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紅薯和土豆不能成為國人的主食?

食物有話說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值得商榷的,據瞭解我國在2015年就已經啟動了土豆主糧化,至少這一概念已經提出。而且目前關於馬鈴薯製作成為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的產品也已近問世,並得到了一定範圍的推廣。也就是說馬鈴薯主糧化還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的,自然也有可能成為國人的主食。

目前馬鈴薯已經成為了全球第四大農作物,位居小麥、水稻、玉米之後,而且在我國土豆有著廣泛的人民基礎,至今在廣西、山西、河南局部山區有不少農民依靠土豆過生活。在國外土豆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做糧食加工成為各種粉吃。

之所以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可耕地日益減少,而人口基數不斷增加,如何解決糧食危機也就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土豆適應性很廣,尤其對於土壤貧瘠的地區更是能夠取得不錯的產量,目前在我國的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西、雲貴、廣西等地區廣有種植,而且在過去的饑荒年代成為了貧困人群賴以生存的主要餬口農產品。

當前我國馬鈴薯的食用途徑大約20-30%用作糧食消費,而大部分消費途徑還是以蔬菜食用。而根據我國農業部曾經的部署在2020年我國將會實現50%以上的馬鈴薯用作糧食消費。

不過對於土豆主糧雖說世界其他國家已經有所基礎,但是在我國來說還依舊存在不小的難題。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無論是北方面食為主還是南方大米為主的農民來說在短期內都很難轉換到馬鈴薯飲食上來。據瞭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將馬鈴薯製作成為了饅頭,但是這種饅頭一來價位偏高,普通民眾根本消費不起,或者說很難接受。二來這種土豆饅頭還是要摻入大量的麵粉,單純性的土豆粉加工饅頭技術還不行,缺乏普通饅頭那般疏鬆的口感。

而對於紅薯來說,成為主糧的難度可能就更大了,這倒不是說紅薯在我國曆史上沒有機會,據瞭解在制定主糧化戰略之際,紅薯也曾列入考慮對象之一,而且在過去我國曾經全國範圍內大面積推廣紅薯種植,在我國也有很好的種植基礎,並且產量方面也非常可觀。但是紅薯所存在的一大問題則使它徹底與主糧無緣:紅薯中的蛋白質含量太少,除了水分就是澱粉,根本無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營養。


科學興農


為什麼紅薯和土豆,不能成為國人的主食?

國人是因為習慣了大米白麵為主食,說實話,大米白麵作為主食,確實是比紅薯土豆要好吃的多了。


其實紅薯和土豆的產量都是非常高的,特別是紅薯。紅薯栽種容易,產量很高,紅薯的適應性很強,各地均可種植。

紅薯是完全可以作為主食的!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農村,主食就是紅薯。

我生長在平原農村,小時候的60、70年代,那時候還是生產隊的時候,我們當地都是自紅薯為主食的,一直到了80年以後,由於包產分地以後,小麥的產量提高了,人們才開始以小麥,也就是白麵為主食了。

我們那兒不種水稻,不產大米,小麥的產量也很低,特別是在生產隊的時候,小麥的產量每畝能有200多斤就很不錯了。我們農村都是大面積的種植紅薯,因為紅薯是我們一年四季的糧食,也就是主食,當然以紅薯為主食並不是吃鮮紅薯,而是把紅薯切成片曬乾,我們叫做紅薯片子,打成麵粉來食用的。

紅薯的種類有多種,紅薯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種的!


紅薯分春紅薯和麥茬紅薯,那時的紅薯都是白芯紅薯,春紅薯多是用於曬紅薯片和打紅薯粉為主,麥茬紅薯是挖地窖儲存以備冬季春季食用。

紅薯乾麵蒸出來的饅頭又黑又硬,是非常的不好吃的,要是紅薯面做麵條,必須要放一點黃豆麵進去才能把麵條擀的成型,不然的話是擀不成麵條的。現在偶爾能吃一次紅薯面饃饃和紅薯麵條,是真是感覺又香又好吃,其實以前每天吃的時候,不知道要把你吃成什麼樣子,要把你吃到噁心想吐!

