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慈禧曾出逃到西安待了很久,她都在西安做了什么?

绝世坑


1900年8月14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仓皇出逃西安,并在这里呆了一年零5个月。那么,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慈禧在西安都做了些什么呢?

(两宫西狩)

慈禧出逃时非常仓促。那天晚上,八国联军的炮火已经在紫禁城东华门响起,眼看宫里不能住了。她也顾不得收拾金银细软,便匆忙换上宫女为她准备的蓝布长衫,又梳了个汉族妇女的便髻,扮成乡下妇人。带上光绪、隆裕等人,穿过紫禁城后门,坐上端郡王载漪为她们准备的骡车,一路往城西逃去。

一路上,为了躲避洋人追捕,慈禧等人都走的是偏僻道路。又逢下雨,未带雨具,一行人顾不得浑身淋了个透湿,踉踉跄跄,马不停蹄往太原方向走去。

沿途所过市县,官员皆已出逃。再加上乱兵贼勇,不堪其扰的百姓亦弃屋逃荒去了。所以慈禧等人前几天不光缺吃少穿,就连饮水都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宿破庙,嚼秫秸度日。

不过,艰苦的日子也只持续了三天。在慈禧来到怀来县时,知县吴永不仅冒雨迎驾,还准备了瓜果蔬菜招待慈禧众人。只是敌不过溃逃的散兵游勇,只剩下一锅小米粥和五个鸡蛋。

虽说饮食简陋,但饿了几天的慈禧,吃得津津有味。吴永亦因迎驾有功,被连升三级,并兼任前路粮台会办,负责先慈禧一步到地方去安排吃住等工作。后来吴永由于筹不到粮食,慈禧又把这个职务让给了勤王的甘肃布政史岑春煊。

不过,吴永因迎驾有功连升三级的先进事迹却传播开来,沿途官员大喜过望,知道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于是顾不上食不果腹的老百姓,硬是从他们身上压榨出数万两白银搞面子工程。又是修行宫驿站,又是扎彩搭棚,总之极尽气派。这让一向喜好排场的慈禧很高兴,再加上吃住也较之前精细了很多,因此慈禧还算满意。

(拜见慈禧,图取其意)

那些官员为了能得到慈禧的诏见,亦对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极力巴结,以达成取悦慈禧,升官发财的愿望。

除了官员外,一些大商户们也闻风而动。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慈禧一行人,临走还不忘拿出几十年的积蓄献给慈禧。当然,这些商户们也相应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了加官进爵,黄马褂那是赐出一件又一件。

10月26日,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慈禧一行人终于抵达西安。

地方官员考虑到慈禧随行人多,便将有数百房间的北院巡抚衙门整理出来,并召集工匠,雕梁画栋,大肆整修,以作为慈禧行宫。

同时,为了安排随行官员住所,地方官员又强令民户搬迁,搞得民怨四起。

到慈禧抵达西安这天,由于尚未完工,只能把南院陕甘总督衙门先拿出来作为行宫,并以粉饰一新。然而慈禧看过后,嫌房屋不够气派,照明亦不好,所以还是住进了北院。

慈禧安顿下来后,各地的税银和贡品也源源不断地押解到西安来了。

一向奢靡惯了的慈禧,又过上了极为讲究的生活。

为了让慈禧住得舒心,地方上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听差跑腿的支应局。结果不到一个月,就为慈禧等人开销了29万两白银。

(慈禧进餐,图取其意)

另外,虽说是行宫,但里面的机构都按宫里的设立。比如御膳房就细分为荤局、素局、菜局、饭局……等十几个局。虽说配备人员不足宫中的齐备,但每个局也配了厨师十几个人。

在吃的方面,更是不敢马虎。每天都煞费苦心准备百余种菜单,然后呈给慈禧亲点。慈禧嫌弃鸡鸭鱼肉都是些俗食,命人从江南采买燕窝海参等珍贵食物,发往西安。

如此折腾下来,一天两宫开销便需200多两银子。

慈禧洗澡要用牛奶。为了提供新鲜的牛奶,地方官员硬是搜遍了整个陕西省,才找到6头奶牛。他们又在行宫附近给搭了牧牛院,并派专人饲养,于是又增一笔养牛费,一月也得几百两银子。

