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監控”異地妻子 一晚上他被騙了17000塊
警方提醒,網絡上公開進行銷售相關信息的廣告,均涉嫌欺詐,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近日,在“2019淨網專項行動”期間,渝中區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涉嫌通過互聯網,利用“手機定位軟件”作為誘餌,對受害人實施詐騙的團伙犯罪案件,該案令全國500餘人受害,涉案金額100餘萬元。從今年6月起至今,警方先後奔赴全國多個省市,相繼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搗毀該案相關違法犯罪團伙2個。
“定位”妻子,卻被騙17000餘元
今年4月下旬,渝中區化龍橋派出所接到一男子報警稱,他在網上僅僅一晚就被騙走17000餘元。據瞭解,原來報警人30多歲的袁先生住在渝中區,他和結婚多年的妻子長期兩地分居。因為“不放心”,袁先生想的不是與妻子真誠溝通,而是選擇用“高科技”手段去監視對方。在此期間,他在網絡上搜到一家名為“密探查詢”、號稱專門從事手機定位服務的網站,只需手機下載一個軟件,就能輕鬆定位他人位置。
袁先生當晚就在網上與對方取得了聯繫,“客服”在加了他的微信後,為了讓他信服,當即說出了袁先生當時所在的位置,並聲稱只需要提供被追蹤人如電話號碼之類的私人信息,就能在最短時間內查詢到對方的實時位置。
信以為真的袁先生立即決定購買對方的定位服務,根據“指引”,他在手機上先下載了一個軟件,打開後,直接跳出一個註冊登錄的畫面。“對方說這個事情要保密,需要先交版權使用費、開通費之類的費用才能使用。”袁先生當時就答應了,第一次向對方支付了2480元。
接下來,對方繼續用保證金、押金等名義,不斷要求付費。當晚,袁先生通過微信掃碼支付、支付寶掃描支付的方式,分6次向對方一共支付了17000餘元人民幣,每次金額從150元至10000元不等。
然而,所謂的“定位軟件”彷彿一個空殼,從頭到尾根本無法使用,袁先生這才發現自己被騙,隨後報了警。
全國陸續抓獲14名嫌疑人
接到報案,渝中區公安分局辦案民警通過梳理涉案資金流向、詐騙人員使用的聊天工具賬號、用於作案搭建的詐騙網站等方式,逐步明確出涉嫌詐騙人員的真實身份、組織架構,以及層級關係。
在掌握相關情況後,渝中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並派遣精幹力量,多次遠赴四川宜賓、江蘇淮安、浙江桐鄉、嘉興等地開展偵查和抓捕工作,並最終在淮安、嘉興等地陸續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14人。
經審訊,從今年1月至5月,該涉嫌網絡詐騙團伙用於收款的賬戶內,有數百筆1000元至3000元的資金轉入,共計100餘萬元,其涉及的銀行賬戶多達500餘個。“這就意味著就全國範圍來講,至少有超過500名受害者上當受騙。”專案組民警分析稱。
同時,該詐騙團伙為了逃避公安機關循線追蹤,降低被抓風險,還夥同專門從事清洗贓款的洗錢團伙共同作案。“詐騙團伙”發佈誘騙信息,具體實施詐騙;“洗錢團伙”負責將贓款反覆轉賬,用購買的銀行卡取現,事後按彼此商定的比例分贓提成。
警方提醒:網上的定位軟件不能信
民警在偵辦過程中發現,這夥犯罪嫌疑人先通過網絡或手機短信,發佈其掌握全球定位技術的虛假信息。當受害人與他們聯繫時,接著通過“詐騙話術”瞭解受害人以及被定位人員的基本情況,再根據對方提供的情況,拋出一個受害人心理上可接受的大概方位,以作誘餌,騙取信任。之後誘使受害人通過微信轉賬等方式先期付款,一旦受害人上鉤,便會陸續以縮小定位範圍,還需加價,以及需要保證金等名義再騙錢財,從而促使受害人不斷付款,深陷其中。
目前,該團伙多名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此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之中。
渝中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千萬不要相信網絡上所謂的實時定位軟件、衛星定位軟件、手機竊聽卡等廣告信息。
事實上,公民的個人身份信息、住址信息、手機信息、位置信息、財產信息等,都屬於個人隱私,受到法律保護。未經被收集者同意,非法獲取、提供或者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都涉嫌違法犯罪。網絡上公開進行銷售相關信息的廣告,均涉嫌欺詐,市民若收到此類廣告,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上當受騙,以免造成財物損失。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譚遙
閱讀更多 中國經濟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