每年中秋前後,紅薯就可以,紅薯可以吃的時候,首先就開始以鮮紅薯為為主了,鮮紅色的吃法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紅薯還可以收成紅薯絲,當菜吃,可以炒吃,也可以蒸吃,還可以放一點麵粉做窩窩頭吃,紅薯葉也可以吃。我們當地當時就流傳一種俗語,叫做“紅薯菜、紅薯饃饃、離開紅薯不能活”。

紅薯片面粉是當時我們當地的主食,但它確實沒有小麥麵粉和大米好吃啊!


那時候我們當地沒有大米,白麵稀少,只能以紅薯為主,家家都是這樣。吃一次白饃饃,是那麼的興奮,那麼的高興,只有家裡來了客人,還有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做點白麵饃饃吃。說實話,紅薯面饃饃和小麥面饅頭真的是沒法比的,它讓你能夠吃到想吐,吃到噁心,吃到反胃,但在那時沒米少面,只能以紅薯為主了。

自從分地到戶,小麥豐產以後,人們的小麥都吃不完了,誰都不會再以紅薯做主食了!

現在物質生活條件豐富,紅薯只是作為輔食和配菜來食用,土豆更是作為菜類的菜品來食用的,人們雖然說,偶爾吃一次紅薯非常好吃,但真正的紅薯乾麵做成的饃作為主食來吃,真是能讓你噁心至極了!

在那種年復一年靠紅薯為主食的日子裡,人們是怎麼樣的一種艱苦心酸,是怎麼樣一種痛苦心情,現在想想到還覺得心裡難受的,那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啊!


不覺已老58


看到這個問題興奮了一下,因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紅薯和土豆了,小時候家裡很窮,最常吃的就是紅薯和土豆,吃著他們一點都不會感覺餓,非常有飽腹感,而且還感覺很享受。吃飯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拿起一個紅薯往嘴裡塞,因為當時家裡人多,米飯沒有多少,所以在家裡的時候,一邊吃紅薯一邊夾點青菜吃,然後再塞米飯吃,這樣一來二去,就會吃得很滿足,說實話,紅薯吃起來真的很香。

再就是土豆,我們老家的土豆一般都是炒著吃,但是不是切絲,而是切成片塊來與瘦肉炒著吃,簡直好不美味。

它們算是我們農村的主糧食,有了它們,我們都不擔心會捱餓,它們之所以沒有成為國人的主食,是因為土豆酸性特別大,量多了還會導致中毒情況,而紅薯便是含糖量很高,那些高血壓的人根本就吃不得。特別是對於老人來說,因為老人怕三高,而紅薯裡面的物質就是特別容易導致三高。加油就是紅薯裡面的纖維素有很多,對於有胃病的來說更是碰不得,因為紅薯它作為一粗糧,是很難消化掉的。

而且啊,像小麥這樣的糧食對人體一點傷害都沒有,根本不用擔心吃多了會怎麼樣,它能讓身體補充多種能量,有這麼好的主食在支撐著,根本就不需要費盡心思去培養紅薯和土豆作為國人主糧食,畢竟這些對身體不好的人來說是不適合拿來做主糧的。

所以呢,偶爾吃可以,但是千萬不要長期吃哦,因為想要注重營養均衡,就不能少了米飯的襯托!它帶給我們的營養可謂是千資百態。

關注小丸子,關注公眾號“呱呱”,為你全方位解析大健康!


小丸子大健康


一,紅薯也曾輝煌過

在過去的19世紀,紅薯產量相對較高,也容易種植和管理,被大量種植,曾在70-90年代,這個代的人基本上一天三頓飯都是紅薯窩窩頭已是常事。

二,好吃難消化

紅薯土豆不比米麵製品,特別是紅薯,早上和中午可以吃,下午吃多了很難消化,特別是兒童,稍微吃多了還容易積食。

三,粗糧限制發展

紅薯畢竟是粗糧,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時代,細糧已經榮登了寶座,粗糧就好比一道菜,吃之甚少,這也是紅薯不能成為主糧的一個原因。

