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科大的小而精,浙大的大而全,哪种教育模式更好?

用户951997351737


中科大的小而精

中科大从1958年建校至今,没有合并也没扩招,中科大常数,即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维持在1800人左右。

按学科评估实力来看,中科大是中国最好的小而精大学,而且不仅是小而精,更是小而强。2018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科大六个基础学科领域(数理化天地生)均为A级,在国内近3000所高校中仅此一家。特别是中科大近几年在量子信息领域,拥有世界顶尖级科研队伍(量子信息的梦之队),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多次在该领域刷新世界纪录,领跑世界范围内的量子信息研究。

此外,中科大也是一直奉行精英教育理念,不得不说中科大少年班,可谓是牛人云集:截至2014年12月,历经36年少年班共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这36年走出202位教授,其中106人美国任教且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以上。2012年,骆利群(81少)、庄小威(87少)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同时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浙大的大而全

相比中科大,浙江大学经过多次院校合并,整合了大量优势资源,学科类别更齐全,学科布局也更为合理,涉及经管、人类、数理、农业、医药等多领域。浙大之大既在于学科之大,又在于学科实力之强大,可以说浙大是大而强,不仅仅是大而全,这也是浙大胜过川大、山大,吉大这些高校的地方。


回归问题

中科大和浙大虽然走的不同的路子,但目前都已经发展成国内顶尖、世界知名大学。浙大素有东方的剑桥之称,中科大也是中国的加州理工,两所学校各有特点,非得论个高低,也是难分伯仲。

非要说哪种教育模式更好

,还得分开来看。从一流学科发展来讲,包括一流科研人才的培养、一流成果的产出等方面,中科大教育模式更好;从一流大学建设来讲,个人觉得中科大在医学、农林等领域缺乏必要的布局,不能和浙江大学相比。

总之,两所学校都是非常优秀,实力强悍,是广大学子治学深造的理想学府。


风清扬-逍遥子


坦率地说,中科大的“小而精”,浙江大学的“大而全”,无论小还是大,都不是学校发展追求的目标。

规模上的小和大,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所决定的。无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浙江大学,其追求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强学科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想做大的。但这种做大不应该是以盲目扩招,牺牲学科精度为代价。而是要稳扎稳打,做好一个学科,再向另一个学科进发。再者,从办学规模来说,真要条件允许,中国科大也不排除会合并其他院校。但地处合肥,周围实在没有实力能与之匹敌,可供合并重组的对象,自然不得不选择走特色化、小型化的路子。

当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年坚持不扩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其学科设置以数理化基础学科为主,着重发展前沿先进技术,旨在培养顶尖科技人才。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前沿先进技术,注定只能是由少数人来从事,所以确实没必要,刻意增加学科数量,扩大办学规模。




浙江大学则不然,浙江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文理兼容,多学科共同发展为特色。事实上,九十年代院校合并,也不过是,把上世纪50年代院系重组中,从老浙江大学拆出的学院,重新收了回来。

浙江省是沿海发达省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区位优势明显。因此,浙江大学才有条件进行全面的学科布局,加之一代代浙大人的锐意进取,才能发展成为不仅仅是大而全,更是大而强的浙江大学。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浙江大学的模式无疑是更好的,多学科交叉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浙江大学之所以不同于川大、吉大和山大,就在于其不仅仅是规模大,学科全,更在于其办学实力确实强悍,是“大而强”的典范。

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来看,浙江大学这种办学模式应该属于国内名校的主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属于一种特色教育,更适合理工科方面的偏才或者说天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本科教育在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完成应该会更好一些。


上庠


我是用人单位的,也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看到大学名称上,有“水利电力大学”、“测绘学院”、“水运工程学院”、“冶金钢铁学院”、“纺织大学”、“船舶工程大学”、“建筑材料学院”、“医科大学”……,等等,仅仅从学校名字上就能知道这个学校所属行业,学什么的,将来干什么,目标明确,专业特色明显。