慈禧还喜欢听戏。可是地方上的草头班子,哪里能满足得了慈禧的要求。为了能让慈禧听到正宗的戏曲,于是又不远千里,从各地请来戏班子轮番搭台唱戏,热闹纷呈,慈禧很高兴。

除了每天的吃穿用度,慈禧为了多搜刮点私财,还卖官鬻爵,什么官职什么价,一目了然。

对于那些主动进交白银的,慈禧更为喜欢。比如吴家大院的掌柜周莹,就两次进献几十万两白银。不仅得到了慈禧的诏见,还因为都是寡妇的缘故,被慈禧收为义女,另外还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当然,慈禧还是做了些善事的。

她来的这年,正逢大旱。一路上饥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慈禧看到这些景象,不免流下泪来,说久居宫中,竟不知民间是这等惨景。

到了西安后,她坚持穿布衣,生活也有所省俭,并命设锅熬粥赈民。饥民得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涌入西安。众多饥民对慈禧感恩不迭,连称她为“观音娘娘下世”。

不过慈禧的俭省并没有维持几天。在地方官员的铺排下,她的生活越来越奢靡,她渐渐淡忘了才看到的惨景。

(参考史料:《庚子国变记》《庚子西狩丛谈》)


张生全精彩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慈禧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2分)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兵锋直指京师,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至关中的西安,号称“两宫西狩”。

慈禧来到西安后,并不改其讲究排场的奢侈本性。

对于西安的居住条件,慈禧一来就对临时修葺的南院行宫不满意,嫌其规模窄小,下令改住巡抚衙门(北院)。为了讨好慈禧,陕西当局只得征调名工巧匠,强拆附近民房,在北院大兴土木。尽管北院空间不大,但行宫内的陈设与紫禁城相似,这才满足了慈禧的要求。

日常饮食方面,由于西安只是地方城市,饭餐质量自然无法与北京相比。即便如此,西院行宫的御膳房还是仿照紫禁城的格局,分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粥局、点心居等,每局设厨师数人。慈禧每次用膳,都有一百多道菜备选,数百人在旁伺候。仅是慈禧的膳食费用,每天就高达200两银子。就这样,她还觉得节俭,对岑春煊说:“向在京师,膳费数倍于此,今可谓省矣”。

按照慈禧的习惯,在冬天,她每日都要喝牛奶。为保证牛奶的供应,陕西当局跑遍关中,搜购到6头乳牛,养在行宫之中,谓之“御牛”,单此一项,每月就需银600两。

到了夏天,慈禧太后又嫌西安天气炎热,想喝冰镇酸梅汤,陕西官员就派老百姓每日到百里外的太白山拉冰。

慈禧还喜欢玩乐,百戏杂陈,也不感到烦腻。当时的西安城只有一个低级京戏班,自然不能满足要求。李莲英就千方百计物色陕西地方戏班,来北院行宫演唱逗乐。


此外,还要制作高级的新衣服,购买新的家具和日用品,总之是花钱如流水。支应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供应皇差,就花费白银29万多两。

据统计,慈禧等人在西安驻跸一年,行宫的总花销,达到一千数百万两白银之巨。上行下效,整个流亡集团内部奢侈享乐、贪污舞弊、敲诈勒索之事层出不穷。

两宫西狩,驻跸西安的这一年多时间,对西安及其附近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皇祸”。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1900年8月15日的凌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激烈炮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人们。紫禁城内灯火通明,一片混乱, 太监、宫女们熙熙攘攘,正在忙着搬运东西。

慈禧太后身穿蓝布大褂,挽“旗头座”式发髻,怒气冲冲,神色严俊,她刚刚指使手下太监,把光绪的爱妃珍妃推下井去,以便胁迫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与她一同离开北京,逃往西安。光绪皇帝头带瓜皮小帽,衣着青洋绉纹大褂,手持一杆金水烟袋,神色沮丧,呆若木鸡,沉浸在失去爱妃的痛苦之中。

天麻麻亮,慈禧与光绪一同上车出发,随行人员有皇后隆裕、璀妃、大阿哥溥隽以及王公大臣几十人。他们有的乘车,有的骑马,还有的徒步,个个神情慌张,步履凌乱。这支大约1000多人的队伍,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向西而去。上午八时左右,慈禧一行走到西直门,天忽然下雨来。由于出城慌忙,谁也没有携带雨具,衣服都被淋湿,但他们不敢停留, 只好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

