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不谈恋爱好多年


因为看不惯。

但作为一个愤世嫉俗的领导人,个人的喜好不能作为他要彻底消灭苏联的根本原因。作为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之所以一定要将苏联送入地狱,有着历史和现实等一系列考量。

在静夜史看来,希特勒入侵苏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为了苏联的大豆高粱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后,便迅速步入了一日千里的快车道。

但此时的世界早已被英法等殖民帝国瓜分完毕,当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想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时,才发现世界对德国是如此的不友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和英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一战并没有实现德国的扩张目标,反而使德国赔了夫人又折兵,领土面积缩水了1/8,海外殖民地更是被瓜分殆尽,德国对英法等国的仇恨更是无以复加。

不过此时的德国已经看到了英法等殖民帝国盛极而衰的事实,帝国主义的海外殖民扩张已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选择了“就地取材”,将目光瞄准了近在咫尺的苏联。

早在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后,这个政治狂人便在狱中完成了《我的奋斗》。在这本所谓的自传里,希特勒公然鼓吹日耳曼种族优秀论,将东斯拉夫民族视为垃圾民族,并号召德国人用手里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所以,进攻苏联对德国而言更像是一种天然的需求,类似于猫吃老鼠,毕竟苏联最丰富的土地资源恰恰就是地狭人稠的德国最需要的,这种生存本能的需求更能让德国前赴后继。

2、递给西方的“投名状”

从一战后的一蹶不振到二战前的迅速崛起,德国之所以能够在10多年的时间里华丽蜕变,除了自身努力,更重要的在于战胜国之间的相互扯皮对德国的巨大帮助。

因为德国的存在对于平衡欧洲大陆势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除了法国,美英等国对德国都采取了相对温和和纵容的态度。特别是美国,为打入欧洲,主导欧洲秩序,对德国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在德国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危机后登上德国最高权力宝座,除了纳粹党自身的努力,西方大资本家的扶持也功不可没,尤其是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和杜邦三大财团。

因为资本没有国界,所以大资本家对西方国家的掌控始终以整个资本主义的兴衰为出发点。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共产主义革命输出的巨大威胁,而这种威胁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极速膨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阻挡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更为了平衡欧洲各方势力,达到掌控欧洲的目的,美国三大财团开始扶持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治舞台。

而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也不失时机地投桃报李,以反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虽然希特勒作为志向远大的独裁者,不甘心被美国等西方大资本家操控,但为了争取大资本家的支持,更为了避免多线作战的尴尬局面,希特勒仍然要将苏联作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从“绥靖政策”中大捞特捞。

所以,进攻苏联,是递给西方大资本家的“投名状”。

3、苏联也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共同敌人,苏联从来就没有坐以待毙,在纳粹德国极速崛起之前,苏联的发展步伐更加恐怖。

因为斯大林重工业优先的发展路线,苏联的综合国力急速膨胀。而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虽然是包括美德在内的西方国家元气大伤,但计划经济的苏联却毫发无损。不仅如此,苏联还利用西方国家产品严重滞销的历史契机,疯狂进口先进的工业设备,并引入大量西方科技人才,这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更加膨胀。

到1937年,苏联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综合国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而斯大林急速发展苏联的目的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为苏联的共产主义革命输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当羽翼渐丰,尤其是法西斯主义日渐蔓延的危险时刻,斯大林也加紧了对外输出革命的步伐。

1939年8月23日,因诺门坎战役的收尾工作,苏联和极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而后苏联开始了构建“东方战线”的工作。

1939年11月,苏联大举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在国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这场战争本没有任何悬念,但仍未从大清洗运动中恢复元气的苏联,被看似弱不禁风的芬兰吊打得哭爹喊娘,付出了远超芬兰军队伤亡的巨大代价。

也正是因为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不堪表现,才让希特勒看到了苏联的外强中干,刺激了其武装入侵苏联的野心。

而苏联构筑东方战线的目的是什么,地球人都知道,所以无论苏联还是德国对即将到来的苏德战争都心知肚明,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战争爆发的时间。