四,土豆

土豆是很不錯的美食,現如今從配菜到小吃可謂是一應俱全,土豆澱粉已成為很多家庭主婦的必備品,真可謂用途之廣。

綜述

時代的發展,粗糧時代已經過去,細糧已經成為了主流。





蔡家坡西岐風韻擀麵皮


其實紅薯和土豆曾經是農村的主糧,但後來卻未成為主糧。紅薯和土豆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都有種植,紅薯在八九十年代的功勞很大,是當地農村的主糧。90年代時,紅薯還是當地農村的主糧之一。那時我們當地也種植水稻,但那時產量很低,畝產只有三四百斤,交完公糧,家裡剩下的糧食很少,紅薯就派上了用場。早上吃紅薯粥、中午晚上有蒸紅薯、烤紅薯,還把紅薯做成了紅薯幹、紅薯粉絲等。那時的紅薯是主食,米飯要省著點吃,一般留著過年過節吃。但現在紅薯和土豆沒有代替大米、小麥成為主糧,這是為什麼呢?

1、其實紅薯的營養價值比大米高,但它卻沒有成為主糧。

紅薯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糖、磷、鈣、鉀、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8種氨基酸。據科學家分析,其蛋白質的含量超過大米的7倍;胡蘿蔔素的含量是胡蘿蔔的3.5倍;維生素A的含量是馬鈴薯的100倍;糖、鈣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皆高出大米和麵粉。

紅薯不但營養豐富,還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健脾消食,養顏美容,還具有減肥和抗癌的等功效,合理、適量的紅薯,可以作為食補佳品。但是長期食用紅薯,容易出現燒心、吐酸水、肚脹等不良反應。紅薯屬於涼性食物,對於體質寒的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的人不宜大量食用,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大部分女性屬於體質寒的人,老人小孩體質較弱,大病初癒的人也忌食紅薯。紅薯作為輔食,作為零食,偶爾吃吃並無大礙,但要作為主糧,每天食用,很多人都不宜長期食用。

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在90年代每年秋冬季節,每天都吃紅薯。那時水稻產量低,家裡的大米不多,一般留著過年吃,紅薯成了當地農村的第二大主糧。那時父母每天都做紅薯粥,也會做米飯。但父母一般都把米飯留給孩子吃,他們主要以紅薯充飢,孩子吃飽了,再吃剩下的米飯。那一代的父母腸胃普遍不好,很多人都有胃病。紅薯中的氣化酶,長期大量食用,容易出現吐酸水等腸胃不適的症狀。聽農村老人說,那時物質缺乏時,寧願吃穀糠、樹皮,也不願意頓頓吃紅薯。後來種植水稻後,大米飯、稀飯、紅薯、南瓜粥,都是幾種食物搭配著吃,不會頓頓吃紅薯,腸胃受不了。

2、土豆會不會成為主糧

其實土豆是我國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僅次於水稻、小麥、玉米。但土豆常作為蔬菜食用,土豆也常作為零食食用,薯條、薯片等。2015年,土豆(馬鈴薯)啟動主糧化戰略,把土豆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但目前在南方,主要以大米為主食,土豆在南方成為主糧還任重道遠。土豆含有微量的生物鹼,食用過量會出現輕微中毒現象。孕婦經常食用土豆,容易使胎兒畸形。新鮮的土豆含有微量的龍葵素(生物鹼),龍葵素含量達0.005%-0.01%,但對人體並無大礙。但發芽的土豆龍葵素含量大增,達到0.3%-0.5%,攝入0.2-0.5克龍葵素會引起中毒反應。如果能解決土豆龍葵素的問題,使其含量降低,土豆能成為主食。

結語: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食物的多樣性,對誰成為主糧並不太興趣。現在大米都慢慢淡化,大米的消費量也在下降。昕瑞生態認為,紅薯和土豆,很難成為主食,紅薯和土豆可以成為很好的零食,但不是主糧。你認為呢?


昕瑞生態


紅薯和土豆是新世界食物,它們的特點是產量高,但其單位所含的卡路里含量低,因此美洲的印第安人的四大主食是玉米、豆子、奇亞籽、莧籽,並沒有紅薯和土豆什麼事。

紅薯和土豆被殖民者引入舊大陸並受到歡迎,也是因為其產量高,可供窮人果腹。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請來一老農憶苦思甜,說舊社會沒飯吃,只好去地主家裡挖紅薯,可是紅薯那東西不抗餓,吃下去沒多久便又餓了,只好再去地主家地裡挖。次數一多,就被地主發現了,老地主過來後照著那會兒還是小農民的屁股就踢,一腳就踢出屎來了。