10月12日,两宫在太原休息了了一个月之后,再上旅程。10月26日,两宫到达西安府。全部行程历时70余天。

早在 1900年6月,慈禧太厚的亲信、军机大臣荣禄就秘密派遗心腹到西安,会同陕西巡抚端方作“迎驾”准备。端方接到密令以后,立即在西安满城内选址地址,拟定速修行宫蓝图。8月21日,太后还在西逃途中,就谕令端方审度形势,在西安府城“酌备驻之所”。端方接旨后,即与两司商议,成立“支应局”,专办“迎銮”事宜,同时,命令潼商道陈兆琐,在潼关督造御舟,准备两宫渡河使用。

慈禧、光绪一行到达西安后,因行宫时还未竣工,地方当局决定将原陕甘总督衙暂作行宫。并且将总督衙门的改刷朱红油漆,牌坊上也绘以云龙,大肆修整,装饰一新。谁知慈禧太后嫌总督衙门房间少,布置和陈设物品都不合心意,不愿住在这里。无奈,陕西当局立即将两宫暂时安排住在巡抚衙门,将六部堂官安置在贡院,并且立即对原来打算作为行宫的督署进行改建。在改建过程中,陕西当局强拆民房,大兴土木,广招各地工匠,一切仿照北京宫殿的式样,雕梁画栋,砖铺地面都凿刻花鸟鱼草。慈禧太后这才搬进了宽大、华丽,有几百间房屋的督署。古城西安,一时成为清王朝临时政治中心。

慈禧太后虽说年逾花甲,自京师来到陕西,辗转数千里,颠沛劳顿,却丝毫看不出有风尘疲劳之色。可是正当壮年的光绪皇帝却是容颜憔悴,郁郁寡欢,从来没有片刻的开朗或偶然强作欢笑。

庚子那一年(即1900年)正值陕西大旱,庄稼颗粒未收,地区达60多个州县。当时陕西人口800余万,灾民人数达300余万。八百里秦川,田地龟裂,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可是,慈禧一伙根本不顾人民群众的死话,仍然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设在西安专办皇差的支应局,开局不到一个月,就耗费的白银29万多两。

在西安南院门的行宫里,地方虽然狭小,但也按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格专设了御膳房。御膳房虽说只是一个厨房,里边的组织却分为蒙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近十个局,每个局都设一个太监专管其事,每局设有厨师十几个人,为了宫里几个人的吃饭喝茶,厨房里就需要一百多人伺候,每餐必须先由太监呈上菜单百余种,由慈禧挑选。两宫每日膳费需花费白银200多两,按当时关中粮价,每石白米值银六两计算,约折合大米30多石。

两宫到达西安,正值炎炎夏日,慈禧坐在宫里难耐酷暑,于是,她吩咐手下人,送上冰镇杨梅汤。可是西安没有存冰,怎么办?这可难为了陕西的地方官。这时,有人出了主意,说距西安城约200多里的太白山石洞里,有万年不融之冰。于是,官府便派当地农民,用大车往太白山取冰,以供御膳房使用。慈禧嫌宫里国太热, 地方官又想方设法找到儿口绿色琉璃大缸,派专人不停地打井水注人缸里,为房中降温。

有一天,慈禧太后在宫中闲得无聊,便叫太监带她出来逛逛街。她出广济街,来到西大街攆止坡老童家门前,忽听到叫卖迎客声、问道“这些人在干嘛?”太监急忙回禀“这是老童家在卖水盆羊肉。”太后揭帘察看,一股诱人的肉香随风钻鼻,便示意太监供奉。她品尝一口,就连连称赞说“味道真不错。” 太监说道“老佛爷,此家的腊羊肉比水盆更佳。”太后又令取来品尝,果然很好。她在此饱餐顿后,打着饱嗝方才离去。

为了供慈禧在西安食用牛奶,地方当局专门开辟了一个牧场,由一个五品官专门管理,每月花费白银600多两。两宫到西安八个月内、就耗费白银12万两之多。可慈禧却说, “向来在京,一费何止数倍,今可谓节约矣。”

慈禧太后是个京戏迷,喜欢听戏,高兴时还能唱几句花旦。到西安后,李莲英召来了西安的一个京戏班子。可这个戏班子水平太低,念打做唱都不合慈禧的口味。于是,李莲英又召一个陕西地方戏班子入宫演唱,也被太后赶出宫门。她生性好玩乐,有时与命妇们作牧猪奴的游戏以取乐,并用金球、元宝作赌注;有时写字作画,下棋唱戏来消遣。