而当1940年6月苏联强行夺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之后,希特勒彻底出离愤怒了,因为罗马尼亚不仅是德国的小弟,更是德国石油的重要来源,因此德国决定先下手为强。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在最后一列满载苏联物资的专列驶过苏德边境后,轴心国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撕碎苏联阵线,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1941年,随着希特勒的一声令下,纳粹德国数百万的部队分为三个主要装甲集团军跨过苏德边境执行“巴巴罗萨”行动的命令,开始了4年残酷的苏德战争。也许你会问纳粹德国明明在此之前制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什么不进攻这个看起来比较弱一点的英国呢?那么我会告诉你,如果纳粹德国真的放弃进攻苏联而去越过“英吉利”海峡发动登陆战争是愚蠢的。先不要急着反驳,听我如下分析:

一:希特勒需要巨额的资源养活他庞大的军队。



在入侵苏联的时候希特勒调动了多达190个师共有550万人,光是养活这些军人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难事。而这些军队还有4900架的飞机、3700辆坦克和47000门各式大炮,这些钢铁巨兽喝的是德国稀缺的石油,用的是考验德国综合实力的优质钢铁。这还只是参加入侵苏联的军队。德国在欧洲各地区还有不少的驻军,在非洲还有庞大的装甲集群。纳粹如此需要资源,但是欧洲大陆的产量又不足以满足需求,希特勒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入侵对象,一个可以提供资源消耗的国家。

二:苏联丰富的资源。



苏联通过工业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内的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联境内有着丰富的油气储量、乌克兰地区盛产优质的粮食,各种煤矿、铁矿数不胜数。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俨然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国。希特勒为了要实现自己统治世界的目标,首要任务必须是促进自己部队的发展,为部队提供充足的资源。苏联,是希特勒的最佳目标。

三:苏联地势平坦,与德国接壤,利于装甲部队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纳粹德国便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装甲部队在欧洲平原上驰骋纵横,用“闪电战”吞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苏联与欧洲的地形相似,平原、草原地区占了苏联国土的大部分面积。这样子的国土分布非常有利于希特勒装甲部队的行动。事实也是如此,在苏德战争前期,纳粹德国的军队所向披靡,苏联根本无力招架。况且苏联还和德国接壤,无论是步兵还是装甲部队都免去了越洋登陆或者空降的麻烦。

四:希特勒错误估计了苏联的实力。



苏联在1941年之前综合国力虽然有所提高,却还没有达到希特勒眼中一个强大对手的要求。斯大林在希特勒眼中是愚蠢的。在希特勒收拢部队,征召优秀将领的时候,斯大林却在屠戮自己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在苏芬战争期间,苏联愚蠢的战术将战争越打越向失败的边缘靠近,更使希特勒觉得苏联徒有其表,不过如此。



在这种种的原因之下,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苏德战争的前期也如希特勒所想象的那般发展。可战事愈加胶着,希特勒的错误就愈加明显,苏联是强大的国家,源源不断地部队、源源不断地武器从后方输出到前方。战争的最后无疑是苏联取得了胜利,苏联的胜利也是全世界正义善良的人们的胜利。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数百万德国大军在德苏边境线上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向苏联腹地挺进了850-1200公里,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俘虏。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

在西欧战争硝烟未散,英国尚未投降的前提下,德国为什么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呢?

一、意识形态相左:

1917年10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红色的苏联独善其身,短短十年内迅速崛起,二战前更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而强大的苏联也不失时机的在各地掀起共产主义浪潮,使资本主义各国动荡不安。

希特勒在1932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一直试图将德国塑造为欧洲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当时法国崩溃、英国偏居一偶之后,德国“顺理成章”的扛起了资本主义老大的旗帜,作为老大能否得到认可,干掉红色苏联自然是事实胜于雄辩。

二、德国现状考量:

希特勒上台以来,一直叫嚣“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夺取每天的面包和牛奶”狂热说辞让德国民众热血沸腾。