从专业设置上来看,在本科层次,仅机械行业专业里就有“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与制造”、液压传动与控制、焊接……等等比较细的专业名称。不同专业,在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面都有侧重。毕业后,到单位工作,上手很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搞改革后,大学纷纷合并、改名,行业大学大都移交给了地方,少数知名的大学由教育部与所在地省共建。大学疯狂扩张、扩招,一些大学纷纷合并另一些差一个层次、甚至几个层次的学校、甚至技校,统统变成了“某某大学”、“某某科技大学”,大学名字越来越大,学校越办越综合,已经看不出大学自己的特色。在本科专业设置上,简单照搬美国“宽口径”教育模式,液压、焊接等等这些专业都没有了,用人单位感觉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好用了。尤其是研究院所及大型企业,他们往往专业分的比较细,这种宽口径出来的学生,不如以前经过专业重点培养的学生好用了。中国大学教育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慢慢地,中国就只有教育部一所大学,干脆,把全国所有高等教育都合并得了,大学名字我都替他想好了,就叫“中国大学”,绝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综合的大学!

大学,终归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需要与用人单位做好专业上的对接。美国以宽口径、综合性的大学教育为主,可也不是完全没有小而精的特色大学,比如,麻省理工学院一直都只叫“学院”,人家几百年都是世界顶尖也不去追求“综合”、没有改成“麻省大学”吧?!再者,美国搞大学宽口径培养,也是基于美国的国情的。在美国,通用、波音……,企业自身的科研与再教育、再培养的能力非常强,宽口径培养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后、企业自身一般都有很强的再培养能力。但我国国情不同,企业主要是以使用人才为主,很少有能再培养的研究、培养能力,简单照搬也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老萧在武汉


对于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概念。

1.中科大原来合并了科技情报学校,合肥经济管理学院,昨年合并了安徽省立医院成立了医学院,这也是它在积极扩大,认可扩大的表现,不能选择性无视。中科大整体规模不大,在同等条件下,比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更容易发展进步,而它却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学科小而精,反而比较三十年前没落了。如果另外的学校全部剔除其他科系只算理科,中科大的理科规模立即凸显,理科规模全国第一。无论理科规模容量,还是招收理科人数,已经达到极限,如果还要扩大招生规模,录取分数肯定会掉,中科大不敢也不能。另外整体规模小,是不是更容易管理?是不是更容易发展呢?现实却不是这样。规模大学科多,要想发展进步,浙大比中科大难多了,反而浙大进步快发展好,为什么呢?国家支持,创新思维,加之原来的实力雄厚。

2.学科建设方面,中科大小却不精,41个大类学科,13个大类没有参评,比如金融类,在别校比较热门,中科大却是冷门,因为很弱。今年自己主动撤销一些专业硕博培养的权利,怕通不过评审,面子不好看。还有科学技术史,天地学这方面的专业开设学校比较少,比较容易A+,也并不是那么受考生待见。再看浙大,学科比中科大多,反而学科精度高多了,共61个授权学科60个参评,却有39个A类,精度比较一目了然。

3.真正的小而精,不是在网络靠嘴造势的那种小而精。大而全,学科齐全,并且浙大学科多并且普遍强。这两种模式各具优势,理念不一样!小只有做到真的精,才具有竞争力,比如麻省理工,显然中科大不具备。浙大学科齐,很多学科很强,但要做到斯坦福那样的强,还要继续努力,也不具备。

4.无论这两种模式,哪一种都对各种类型的考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并不能说哪一种就更好。假如全国高校都只招2000人,与国家的教育理念不相符,也不能最大可能为社会作贡献,考生没有了更多选择,导致更多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

如果喜欢专心立志单纯的理科,中科大是好的选择。如果喜欢顺应时代,选择综合交叉类型学校,浙大当之无愧。这两种都很不错,无可厚非,个人爱好,两者并不矛盾,和谐存在。

有人会说,你只能读一个专业,却不知道不同环境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的人生观,让你熏陶感受着整个环境,接受着各种专业文化的碰撞,悄悄浸润成长,润物细无声。入学一段时间后,当你觉得当初专业的选择不适合自己,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有更多选择,学科单一的学校就不行了,你选择了只能一直走下去,或者不喜欢物理只能去喜欢化学数学。

这两种模式,都为国家社会及考生作出了贡献,非要作出一个比较或者强行要说哪一种类型好,都是欺骗忽悠!