慈禧及王公大臣们在西安尽情奢糜享乐,而广大人民群众却在死亡线上挣扎着,严酷的天灾,加上繁重的皇差和各种苛捐杂税、徭役,使陕西人民已经濒临绝境。当时,灾民在西大街头卖儿卖女、啼饥号寒的情景,惨不忍睹。慈禧太后一顿饭的花费,就可供5000个农民吃一天。

慈禧在西安,可谓对西安城百姓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五毛钱觅食


1990年8月14号,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一路颠沛流离,饱经风霜,从7月21日从北京德胜门逃出,直到,九月初四一行人才到达陕西西安,应当时行宫还未修建竣工,嗯,地方官决定将原陕甘总督颜艺暂时作为行宫,并且将总督衙门改成朱红油漆牌坊上也会了云龙大肆整修,可是慈禧并不满意,嫌弃太小了,不愿住在这里,然后立即对原来座行宫的地方进行改建,在其改进过程中大兴土木强拆民房,广州各地工匠按照北京宫殿样式制作,做完后,慈禧搬到了这里,成为了清朝临时政府中心。

那一年,陕西正逢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当时陕西共800万渔人司机灾民达到了300多万,可是慈禧等人根本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仍然是挥霍无度,设在西安专办皇差的支应局一个月不到就耗费了29万多两白银。

在其西安的行宫累,按照北京城的规格设计了御膳房,厨房里就需要100多人来专门伺候她们,每日每餐菜单有百余种,每日供电所需花白银200多,其到达西安,正值夏天,慈禧酷暑难耐,于是分吓人,送冰镇杨梅汤,可是西安没有并,就去西安城约200多里的太行山里,取冰以供御膳坊用,有专门派人王曙水缸里注水,为防中降温,后又为慈禧专门开辟了一个牧场,有一位五品官员专门管理每月花费白银区600多两

慈禧又是个京戏迷,喜欢听戏,到西安后,又招来了一个戏班子为其演奏,他生性好玩。

慈禧宜昌饭前可供5000个农民吃一天。

慈禧在来西安一年半的时间内,花销总共达到了1000多万两,数目巨大。






呀哈先生


1900年 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在慌忙中挟持光绪帝出逃西安。

这一路上,为了躲避洋人的追捕,慈禧一行人走的都是偏僻的道路。因为出逃时非常地仓促,慈禧顾不得收拾细软。

所以这一路奔波,慈禧也过上了风餐露宿,缺吃少穿的生活,有时候就连饮水都没有办法解决。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慈禧一行人抵达了西安。

慈禧这次出逃,在西安一住就是一年多。那有人会问,这一年慈禧在西安都做了些什么呢?

是啊,在西安呆这么久,这个老佛爷都做了什么呢?别急,有书君来为大家解答。

一、为了住的舒服,修建行宫,大兴土木

陕西巡抚知道慈禧老佛爷要来西安,就给慈禧准备了临时行宫。这个行宫分为南北两院,南院原为陕甘总督府,北院原为抚台衙门。

一开始,慈禧住在南院,但是慈禧嫌南院空间较小,房屋也少,所以又移到北院。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颠沛流离,慈禧一开始对这个比较简陋的屋子还算欣慰。也只是让人把行宫的墙垣涂成红色,“东辕门”“西辕门”也全都涂上红漆。

但是后来,随着各地进贡物品不断地抵达,慈禧的奢靡之心又启动了。

她开始对她的行宫进行修缮,有的地方还开始大兴土木。

门窗全都刷上朱漆,牌碑上都画上云龙,楼阁联宇,雕梁画栋,整个行宫是焕然一新。可以说慈禧给自己的行宫来了个大动工。

而且行宫里当时全都用着煤油灯、蜡烛,在晚上行宫顿时增添了几分华丽之感。

慈禧这才对自己的住处满意了。可是这次的修整行宫,就花去了白银29万两,也可谓是奢侈了。

二、 慈禧开始享受她奢华的饮食

人们都知道慈禧性情奢靡,尤其是她花费在吃饭上的财力物力更是巨大。

逃到了西安,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慈禧就开始了享受,她每日的吃喝是毫不逊色于皇宫里的花费。

就在行宫里,她的御膳还要设荤局、素局、饭局、菜局、粥局、酪局、茶局、点心局等,这是不是太铺排了。

这还不算呢,这每局司的厨子还要有十余人,这光伺候她的厨子就100多人。而且在每天的晚餐,太监还要呈上一百多道菜的菜单,供慈禧挑选。

但慈禧还是嫌弃这些都是鸡鸭鱼肉之类的,她还想要更好的。直到江南的燕窝、海参等珍贵食材到了,慈禧才满意了。

要知道,慈禧每餐可是花费白银220两,这在当时都相当于3000个老百姓一天的开销了。

而且慈禧还要喝牛乳,但是西安那个地方哪有奶牛啊!为了满足慈禧的要求,还专门给慈禧买了六头奶牛,专供慈禧使用。

这还不够,夏天太热,慈禧还要喝冰镇酸梅汤。在那个没有电,也没有冰箱的年代,上哪去给她取冰呢?