1929年经济危机中德国失业人口一度超过800万,希特勒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疯狂扩军,数百万的军队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德国虽然科技和工业十分发达,但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却是极端的匮乏,此时的德国,供养百万军队所需的燃油,全靠盟友罗马尼亚,如果没有石油,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形同虚设。

虽然希特勒已先后将北欧、法国、东欧等地纳入了统治范围,但是这些地方的石油依然匮乏。因此,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资源极度丰富的苏联就成为希特勒的首选。

三、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必然选择:

希特勒是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他认为人生下来,应该分为三六九等,苏联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样,就“不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应该被杀害、驱逐和奴役,唯有世界上最优秀日耳曼人才可以站在世界之巅,为了这个理想他可以失去生命。

因此,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而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将大军挥向苏联,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四、苏德必有一战:

沙俄被推翻,苏联成立,但苏联骨子里依然实行着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斯大林奉行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同样认为俄罗斯民族高人一等,斯大林将红旗插遍世界的决心坚持不动摇。

根据二战后苏联资料解密。苏联早前就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准备先动手进攻德国,根据这个计划苏联将会动员334万军队,32628架飞机,10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370000辆坦克对德国进行收割。由于客观原因导致计划推迟了几天。但就是因为这几天时间,巧合的是德国率先实行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五、希特勒过度自信: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统帅约3百万大军,在俯冲轰炸机“轰鸣”的发动机声之中扑向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军队短短半年时间,整个西欧完全落入德国人手里,纳粹德国成为自8世纪查理大帝帝国之后罕见做到一统西欧的国家。

德国乐观的认为苏联经过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红军师以上主官被杀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各级军事指挥员被处死、判刑和流放,导致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人就是滥竽充数无法胜任工作,多为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徒,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此时的苏联军队不堪一击。

希特勒没有料到严寒的到来对依然身着夏装的德军的伤害,所以1942年以后德军已经丧失了战领苏联全境的能力,1945年春,60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胜利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不断追歼残余德军,5月2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丽青春您真痘


每当有人提到二战战局时,总是会好奇为什么希特勒一定要向东进攻苏联呢?

实际上,希特勒进攻苏联是多种信息错误综合在一起导致的战略误判,这场战略误判最终导致了纳粹的灭亡。

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

苏芬战争的发生,让希特勒开始严重误判苏联的实力。

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苏联损失惨重,战场伤亡达百万以上。

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跟德国军队就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由于苏联内斗不断,大清洗使很多苏军优秀指挥官死于非命,指挥官后继无人。苏军落后的指挥水平让苏军甚至让芬兰军队成建制的消灭掉。


苏芬战争中,狡猾的希特勒为摸清苏联军队的底细,向当时的苏军派遣了观察员,观察员异口同声说这支部队糟透了,不堪一击。

希特勒认为,如此虚弱的苏军,自然不是德军的对手,更加坚决了进攻苏联的决心。

高估德国实力

西线速胜法国,让希特勒和纳粹统帅部信心满满。

法国军队在欧洲可谓是数一数二,在一战时曾打败过德国军队。可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让德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彻底摧毁,打败苏联更是轻而易举。


而且希特勒自从发动战争后,靠着自己的赌徒性格和军事才华,发动闪击战从来没有失手过,他认为对苏联的进攻也一定会马到成功。

过于自信让希特勒丧失了对战场的合理判断。典型的例子是,他居然没有做将战争进行到冬天的准备。德国进攻前,苏联认为德军如果要进攻苏联一定要大量制作羊毛大衣,可欧洲羊毛市场始终平稳,所以苏联认为德国没有准备好进攻苏联——谁也没想到希特勒这个疯子居然没准备把战争进行到冬天!