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不得而知,因為聽到這裡笑場了,老農憶苦憶不下去了。

這個故事正說明土豆和紅薯沒有成為國人主食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兩種食物吃進去後沒有多久就又餓了,不能當乾糧使。

除非到了沒有其他主食的境地,像當年鬧災的愛爾蘭人,和給我們憶苦思甜的那個老農當年,沒飯吃了,就顧不了那許多了。如果有其他主食可以選擇的話,人們就會選擇那些主食。

紅薯和土豆吃多了還有可能脹氣,也會影響人們對它們的接受能力。

紅薯現在是減肥食物,不少人用紅薯當主食,我的午餐經常是一根中等紅薯,但只此一餐,因為只吃紅薯或土豆的話是不可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影響的,其他兩餐還得吃米麵等主食,在吃的上面不要逞能。


京虎子


今天正好跟朋友談到了這個問題,其實原因是很複雜的,口味,觀念,傳統,烹調都有關係。

先說一點,營養上沒啥問題,比對紅薯土豆和米飯麵粉的營養就會發現,半斤八兩,主要提供的是澱粉,基礎的碳水化合物。土豆裡面的營養甚至更豐富。但是為啥不被接納成主食呢?

口味上畢竟是有別於麵粉和大米,如果用大家習慣的處理主食蒸煮的方法處理,並不會的到米飯麵條等我口感。雖然粉質的口感也挺特別,但總吃就會覺得單調。

傳統觀念上不接納,因為土豆和紅薯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輔食和救荒的,並不是一個編制內的主食。換句話說,窮的時候才把這東西當主食吃,有條件了當然是小麥和水稻了。這種認識是潛意識的。就好像跟南方朋友說吃飯,那就是吃米飯,跟北方朋友說主食,那多半就是饅頭面條。土豆和紅薯當主食與饑饉年代捆綁也是一個尷尬的事兒。

國外烹調土豆通常會配合大量油脂。但是按中國傳統蒸煮法,大量吃土豆和紅薯容易引起胃酸過多,反酸嘔吐,帶來不適症狀。


這些都是困擾土豆主糧化的問題。


植物人史軍


為什麼紅薯和土豆不能成為國人的主食?三個原因:

第一個,主糧不缺了。

這是個最主要的原因。因為自從紅薯土豆引進種植,每在饑荒歲月,都天使一般的存在,不知救了多少黎民百姓。所以,我們應對紅薯土豆感恩。幾百年來,屢次災荒假如沒有紅薯土豆續命渡人,恐怕你我都沒機會來到這個世界。

不過一旦有了糧食,人們還是以大米白麵為主要食物,薯類就成副食了。

第二個,飲食習慣。

中國是農耕文化,水稻種植有萬年的歷史,習慣了主糧。土豆在明朝才引進我國,隨後紅薯,到清朝才普遍種植。土豆還好說,適應北方氣候,種植地區比較大。紅薯怕冷,北方種不成,都在淮河以南地區,最多到黃河流域種植。所以,儘管產量很高,也很好種植,但是不習慣當主糧吃。

第三個,深加工產品。

紅薯粉,土豆粉,酒精,紅薯土豆的深加工產品市場很好。既然不習慣當飯吃,這樣也挺好。紅薯粉條都賣到10多元一斤,土豆粉用途更廣,市場更看好。如此一來,就沒必要再強調做主食,這些加工產品能滿足市場就不錯了。

國家已經啟動了主糧戰略,把土豆列為第四大主糧,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土豆的營養均衡,便於長期保存,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相信在特殊情況下,必定發揮主糧作用。


普濟


您好,我是瀾饞食記,美食領域青雲計劃獲得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聲明一點,不要拿外國人都吃土豆來當擋箭牌,這種說法是根本就是無知。除了毛子以及北方寒冷地帶的北德,北歐地區,還有多少是吃土豆的?大多數西方國家還是主要以小麥為糧食作物的好不好?



