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朋友,她非常的困惑,作为任职高管7年的高学历精英人才,求职面试竟然全都遭拒!朋友说,会不会是在职场得罪了什么人,有人要封杀她?一开始我也觉得这种情况匪夷所思,我和朋友是在工作上认识的,以我对她的了解,技能和管理上都没有问题,在我看来,她应该是被猎头争抢的对象才对,为何会出现如今这种状况?为了搞清楚情况,我们通过一些关系,请教了她曾面试的一些公司HR,后来得到的反馈令人大吃一惊!

HR们普遍反映,朋友的单兵作战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原公司都特别强,但是她的很多技能都不适应新的公司,简单点说,就是朋友已经成为原公司的定制化人才,就像一件为某次活动特别设计定制的小品,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而不能泛用。对于这样的人,到了公司说不定要从零开始,那么他们不如招一个应届毕业生,要价低可塑性也强!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得到这样的答案,一开始,我和朋友都是意外的,可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仿佛正是如此。朋友原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在市场上的确没有广泛性。在专业分工化的公司,以及程序化的大公司,会把一个工作切成很多块,每个人都终日重复其中某一块,这样能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同时也降低对人的依赖。但是,这对人才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亚当·斯密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几分之一时,见识必然有限”。

朋友成为定制化人才,背后的误区在哪里?

朋友现在非常苦恼,浪费了大好清楚的7年,身为白领的她似乎成了一个技工,只会打磨同一型号的螺丝钉。作为一个惨痛的案例,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发现朋友在工作中,会有这样的状况:

工作单一化,上下断层。朋友作为高层,总是认为做好高层该做的事情就好,上层的让上层的想,下层的让下层的做。但就像电视剧里富二代接班,都要从底层做起,一个员工,最好做到整个公司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了解,如果都能够胜任,能够随时转岗就更好了。

不愿外勤,固步自封。朋友是个内向的人,能做到高层,全靠自己的技术,她不喜欢做外勤,不喜欢在外和人打交道,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公司一旦有外勤的机会,还是要牢牢把握住,这比在办公室能够学到的更多,不要怕辛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只抓专业,放养其他。朋友以前认为,自己做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最好的,所以对于其他影响专业精力的事情总是不愿意旁顾,恰恰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她定制化的形成。在职场,应该尽可能多接触各种技能,机会来的时候,不要拒绝。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企业定制化人才呢?

朋友的教训令人印象深刻,为了避免犯这种错误,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埋头苦干,保持市场敏锐度

职场上,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是值得肯定的,但工作的天地不能局限于一个公司,如果你的工作,接触的都是公司内部的人,就有可能往定制化方向发展。在埋头苦干的同时,留意市场动向,保持市场敏锐度,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做的有:

  • 常在市场一线走,公司面向的是什么市场,你要走出去才能有所收获;
  • 多与用户和经销商交流,公司产品面向的群体是什么,你们的下游及上游是谁,多和他们接触,从中获取信息;
  • 观察竞品,每个行业都会有竞争对手,不仅要看到自己,还要看到对手,知己知彼,不但是百战百胜,还可以为未来铺路;
  • 行业信息要常看,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进行了解,利用闲暇时间,收集行业信息;
  • 行业峰会常参加,很多行业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峰会,哪怕不是特制的,搭边的峰会也行,这些峰会上的交流经验,是非常可贵的。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2.调整主体,保持随时离开的底气

你在一家公司的时候,是否有曾经想过,他日你离开这家公司,你能做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一个人和我说过,无论这家公司前景多好,无论工作多么稳定,都要保持能够随时离开的底气。

如果你不知道,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各大招聘网站上看,对于行业,现在所需的技能是什么?你只有时刻达标招聘启事上的要求,当你离开的那一天,才不至于手足无措,或者像我的朋友那样,被拒之门外。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3.提升横向可迁移能力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说:“人们常问我,未来十年,什么会改变;人们几乎从来不曾问我,未来十年,什么不会变。”要避免成为公司的定制化人才,我们就要找到不变的因素,而可迁移能力就是这样的因素。

每个人在职场的每个阶段,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职场新人,要有执行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反馈的能力;项目主管要有统筹的能力、协调沟通的能力、展示的能力;管理者要有全瞻性、领导力、管理力……

你所要做的,是保持这些能力的灵敏度,可以随时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应变,我们所说的随机应变,大概来源于此。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产品文案,那么你要围绕文案的核心,让自己成为各种文案的总和,包括策划的能力、写软文的能力等,而不仅仅是产品文案。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4.提升认知高度,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为了提升认知高度,你需要去思考:

  • 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 这个行业和公司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
  • 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 你所在的部门和岗位,对公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必然依赖于其对行业本质的把握。行业的本质不是你如何懂得做产品,很多时候,行业的本质压根就不在产品身上,而在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点上。譬如:

  • 星巴克:不是卖“咖啡”,而是出售“空间”;
  • 优乐美:不是“奶茶”,而是“浪漫”;
  • 威露士:不是“消毒水”,而是“一起洗”;
  • 消食片:不是“助消化”,而是可以“多吃”;
  • 毓婷:不是“事后避孕”,而是“尽管爱”……

对于行业和公司的关键成功要素,是在哪个部门?是销售特比强大,还是广告特别响亮?了解清楚优势,才好做出判断。比如小米手机的成功之处是在于培养用户的参与感,但苹果手机的成功在于荣誉感,关键因素不同,需要的能力往往也不同。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再有就是,你的行业,你的企业,对用户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解决了他们的什么痛点?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这都是需要你去思考,从而提升认知的因素。

最后,你所在的部门和岗位,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你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决策者,还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如果你处于边缘地位,那么如何进入到核心地位,如果你处于核心地位,那么这优势是单一的还是可变化的?

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才是社会所必须的。很多人会说,我面试什么岗位,就只做什么岗位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我们只有横向和纵向都发展,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核心骨干,离职后却找不到工作?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为了避免成为企业定制化人才,我们要谨防三个误区:

1.工作单一化,上下断层。

2.不愿外勤,固步自封。

3.只抓专业,放养其他。

同时,我们在平时,要做到以下4点:

1.不要埋头苦干,保持市场敏锐度

2.调整主体,保持随时离开的底气

3.提升横向可迁移能力

4.提升认知高度,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在任何公司,保持能够随时离开的状态,不做企业定制化人才,愿我们的职场路,都能越走越通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