苏联的资源对德国的诱惑力太大

德国是个小国,虽然它很强大,却依然是个小国。但德国缺的,苏联都有。

苏联的北高加索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乌克兰地区有一望无际的大粮仓,顿巴斯地区煤炭储量巨大,苏联的镍、铜、铁、金刚石储量惊人。苏联的森林资源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水资源也是数一数二。


拿下苏联,就等于拥有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资源,德国再不用担心没有钢铁去制造武器,不用担心飞机、坦克、汽车和舰艇没有燃油。

希特勒想要的是征服世界,但征服世界仅凭西欧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希特勒需要一个像苏联一样体量的超级殖民地。

意识形态的冲突

希特勒看来,德国对英法等国只是利益上的冲突,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跟苏联却是永远的死敌。

希特勒希特勒仇视犹太人,对犹太人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缔造者马克思是犹太人,希特勒更把共产主义看做洪水猛兽语。

在希特勒看来,苏联和德国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因为意识形态决定了德国和苏联无法并存。


虽然跟苏联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他长期以来对斯大林的观察得出结论,觉得斯大林和自己一样,也是个为了利益可以背信弃义的人。 还有一点,在希特勒看来,从沙皇俄国到斯大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侵略成性,贪得无厌。今天你不打他,明天他也会打你。

戈培尔曾经不止一次对希特勒说“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应该趁着苏联羽翼未丰,早点消除这个心腹大患。

希特勒掌握的情报表明,英国正在频繁和斯大林接触,试图说服苏联加入英法阵营对德国宣战。苏德翻脸是迟早的事,而目前苏联人还在犹豫观望,正好出其不意,一举拿下苏联。苏联一旦主动向德国开战,德国就会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时两线作战,陷入被动。


另外,如果能征服苏联,就等于为日本消除了一大隐患,让日本人腾出手来牵制美国,让美国参战欧洲的可能性降低,这样德国就能在短期内打败英国,征服欧洲指日可待。 所以,在1941年夏天,德国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苏联会如此坚强,斯大林会如此的坚定。不知道在1945年4月30日他在地堡里绝望的自杀时,会不会想起1941年他命令德军全面进攻的那个早晨。


小约翰


当年苏联实力强劲,希特勒为何一定要拿下苏联?真相到底是什么?


纵观二战风云,总有一些让很多历史爱好者为之疑惑的谜题,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二战时期德国的最高元首、纳粹党党魁希特勒,曾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苏联。而当时苏联作为德国的战争盟友,在1939年和德国联手攻打并分割了波兰,而且他们还签订了和平相处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后来在他的强烈号令下,德军攻袭苏联,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主动挑衅,攻打苏联是多么愚蠢的决策,希特勒估计悔的肠子都青了!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问了,既然没有十足的把握,希特勒为何还不自量力招惹实力强劲的苏联,断言一定要拿下这个曾经的盟友?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小编看来,这跟希特勒的狼子野心,想称霸欧洲的雄心壮志脱不了干系,却不成想聪明反被聪明误!

1、为了掠取苏联物资,占据重要战略位置。

既然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证明希特勒这个人可不简单,不仅激战残暴,还精明的很呢,根据当时的战况,希特勒从长远谋略:作为军事霸主,德国和美国终有一场恶战,而战争就必须有丰富的物资供应,放眼整个欧洲战场,一眼就瞄上资源丰富的苏联了,如果能攻下苏联,自是好处多多,获得苏联的石油、粮食、矿产、工业生产等资源,还能占据重要军事基地,消灭英国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潜在同盟国,掉过头来再解决英国,这样就可以快速掠取欧洲大陆的战果,最终逼迫苏联投降,消除苏联武装对德国东部的威胁, 不得不说希特勒的小算盘打的是真精啊!

2、攻占苏联,与日本形成联盟帝国,称霸世界,利益远大于风险。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希特勒向自己的盟友下手,看似利益驱使,但实际上原因并不简单。

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德国元首,希特勒每走一步,都是向着最大的利益出发,对于德国而言,只要占据苏联,就能和侵华的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成为亚非欧三洲的轴心联盟帝国,顺势拿下大洋洲和美洲,称霸世界简直指日可待。其实还有些小私心,这样一来,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从此也不会有什么战争对手了。可风险和利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既然要狮子大开口,这其中的风险也可想而知,毕竟德国要招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很显然希特勒把这种风险早就分析的很清楚了,只要利大于弊,他就会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早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各国,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英国也被德国收入囊中了,在二战时期真是出尽了风头。希特勒想的很长远,要想称霸世界,单靠已经占领的那些个欧洲各国还不够,能够拿下苏联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他心里的这些“小九九”,相信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只要熟知那个时期战略形势的都能猜得到。

3、在希特勒眼里,苏联就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掉!