没办法,只能去百里外的长白山的深山洞窟里面凿取寒冰,快马运送,来供慈禧降暑用。

这个老佛爷可是真会享受啊!

三、 慈禧还要有娱乐活动

慈禧爱听戏这是出了名的,而且很次听戏都要听好几个小时。

这到了西安,也不能把这个爱好给丢了。她就叫人搭建戏台子,并让李莲英去找戏班子来行宫给她唱戏。

李莲英出去找了,但是西安仅有一个京剧班子,水平实在是不行。

李莲英怕慈禧生气,就去找了唱陕西地方戏的进行宫给慈禧表演。

而且还把那些在街头以碗碟为乐器的说书人也请了进来。要说这行宫也真是热闹了。

听了戏还不够,慈禧还想着玩。她把那些官员家的女眷叫进行宫,让她们陪她来赌博。赌注不是金球久是元宝,这也是变着法的受贿啊!

四、慈禧开始 卖官酬爵

慈禧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她是明里暗里地管别人讨要。后来她竟然明码标价,买卖官位。只要是给的钱多,她赐的官位也就会越高。

当时著名的清朝女首富周莹,就花了10万两,买来了一个“一品夫人”的名誉。

潼关一大财主想买一道员,慈禧明码标价,认为至少需要白银万两。

城固巨富寡妇衡张氏,为了和嗣子衡长绪争夺家产而寻靠山,出银一万两求见慈禧,买的“二品夫人”头衔。

而一些江南的富商,听闻这个消息,更是千里迢迢地赶到陕西花了一万两黄金向慈禧买官。

慈禧这是又跑到西安收敛钱财,也是引得当地人 民极为地不满。

五、慈禧设粥厂周济百姓

慈禧在西安又是敛钱,又是享受,遭到了许多百姓的怨恨。

但是慈禧不知是为了收买民心,还是看到百姓的疾苦动了恻隐之心,她也算做了件好事,就是设粥厂周济百姓。

当时西安早已大旱三年,恰恰又发生了蝗灾。老百姓没有粮食,度日如年。冬至后又下了大雪,每日都有千人死亡,百姓生活疾苦。

而慈禧行宫前的牌楼下面是西安的市中心,大多都是卖吃食的小贩。

因为郊外死尸没有人掩埋,以至于有人竟然卖起了人肉丸子。这是怎样的人间惨象啊!

慈禧在这个时候,马上命令救济百姓。用各省所进的款项开支共计白银九千余万两,为百姓开设粥棚,救济百姓于水火之中。

百姓这次对慈禧是感恩戴德,慈禧这次也算是做了件善事。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对城内外的居民是肆意搜刮,而且还让百姓充当运送送财货的民夫,百姓是苦不堪言。

而远在西安的国家权利核心慈禧,却依旧是醉生梦死,奢靡无度。这样的大清还能有前景吗?不亡才怪!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错估了形势与义和团合作向全世界宣战。导致十一家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慈禧太后一看后院起火,控制不了局面就带着光绪帝等人往西安逃去。那么在西安的这一年半时间她都做了些什么呢

居住方面,当时慈禧在巡抚衙门居住。她一过来就嫌规模小要求把行房的门窗和格局修成和紫禁城相似。为此西安方面官员强拆周边民房,大动土木,劳民伤财。

饮食方面,慈禧行宫的御膳房依然是分为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粥局、点心居等,每个局都有不同的厨师负责。慈禧太后每次吃饭,都要有一百多道不同菜,身边要有数百人在旁伺候。她觉得这样才能显出皇家的气派。单单是慈禧一个人每天在饮食的花费就有200两。

不仅如此,因为慈禧喜欢喝牛奶。为此陕西官员辗转各地,在行宫里给慈禧专门养了六条奶牛。以供慈禧喝奶使用。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慈禧太后想喝冰镇酸梅汤,就派老百姓每天都要到距离西安城百里外的太白山拉冰。路上累死热死不计其数,百姓怨声载道。

生活娱乐方面,慈禧喜欢听戏,小戏班表演的看不上眼,她的心腹李莲英就去在各地寻觅有名气的戏班专程去行宫演出。

还有一点慈禧喜欢购买新衣服和新家具,每次买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购置新的。综上所述,在西安的一年半时间慈禧的花销达到了一千多万两。上行下效,下面的官员为讨好慈禧,使劲了浑身解数剥削下面的老百姓,长此以往大清安得不亡?