另外,其實在中國,紅薯和土豆在兩個階段裡還真做過主食。

第一階段,明亡後一直到乾隆朝。



因為小冰河期和和戰亂不休。人口銳減。而紅薯和土豆這種產量大要求低的糧食作物救活了無數的人。在這個階段,氣候冷到嶺南地區也只能種一季稻,土豆和紅薯自然在全國範圍內成為當仁不讓的主食。

第二階段,辛亥革命開始,到新中國建立再到三年自然災害。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新中國建立又百廢待興。土裡刨食的人們只能靠紅薯和土豆活力。在平級缺水的土地上也能茂盛成長的紅薯和土豆,在這一階段成為全國特別是西北地區當仁不讓的主食。而且直到現在,紅薯和土豆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

但是在全國範圍內,除了西北地區,其他地方都沒有把土豆和紅薯當成主糧的習慣,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決定的。

第一,儲存年限決定了土豆和紅薯做不了主食。



  • 中國最早的主食作物,是粟,也就是小米。我國先民為何把它當成主食呢?就因為它含水量極少,極耐儲存。古書上記載,漢元帝在位的時候還在吃漢文帝時收倉的小米,這已經有百來年了。隋文帝時新建的幾個糧倉,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還能吃。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勤儉持家的性格,也就決定了儲存時間長的糧食更容易得到青睞。

  • 小米可以儲藏幾十年,小麥可以儲藏十餘年,最差的大米還能儲藏5~6年。但是土豆和紅薯呢?含水量大,熱量低。飽食不能果腹,放又放不住。一般的土豆和紅薯如果不進地窖,十幾二十天,要麼乾癟,要麼就腐爛生芽招蟲了。儲藏條件不佳,造就了在我國土豆和紅薯不能成為大範圍主食的原因。
  • 所以在歷史中土豆和紅薯做主食的年代,都是大家極端飢餓的時候。那時候但凡有一點糧食都會被馬上吃光保命。所以這一類的作物只能作為饑荒糧,救濟糧。只要生活開始好轉,糧食有所富裕,它們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拋棄了。

第二,食用口感和食後副作用。



  • 無論是小米小麥和大米,他本身是無味的。中國人的飲食口味習慣決定了有味道的糧食作物都不會得到青睞。
  • 比如玉米,紅薯。本身就是甜絲絲的,吃的多了自然厭煩。再加上土豆紅薯,玉米這一系列一系列的粗糧,口感很粗糙,纖維多,吃起來不順暢,除非沒有替代,否則誰也不願意多吃的。
  •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土豆紅薯不看餓,還會導致使用後的一些副作用,比如放屁。在我國古代,大豆曾經也做過一段時間的主食。後來之所以把它從主食名單中剔除出去,就是因為會導致腹脹放屁。
  • 而土豆和紅薯,不光會導致腹脹放屁,所攜帶的龍葵素,則是一種劇毒作物。如果主食都帶有風險的話,那麼誰還會願意多吃它呢?

(吃薯條減肥?想什麼呢?)

其實減肥人士完全可以拿紅薯和土豆來作為替代主糧。它水分大,纖維多,熱量低是非常好的減肥食品。當然吃的時候必須水煮或蒸熟,如果吃油炸的,那你還不如正常吃飯吧。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現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瀾饞食記


首先說明一下,土豆(馬鈴薯)早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世界四大主食(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

其次,中國衛計委發佈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已經將薯類列入了主食部分,也就是說紅薯屬於主食類,馬鈴薯即可當蔬菜,也可以當主食食用。而且每天50-100克,都是計入主食的能量中的。



我們國家在五六十年代,很多都是以紅薯、土豆作為主食的,從營養上來說,薯類更利於控制體重預防便秘,但是,薯類也有它的劣勢,由於薯類蛋白質含量偏低,兒童青少年過多食用,對其生長髮育不利。所以後來由於小麥、水稻的大面積生產和利於口感的優勢一直佔據中國南北方的主食行列。

而且,目前農業部也已經回應讓土豆成為第四大主食,不是中國缺糧,而是為了百姓健康。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從營養上還是結構優化、資源開發上,土豆都有它的優勢所在。



一、首先,土豆低脂肪,高蛋白,有利於控制體重,清理腸道等

二、土豆生產節水,節地、節肥、省藥等

三、好加工,口感也不錯

所以,紅薯,土豆目前已經作為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登上了飯桌。為了健康起見,對薯類做出了量的限制。只是很多人還沒有形成每天吃薯類的習慣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