众所周知,德国苏联一样,都是集权主义国家,在二战爆发前后,也都是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国家,通过“东方战线”在东欧得到了不少的土地,即使两国政权出奇的相似,也曾经是签署的同盟国,依然不妨碍希特勒对苏联的敌对。在希特勒眼里,这样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眼中钉,必须要除掉以绝后患。其次,希特勒本身就是个极端仇视共产主义者,自他执政之后对待国内的共产主义者是异常残暴。

4、为了得到德国民众的支持,身处纳粹党的希特勒出“奇招”。

对于后来希特勒攻打苏联,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很多人并不了解的原因。读过中学历史的话,大概都知道,德国执政党是纳粹党,而纳粹党的根基是民众支持,所以它必须不断发出高福利才能笼络民心,维持统治。在深陷经济危机中的德国,要想维持高福利只能通过压榨夺取他国物资来减少财政支出,挺过难关。可希特勒也没想到苏联也不是善茬,不会任人宰割,德国最终会兵败苏联也是他始料不及的吧!

其实小编觉得,当初希特勒真的不必要去打苏联,说他自断活路也不为过。斯大林都已经那么支持他了,源源不断地给德国输送石油和粮食,这一正常进口途径完全可以满足战争需求。而且对苏联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而不是德国纳粹,站在斯大林的立场上,德国打苏联,真的是不可思议,不管希特勒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居心,都是主动破坏了和苏联之间的天然盟友关系,也葬送了自己的“霸业”,从决定抛弃这个盟友的那一刻,希特勒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葛大小姐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最血腥的战斗,整个战场就是一个绞肉机,数千万人死于战场。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生存空间的需求,当时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国土面积太过狭小,向西由于对英国海狮计划的失败,已经到达极限,只能讲目标转向东面,同时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也是希特勒所垂涎的。

第二,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时期的德国是法西斯主义国家,当时的苏联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希特勒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就应该为德国做事。

第三,当时的苏联刚刚经过大清洗,军队中大量优秀军官遭到迫害,导致苏联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联也在备战,大量的军工产业被转移到苏联腹地,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新式装备在不断更换,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如果等到1943年或者1944年开战,那时的苏联军队将横扫一切。所以希特勒不得不进攻苏联。


后羿不要


再不打,苏联该灭德国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自此宣告了苏德战争开始,德国到底为什么进攻苏联一直众说纷纭,从一下几个方面我们简单看一下德国为什么在没有消灭英国的时机后,就向苏联开战!

第一,如果德国不打苏联,那么德国就没有机会攻打苏联了。苏联一直在执行的计划制经济,并且以重工业为主,这就是导致苏联几乎就是一个为军事服务的国家,全国工厂都在为军工服役,拖拉机厂随时可以转产坦克,造船厂基本上都是军舰,航空厂全是战机。同时苏联大工业化带来及时坦克数量激增,达到3万辆,战斗机数量达到2万架,轰炸机1万架,海军主力战舰1800多艘,拥有当时世界第一的潜艇部队:218艘潜艇。这还不算苏军的人数,苏军由于战争情况,一直保持着500万人的编制,并且随时可以扩到1200万人。

这么庞大的数量,如果德军再不打,苏联大清洗影响过后,德国根本没有打了,特别是苏联正在全力生产的KV-1重型坦克,T-34主战坦克,拉-7和米格-3战斗机,新式轰炸机,苏联的战列舰计划等,而等到这些武器大规模量产后,德国更没有实力对抗了

第二,苏军对德国入侵“大雷雨”计划,德国如果不打自身难保。苏军在瓜分波兰,罗马尼亚后,在这些地方并没有设立防御设施,而是保持了进攻态势,苏联一直有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就是派出机械化部队从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多个方向进攻德国,直接消灭德国,这招令德国无法防御,为了消除隐患德国只能冒险进攻苏联。