手机用户156963571


我是陕西人,在青海上的学。绝对不是浙吹。应该肯定的是,浙大不仅仅是大而全,也很强。教育部学科评估,39个A类专业,高居全国榜首。70个开设专业,A类专业优秀率一样位列前茅。就拿医学为例,当年并非卫生部直属的11所高校,也不在军医四大金刚之列,如今确有3个A类学科。可以说,浙大的发展确实可观。也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科研经费位居全国第二。学科建设齐全,教育质量也好,是高校发展的楷模。


学海V无涯


说得好像浙大大而全实力不强一样,中科大计算机 软件 临床医学这种热门学科根本就不是浙大对手


佐木佑风


个人比较赞成小而精的办学理念,虽说大而全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交叉,使得学生能获得更多熏陶,但那些都是理论上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不是还得学好你自己那一种专业?学校规模再大又跟你有什么关系?都是与个人无关的浮云。有人一听说规模大选择多就不假思索的认为自己机会多,但其实落实到个体上能让你自己自由选择的机会很少,尤其是规模大的大学,低分考进的学生只能调剂边边角角的专业,学校为了保证这个专业有人学,也不会让你轻易转专业。而恰恰是小而精的大学,没有烂专业,你想学哪科都可以让你如愿。科大就是这样,我儿子18级压分进的,专业是可以任意选的,根本无需调剂。另外科大师生比只有1:4.7,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平均对5个学生,而清北是1:17左右,大而全的大学比例会更大。所以科大现在还是班主任制,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比高中还要细致,我儿子期中考试没考好,老师请吃自助餐谈心,试问哪一个大学还能做到这样。另外刚刚看到头条上爆出科大的人均科研经费全国第一为人均150w,其他高校没有过100w的。

所以说,学校规模再大跟个人关系真的不大,可能唯一有关的是你各领域的校友比较多而已。真正落实到你个人头上的教育资源才是与一个大学生息息相关的。


典范西服


首先,对浙江大学等四校来说,浙大合并农大,医大,杭大是执念,无论是四校的学生还是老师,主流认知上是对历史的一种纠错,顺势而为,只是结果上造成大而全,而不是因果倒置,为了大而全,去追求合并,这是与其他一些学校有别的。我失去的,要回来,时间机会合适,谁不想这么做?奈何,复旦不在杭州,奈何复旦当时事实上更强,势不可行,你当内心深处,浙大就没这个念想?

其次,中科大的拥护者,要诚实。一边鼓吹小而精,一边为中科大合并这合并那出谋划策的事也没少做。说穿了,对大而全的一些得益之处,还是眼红,有时候只是嘴硬。若真有一天,中科大合并了医学院什么,拍手唱好的估摸也是主流,嘴巴可以瞎说,内心总归是诚实的。

其三,大而全不会跟小而精冲突。哈佛,斯坦福,牛剑等综合大学的在具体强势专业上的精度,也是不亚于麻省。或者说,精度跟大或者小没有本质的关联,也有看似小而精的大学,并没有做到精。归根,学校学科建设精度上的表现,更是取决于历史沉淀,老师用命,学生争气,一代一代人建立起来的。

其四,回答题主。就中国人目前的心态和热情来说,大而全模式占优。除非是业内人士,寻常家长学生总归是跟舆论走,这方面大而全有先天优势。中科大能与清北扳手腕的场景,似乎也就在20年之前发生。20年之后,没合并的中科大南大,不要说是与清北抗衡,连在华五的位置都是往后挪了。更远一点,南开大学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能多条腿走路,干嘛非要一只脚去走呢?


荼蘼香晚


中科大国人不认可,只有美国人抬高中科大,因为对美国人有利益,中科大,大半留学生不回,为美国培养人才,欺负中国人,朋友们现在知道美国人把中科大在世界排得很靠前,在国内进不了前十


岁月人生武汉


从培养学生和发展后劲来说,浙大的模式更好,目前都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后学习苏联的专业性教育培养社会螺丝钉的教育是失败的,综合性大学,再加上自由的氛围一定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浙大的专业覆盖很广,质量也有保障,浙江的经济又非常强悍,所以浙大硬件上是很好的,如果能够再自由一些,一定会发展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