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前文我们说到,太平天国北伐军在阜城鏖战三个月,阵中的三号将领吉文元牺牲。1854年5月5日,林凤祥、李开芳率部一万多人突围,占据了河北沧州东光县的东、西连镇,固守待援。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东、西连镇地处运河沿岸,又处在河北、山东交界,是当地的大集镇。太平军兵锋至此,一方面是看中这里位置重要,进可攻退可守,另一方面,紧邻运河的连镇便于打探消息。在此,太平军也能更好探知援军讯息。

为了能长期防守,太平军一方面整军备战修建工事,另外还搜集当地的物资、粮草做长期驻守打算。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主持围剿太平军事宜的僧格林沁迅即赶到连镇一带,开始自己的长围计划。5月15日,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清军侍郎伊勒东阿被击伤,太平军取得局部胜利。事后,清军马营的两个军官被革职查办并带枷示众。

19日,胜保从山东赶往河北联合镇压太平军。双方第二次交战仍以清军失利告终。这时,传来13路援军抵达山东的消息。太平军军威大振,李开芳率一部精锐开赴山东准备迎接援军。可惜,途中,援军覆没,北进不得又不肯难退的李开芳在重围进攻山东高唐州,在斩杀知州魏文翰后占据此城。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由此,林、李两部分隔,连镇的太平军势力进一步被削弱。

尽管兵锋受挫,但连镇的太平军依然生气勃勃,他们又连续击退敌人进攻。长围无功的僧格林沁也不得不上奏折自请降罪。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七月雨季来临,形势对太平军愈发不利。当时连降暴雨,让连镇的太平军部分阵地被淹没。比天气更糟糕的是大雨让大量军备粮草受损,得不到补充的太平军不得不以黑豆、高粱充饥。

随着战局日渐艰难,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士兵逃跑、投降。林凤祥也逐渐有了突围出去和李开芳汇合的想法。可惜,僧格林沁从太平军叛将口中知悉了林、李约定的以喷筒火箭为突围信号的消息。清军假扮太平军将其诱出,不明就里的北伐军部队损失巨大。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自此之后,林凤祥又多次以小股部队偷袭、突围,但都遭失败。自此,太平军士气大挫,只有招架之力,再无突围主动进攻的能力了。

此后,太平军营垒中不断发生叛逃、投降的事件,西连镇也宣告失守。林凤祥只得回收东连镇以图后续作战。

此时,僧格林沁等人认为太平军势已成强弩之末,再无收纳、利用太平军投降士兵的需要。于是,头像而来的萧凤山等91名降将,600多人的其他叛降士兵被清军惨杀。杀俘不仁是古已有之的道理,这件事暴露了清军的刽子手本质和僧格林沁等人的残暴。

激战八个月,损兵一万人: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沧州的末路悲歌

粮草断绝的太平军愈加艰难。骡马、刀鞘、野菜、树皮都成了他们糊口的食物。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割取战死清军的尸体来充饥。

1855年8月7日,僧格林沁率大军对太平军发动总攻,视死如归的北伐军将士半数战死,半死投河自杀,轰轰烈烈的北伐军一部孤军全军覆没。林凤祥受伤后率三十多名将领躲在地道中,之后被投降清军的施姓厨师发掘入口而被生俘。

不久后,汪一中等34名北伐军将领被解往沧州红孩口残忍处死。林凤祥则被解往京师获凌迟惨刑。

得悉林凤祥失利消息的李开芳转军山东茌平冯官屯,5月31日,冯官屯告破,李开芳也被槛往北京处死。自此,持续两年,转战六省,牵制了数十万清军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宣告失利。

事后,僧格林沁获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其他部将皆有封赏。用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染红敌人的顶子,这话丝毫不过分。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