第三,苏联野心德国满足不了,苏联要走了波罗的海三国,芬兰八分之一,波兰的一半,罗马尼亚的三分之一,苏联和德国秘密谈判,划定英国如果没了,中东的殖民地苏联要拿走一半,对此德国方面无法接受。所以只好冒险发动战争。


军事天地


因为小胡子和斯大林之间才是真爱啊~~

当然了,上面只是玩笑话。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人的关系都可以被称之为“水火不相容。”当然,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人分别作为纳粹德国和苏维埃联盟的领导人,其所代表和执行的绝非完全是他本人的政治意愿,而是在他们背后给予支持的利益集团。



(图片纯属ps)

所以,作为当初被“选票”和站在其背后的德国资本家与容克贵族推上台的希特勒,从被当选为德国总理开始,就是作为德国容克贵族、军队势力和大资本家在整个德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形象代言人而存在;因此,希特勒向东“夺取生存空间”的狂热理念实际上是在为其背后的军队、贵族和资本家服务。毕竟当初这些人支持希特勒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希特勒魔鬼般的政治理想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而回顾一下德国的历史则不难发现,在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成立后,其凭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红利与之前夺取的大量土地的优势,很快便成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跻身帝国主义列强俱乐部当中的一员。当然,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列强互相抗衡的新兴强国,除了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和俾斯麦治国有方以外,德国国内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力量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而随着德国国内大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觉得德国国内的市场已经太小了,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同时,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着大量殖民地和用于生产商品的原材料,并对新兴的德国实施原料出口限制甚至是封锁,导致德国国内市场的原料非常稀缺,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用于生产商品的需求。因此,在这些资产阶级和与他们一丘之貉的容克贵族的需求之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便提出了“获取阳光下的地盘”——要求更多海外殖民地的战略需求。但是亚非拉殖民地基本都已经被英法等老牌列强占据、肥沃的东欧地区则是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拉丁美洲一大票国家又都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世界已经基本被老牌列强瓜分完了,一点残渣都没给德国留下。

于是,为了从英法老牌列强手里夺取更多的殖民地,德国与其他几个与德国有着相同战略诉求的新兴强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结成军事同盟,合伙从老牌列强手里抢殖民地。随着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保护国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爆发。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从英法俄手里抢殖民地和土地的计划随着德国盟友的逐个崩溃而宣告失败;德国不仅没能抢到殖民地,反而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殖民地输了个精光。

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了大萧条之中,德国也不例外。而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在沙俄的废墟中崛起,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敌对,苏联很快便成为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心头大患;而对于那些躲在政客背后垂帘听政的各大资本家和财团们来说,苏联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

所以,苏联的存在对德国以及德国国内的资本家和容克贵族来说,也一样是他们都心头大患。在希特勒及纳粹党上台后,除了在彻底突破英法两国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和吞并苏台德地区与奥地利以外,还使整个德国都陷入了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狂热之中,同时还带有非常强烈的反共意识(因为德国在一战中被迫停战议和,就是因为德国的共产主义者发起了十一月革命,使德国陷入了内战中;这让德国后面的当权者有理由声称一战的失败是“共产主义者背刺了我们”)。而随着德国国内经济秩序的恢复,大资产阶级又打起了殖民地的主意;但无奈德国的海军太渣,一战前攒下的那一点家底子被英法坑了个精光,在海上根本就打不赢英法,没有办法再像一战那样“争取阳光下的土地。”于是,德国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心头大患——苏联;希特勒的那句“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口号便来源于此。


东欧土地肥沃,原料众多,在这片土地上还居住着不少的斯拉夫人;所以,只要掌握了苏联控制的整个东欧,那么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肥沃土地与原料(尤其是石油),还能够掌握大量的奴隶人口以提供劳动力;对纳粹德国和其背后的资本家们来说,这片区域简直就是理想中的殖民地。况且,苏联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反资本主义,反法西斯主义的先锋;德国如若能够消灭苏联或是使苏联不再具有抗衡德国的能力,那么不仅可以一劳永逸的消灭掉这一巨大威胁,而且还能够凭借着其土地上巨大的资源和“奴隶人口”来称霸整个欧洲大陆。

