩子一個現實:父母為了這個家要付出很多。

否則,孩子就會買玩具,吃大餐,上學校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不珍惜父母的勞動。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問題行為4:不買玩具就打媽媽,對父母頤指氣使

幼兒園離園的時候,涵涵爸爸來接涵涵回家,爸爸手上拿著衣服在收拾,就沒顧得上涵涵手上拿著的書包。

涵涵一直叫爸爸拿書包,爸爸沒聽見,就直接拿書包打爸爸的腿,態度傲慢的說著:“爸爸給我拿書包。”

由於現在家長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孩子要什麼給什麼,而且孩子做什麼都是父母包辦,使孩子越來越自大,認為自己是家裡的老大。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父母不是必須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父母長輩必須得聽我的,對父母的給予越來越覺得理所應當,從而養成了對父母頤指氣使的壞習慣。

其中有的幼兒的還要求父母對自己言聽計從,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則會出現打爸爸媽媽的情況。

幼兒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偏激的行為對待家長,這是一個大多數幼兒存在的問題。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用好這些孝道故事,從認知、行為和情感三個方面學習孝的含義

不少孝敬父母的故事為幼兒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體裁,如《子路背米救雙親》《黃香扇枕溫席》故事和《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的錄像給幼兒欣賞,使幼兒樹立孝觀念。

好的故事體現的孝行因素應該能夠反應現實生活,所選定的故事要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聯繫在一起,故事內容具有現實意義。

並且故事主人公行為要具有示範性,幼兒能夠模仿,將所學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從而真正的體現出幼兒孝行的養成。

下面就介紹一些故事,可以用於平常的親子共讀中,同時也為父母給孩子樹立孝行提供教育素材。

1、傳統故事-《黃香溫席》

講述漢朝時代的黃香對父母的孝行,在炎夏時為父母的帳子扇風 ,冬天時就為父母暖被子。

通過這個故事,要讓孩子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 認知:知道父親照顧自己的辛苦。
  • 行為:能夠仔細觀察父親的生活,主動為父親做一些小事。
  • 情感:體會到父親的不容易,願意幫助父親。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傳統經典故事讓孩子學習孝道

2、動物故事-《孝順的小烏鴉》

講述烏鴉媽媽每天都辛苦的去捉蟲子喂小烏鴉,小烏鴉長大後每天都出去捉蟲子給烏鴉媽媽吃,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通過這個故事,要讓孩子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 認知:認識到媽媽從小養育自己的辛苦,知道母親也需要照顧。
  • 行為:能夠主動在生活上照顧母親。
  • 情感:感受到媽媽的愛。

3、生活故事-《溫暖圍脖》

講述主人公孝孝給爺爺奶奶送溫暖,端水,削蘋果,在奶奶生病的時候,給奶奶織圍脖。

通過這個故事,要讓孩子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 認知:懂得給爺爺奶奶送溫暖,並保持一顆恭敬的心。
  • 行為:在家裡能夠給爺爺奶奶端水、拿東西,奶奶病了能夠幫忙照顧。
  • 情感:喜歡爺爺奶奶並關愛爺爺奶奶。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四個步驟給孩子講孝道故事,潛移默化學會尊重父母

幼兒非常喜歡故事,下面就以《黃香溫席》為例,告訴父母在家裡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孝道教育。

主要採用的是故事分析法,以孝行故事貫穿活動始終。

父母要儘量用貼近現代生活化的方式進行講述,使故事簡單易懂。

幼兒在聽故事——分析故事——複述故事——交流討論等環節中理解學習黃香溫席的故事,並萌發學習小黃香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質的意識。

1、用照片引入故事

出示爸爸給幼兒撐傘、媽媽給幼兒餵飯的的圖片,感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父母:寶寶觀察這兩張圖片,從這兩張圖片小朋友們能看出什麼呢?

孩子:爸爸媽媽都在照顧寶寶。

父母:為什麼呢?

孩子:爸爸媽媽愛寶寶。

父母:那你們的父母愛你們嗎?

孩子:媽媽很愛我和我弟弟,媽媽要洗我的衣服還要洗弟弟的衣服。

父母:那你愛你的媽媽嗎?

孩子:我愛爸爸媽媽。

小結:爸爸媽媽愛著我們,我們小朋友也都愛著爸爸媽媽。

2、用音頻聽故事

和孩氣一起聽黃香溫席這個故事後,父母要對孩子發問。

父母:黃香做了哪些事情呀,是為誰做的呢?

孩子:夏天的時候驅趕蚊子,冬天的時候幫爸爸捂被窩 。

父母:還有呢?

孩子:照顧生病的媽媽。

父母:寶寶都有仔細聽故事,真棒。

3、分析故事內容,初步瞭解“孝順”含義

母:寶寶覺得黃香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呢?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孩子:很愛他的爸爸媽媽, 小黃香幫他爸爸暖被窩,扇蚊子(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父母:小黃香呀,我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知道孝順是什麼意思嗎?

父母:(孩子搖頭)孝順就是指對父母長輩有禮貌,聽父母長輩的話,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事情。

4、根據故事圖片,複述故事

用提前打印好的圖片,讓孩子根據圖片內容,把《黃香溫席》的故事複述一遍。

4歲孩子:爺爺接我太丟人!用好傳統故事,寶寶孝順父母也貼心

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回憶故事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孩子給圖片排序,並著重回憶黃香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情?怎麼做的?

5、經驗遷移,回想自己做過哪些關心父母的事情

父母:聽過小黃香的故事,小朋友們為爸爸媽媽做過什麼?

孩子:我幫爸爸踩背。

父母:還有嗎?

孩子:我幫媽媽端菜,陪媽媽逛街。

利用這種回憶的方式,可以將孩子已有經驗與故事發生聯繫,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良好的孝道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