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01.

在最新一期的《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中,杜江说,香蕉是霍思燕最讨厌的食物。

别说吃,甚至都不能看,不能闻,不能听人提一切和香蕉有关的信息。

见到香蕉后,她会流鼻涕,无法呼吸,脸涨得通红,感觉很难过,像中毒一样。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很多人都说霍思燕这样的反应是不是矫情,而杜江夫妇一位学心理的朋友认为,这可能和霍思燕曾经受到过的“心理创伤”有关。

原来,在霍思燕19岁时接到妈妈去世的消息匆忙赶回家时,一进门她便看到了妈妈的遗像,以及遗像前摆着的一把香蕉。

从此,香蕉与妈妈的去世成为了一种关联,成了她的心结,也成了一段埋在她心底、从未被治愈的“心理创伤”。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关于“创伤”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将其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比如失去至亲、亲身经历大型事故、亲眼目睹灾祸……

此类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抵抗的,通常会让人体验到无能为力或无助的感觉。

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50%的人在一生中会至少经历一次创伤事件。

而这些人中,又会有不到10%的人在创伤后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TSD”。

这时候,生活中很多正常的场景,都有可能成为诱发创伤记忆的“扳机点”,唤醒对创伤事件的回忆和体验,从而造成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

很多时候,患者为了回避再次触发对创伤的回忆,会在此后尽力避免与创伤性经历有关事物的接触。

例如,一位严重车祸的受害者,便有可能从此避免乘车或开车;如果再将与创伤有关的恐惧泛化,患者很有可能会避免使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害怕上街。


@垂榴

妈妈走的那天,中午因为抢救没有顾得上吃饭,从手术室里出来,她很虚弱地跟我说她饿。

其实,当时保温桶里有家里熬的粥,可是大夫说最好别吃。结果,她饿着肚子没了……

晚上,我抱着保温桶狠狠地抽了自己十几个嘴巴,从此,再也不喝粥。


@忽然一夏

接到爸爸去世的电话是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接电话时,顺势往窗外看了一眼,天很黑。

之后的几年里,一到天黑就毫无征兆地心慌,感觉家里又要有人去世,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像溺水了一样,要半天才能缓过来。


一般来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反复在脑中出现创伤事件或痛苦经验,或接连出现可怕恶梦。

b.经常感觉又再度经历创伤事件。

c.当回想起创伤事件时引发极强烈的心理痛苦情绪和生理反应。

d.逃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地点、思绪、活动,封锁相关记忆。

e.反应麻木、消沉、沮丧、无助感、对事物失去兴趣、对人产生疏离感、对未来感到悲观。

f.警觉性增加、睡眠困难、紧张暴躁、强烈害怕、惊吓反应强烈。

……

在经历重大事故后,有以上症状的,要尽快到医院就医。

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精神分析疗法等都普遍适用于对PTSD的心理治疗当中。


02.

相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因重大丧失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由于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学校同学的欺凌嘲笑、一段痛苦的亲密关系等等,所带来的创伤,在生活中更为普遍。


// 原生家庭创伤

我的大学同学小倩从小生活在高冲突的家庭中,父亲不仅对她过度管束,还特别易怒。

她害怕犯错、压抑自己的感受,强迫自己懂事听话,和妈妈长期生活在焦虑之中。

她说直到上了高中,都很害怕妈妈的一双皮鞋。因为在父亲又一次无缘无故的暴怒后,妈妈终于忍不住和爸爸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当时家里锅碗瓢盆碎了一地。

在妈妈开始哭的时候,她躲在一旁,第一眼看到的正是妈妈脚上的那双鞋。


// 校园霸凌

向来理智的《奇葩说》辩手黄执中,在第五季的一期节目上,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孩子,而且特别不喜欢。

尤其讨厌小学生,并且他这辈子都不会生小孩。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原来小时候的黄执中在同学中比较孤僻,班上的同学就会趁着他下课不在的时候,把他的饭盒拿出来,把可乐或汽水倒进去,然后合起来。

每次当他饿着肚子,期待地打开饭盒时,看到的都是一团浆糊。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 亲密关系伤痛

其实,由于一段亲密关系的失败而带来的创伤在生活中更为常见,最主要的表现是不敢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当我们将创伤的维度拉大到日常生活中时,我们可以再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生而为人,我们都有创伤。


03.

关于如何疗愈创伤这个话题,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提到,青音姐也针对原生家庭创伤,专门录制了课程《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

但是今天,我想介绍另外一种疗愈创伤的辅助方法:

「书写性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表达性书写创始人詹姆斯·彭尼贝克及其团队做了这样一场实验:他们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并将其分为两组。

一组被要求书写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主要是负面事件带来的困扰),另一组则只写一些中性事件,或者不太有趣的主题。

两组被试者连续4天,每天用15分钟书写。

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被要求书写内心感受的学生,在书写完成后,悲伤和焦虑的情绪会有立即的增长。

但就长远的作用来看,书写情绪困扰的学生到健康中心求助的比例,是那些只书写无关痛痒事件的学生的一半。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在这项实验之后,在彭尼贝克组织的其他项实验中,也同样证实了书写对于创伤的疗愈作用,它可能比我们想象更有价值,包括以下几点——

减少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调节免疫系统,疗愈情感创伤

提升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

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主观幸福感

有的人可能说,这个方法我知道,不就是“日记”吗?我每天都在写。但是作为治愈创伤的辅助手段,它和日记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如何操作,表达性书写创始人詹姆斯·彭尼贝克在其著作《书写的疗愈力量》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如何选择适合书写的时机。

在早期,几乎所有关于书写的研究都集中在重大生活动荡或者创伤上,但其实,表达性书写对任何事都有帮助。

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始终在惦记或担心一件已经过去的事,如果当前或者近期有一些令人头疼的想法或者情绪,如果想对最近的生活复盘,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的痴迷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睡眠……都可以尝试书写。


第二,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表达性书写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彭尼贝克根据书写人的不同需求,将表达性书写的方式分为5个方面,包括:标准书写、认真加工、曝光、发现效益、最好的未来自我。

你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就一个创伤性事件连续书写,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进行练习。

霍思燕20年创伤引人泪目:关于自我疗愈,我给你的3点建议

我拿离婚带来的感情创伤举例。

标准书写时,可以只写因为离婚带来的压力,以及对离婚这件事的看法。

进行到认真加工阶段,要更多的关注自己在离婚事件中的想法和感受,对离婚这件事给予更多的理解。

曝光阶段,可以结合以往失败的感情经历做梳理,写下在这些经历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时刻以及感受,在其中找到共通点。

在发现效益阶段,要书写离婚所带来的积极效益,包括你是如何通过这一事件成长的。

最后,在最好的未来自我阶段,畅想一下如果你走出离婚创伤,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这样会提升你面对困难的勇气。


第三,关于书写前的准备。

这点非常重要,给自己找一个不受干扰的时间和地点。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天工作结束之后,或者是某个晚上让你感到心神宁静的时间。

在决定开始书写前,最好给自己承诺,承诺会每天至少写上15分钟,连续3-4天,或者每周固定一天、连续写上几周。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旦你开始书写,请不要中断。

在书写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悲伤沮丧的情况,这种感觉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内消失。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书写某个主题时(比如亲密关系中的创伤)会体验到焦虑恐慌的情绪,请立即停止,换一个主题。

写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当你被烦恼、不开心、焦虑包围时,可以把这些交给纸笔,所有你写下的字句,都将通向疗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