所以,希特勒意图入侵苏联,绝非是自己的个人意愿,也绝非单纯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而是希特勒背后的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为夺取市场和新殖民地——“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诉求。而对希特勒个人来说,消灭苏联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政治理想。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之下,希特勒才下令执行“巴巴罗萨”计划,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奏响了入侵苏联的序曲。


二战吐槽君


苏联实力强劲,希特勒为何要一定要拿下苏联。

希特勒何止是要拿下苏联,希特勒在攻打苏联之前已经和号称陆上第一强国的法国进行了一场大战。

打完法国之后他又和世界第一海洋强国大英帝国大战起来。当时不仅仅有不列颠空战这种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战。同时,希特勒命令德国的海军四处出击,对英国在大西洋上的航线进行破交战。

虽然大英帝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但是保护遍布整个大西洋的商船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正在大西洋警戒德国潜艇的英国士兵)

丘吉尔只好向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美利坚合众国求助。

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援了他50条驱逐舰,同时也派出美国海军帮助大英帝国进行协防。

即便如此,在德军潜艇狼群战术的围攻下英国还是损失惨重。1940年7月到10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英国就损失了150万吨船只,平均每个月被击沉了50万吨。

(被击沉的英国商船)

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希特勒不仅没有对大西洋上的破交战降低烈度,反而变本加厉。

而与此同时,希特勒却在准备全力攻打苏联,并且在1941年6月22号之前集结了一支总数多达550万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你看,希特勒的胃口可不止吃掉苏联。此时他正准备两线作战:在陆地上打败世界国土第一大国苏联,在海上打败世界海洋霸主大英帝国。

所以,当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时候,大西洋上也迎来了欢乐时光。时间大约在1941年1月到8月,在这段时间里,德军击沉了超过300万吨盟军船只。

(盟军商船编队,那时候至少有20%的商船会在路上被击沉)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敢这么做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

希特勒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相信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他坚信德意志民族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希特勒)

称霸世界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战前的目标!

所以,希特勒所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当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时,德国在短短的20年内就发展成为欧陆第一工业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野心也随之膨胀。由于世界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等瓜分的差不多了,所以德国的崛起遭到了英法两国的围追堵截。

为此,他们进行了当时影响整个欧洲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海军军舰的建造竞赛很让人印深刻。

1890年英国有67万吨军舰,德国有19万吨,到一战前英国军舰吨位已经高达270万吨,德国军舰吨位已经高达130万吨。

这种军备竞赛让欧洲成了火药桶,最终酿成了第1次世界大战。

第1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不得否认的是,德国的那些容克军官们却并不服输。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失败不是自己的错误,是政治的原因让还在保持攻势的德国军人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这种不服气让他们成为支持希特勒的一股巨大的力量,德国一战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鲁登道夫就是支持希特勒的重要人物,并且曾经支持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此外,鲁登道夫也是著名的反犹太的领袖,他认为犹太人操纵了德国的金融和生产,但并没有为德国利益着想。

(鲁登道夫)

所以,希特勒所建立的第三帝国和当初的第二帝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区别是出于对一战的反思让他更激进。

既然德国在强大之后的目的就是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间与世界最强国争霸,所以就会不可避免的和周边强国爆发战争。

至于为什么希特勒敢于同时挑战欧陆强国苏联和海洋霸主英国,主要是由于他过于自信了。

因为,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竟然一个多月就沦陷,而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在狼群战术的攻击下也岌岌可危。

在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扩大战争,同时两线作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话说回来,如果美国不加入战争,在德国海军的封锁下英国很难支持到1942年。解决了英国,即便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于事无补,希特勒可以将西线军队和资源调到东线,取得对苏军的巨大优势,最终将这个国家打败。

所以,希特勒自信也是有理由的,只是他小看了美国人。


历史风暴


希特勒和拿破仑走了一样的路径,先是称霸西欧,然后进攻英国未遂,进而远征俄国(苏联)大地,最后铩羽而归,一败涂地。

先把拿破仑放一边,我们单说希特勒,为什么非得要去进攻苏联?难懂称霸西欧不好吗?

原因之一:希特勒认为苏联更好攻克

希特勒在西欧崛起后,制定了海狮计划,目的是将英国拉下马。虽然英国是个岛国,但影响力巨大,如果能将英国彻底摧毁,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会更稳固一些。

意外的是,英国的海军太过凶悍,德国根本无法逾越英吉利海峡。不甘心的德国人,加大了空中轰炸,英国损失不小。即使如此,英国还是没有被拿下。

完全放弃,不是希特勒的风格,因为这将转入“守成期”。而“守成”不是希特勒的选择,这是和希特勒的整体目标相违背的。那怎么办?

谈到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看,德国军队的优势是什么?

强大的陆军,强大的装甲军团。但,和英国人作战,这是发挥不出来的。用自己的弱点和英国死拼,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这时候如果苏联从背后杀过来,德国也就差不多了。

而苏联也好,沙俄也罢,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从来都不会放弃占便宜的机会。何况此时的苏联还有一个强势如鹰的领导人斯大林。

于是,希特勒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在他的意识里,攻克乌克兰,再剑指莫斯科,德国的闪电战绝对能发挥出作用,如果顺利,三个月,就能把苏联打残。

结果是,苏联没被打残,希特勒把自己整废了,他高估了德军的战力,低估了苏联的顽强,低估了苏联的气候,更低估了超长的运输补给线带来的副作用。

原因之二:希特勒想夺取资源,让苏联成为他的大后方

苏联是个神奇的地方,纵深了得,幅员辽阔,最关键的是,这里资源太丰富。特别是现代工业常用的石油等物资,在苏联那里储量太丰富了。

苏联就是一个资源大国,希特勒把苏联看成了一头肥牛,其实人家是一只顽强的北极熊,是不惧虎豹的。

希特勒进攻苏联,无可置疑,“苏联的巨量资源”起了作用。

如果能把苏联收拾得服服帖帖,那么希特勒就可以放开手脚和英国干了,石油等物资不缺了,打持久战的要素就具备了。

到那时,英国是绝对抵抗不住的。毕竟英国是个岛国,地方有限,人口有限,资源也有限。至于英国远方的殖民地,鞭长莫及,无法提供及时的帮助。

如果英国再被攻克,那么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被德国拿过来的概率就提高了,这样德国的全球战略就实现了。

因此,苏联是希特勒看重的一个无比重要的国家,这里可以提供他想要争霸世界的资源,这里可以成为他的大后方。

原因之三:希特勒是个种族主义者,对东斯拉夫人很有成见,讨厌程度仅次于犹太人

希特勒虽然进攻英国,但他不讨厌英国人,因为种族的相近和相同。


但,希特勒讨厌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在教义上是东正教,和他们的基督教不同,这是他眼中的异教徒。而且俄罗斯公国建立后起,俄国人一直呈现着贪婪,到二战时期的苏联,已经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是希特勒不能容忍的,因为看苏联的脚步,慢慢蚕食西欧的概率也是有的,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希特勒怎么会喜欢?

另外,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又是希特勒讨厌的。虽然共产主义的思潮是从德国产生的,但这种思想,希特勒完全不认可。

另外,对于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希特勒更是看不上,在希特勒看来,清洗自己的种族,算什么英雄?

可以这样说,在欧洲大陆上,希特勒最讨厌的是犹太人,其次讨厌的就是斯拉夫人。

因为讨厌,所以希特勒发动了进攻,这是第三个原因。

综合来说,希特勒征伐苏联,就是这三个原因:一是出于战略考虑,防止腹背受敌,想快速拿下苏联;其次是看重了苏联的资源;最后是希特勒讨厌苏联,讨厌斯大林,讨厌斯拉夫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