烽火戏诸侯5213


她肯定爱上了大西安的美食:胡辣汤、腊牛肉夹馍、凉皮、腊汁肉夹馍、关中扯面、油糕、泡馍、富平柿饼,还有孔武有力的关中大汉!



富平柿饼的前世今生


庚子西狩从清廷的宣传上可谓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受迫于八国联军的入侵,慈禧逃亡之路美其名曰西狩,其实狼狈不堪,也正因为老佛爷有难,为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员提供了投机的可能,这种投机伴随着民间疾苦,所以慈禧到达西安并没能给西安老百姓带来实惠,反而带来了灾难。



慈禧入陕

慈禧太后的西狩完全由于个人施政不当带来的恶果,或者可以理解成偷鸡不成蚀把米,她是搬起义和团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很多人认为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政策是受到刚毅这些大臣的误导,这一点我觉得是低估了慈禧太后的政治能力。对于此事应当排除主观臆断,一个通过政变夺得政治独断大权的女人,不可能昏庸的认为义和团能够对抗洋,我更觉得这是慈禧利用“无政府”性质的民间行为制衡洋人,这种方式放在今天依旧是国际交往中的有效手段。可惜慈禧没有做到收放自如,最终激起了洋人蓄谋已久的报复行动,宣战成为慈禧最后的遮羞布。谁都知道八国联军是无法抵抗的,或者说即便是抵抗的了一时,这些列强国家继而持续性的输出都是清廷难以应付的,所以慈禧是被架上了开战的历史舞台,调停可能只是主和派的一厢情愿。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后,于1900年8月14日攻进北京,慈禧则于15日挟光绪仓皇西逃,19日便逃入陕境,此时的陕西正受旱、蝗大灾,据史料记载,受灾面积多达60余州县。陕西8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沦为灾民,时“赤地千里,饿殍载道”,易子而食的现象时有发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慈禧等人西行虽为逃亡,却未做到一切从简,或者说慈禧并未要求“大操大办”,可地方官员皆会尽其所能的抓住老佛爷路过的机会。


根据地方县志的文献记载,慈禧从潼关到西安这一路,所过之处皆清水洒街,黄土铺路;其与光绪所住房子均张灯结彩,门、壁、顶棚,皆用黄色绸缎装饰,以显示皇家尊贵。而慈禧与光绪每顿饭食,筵席常达数百桌,致使所过州、县,所搭的临时厨房即占半条街。慈禧仪鸾每到一地之前,贴身太监会先行前往检查接驾地区的安保情况,太监很懂事儿的告诉地方官员老佛爷的喜好,地方官员也通过贿赂太监而得到指点,从而准备的面面俱到,最终都能因安排周到而获得嘉奖,反之那些不懂事儿的官员则会受到斥责和处罚。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西狩回鸾时,太监们带走的文玩古董多之甚多,有些拉不完的皆由地方官员安排送往京城。


“官绅筹备,目不交睫者数十日,张灯结彩,备极豪华。”——《重修华县志》

慈禧一行到华县前,华县官员从上到下大张旗鼓的操办接驾大事,其状态如同佳节大庆。这种有通知,有准备的接驾并不难办,难办的是通知之后情况有变的,比如华阴知县得到的通知是慈禧过境时有兴趣上华山一阅,因此特地为慈禧、光绪于华山中峰赶制“御床”。此床架由檀木精雕而成,床顶和四周均用玻璃镶成双层空心形状,内注清水放养金鱼和水草,且不说价值连城,就说该县令也是费尽心思。可慈禧到了华阴又改变想法,不愿登临,这两张耗费巨资打造的“御床”成了摆设。


慈禧由河南入陕之前,陕西的官吏已经坐立不安,这种不安是对于机遇的渴望,又是对于接驾不周的担心,上至巡抚,下至县令,无不殚心竭虑。陕西在慈禧入境前开始转移灾民,以赈灾为由将流民哄骗至鸾架路线之外,导致许多流民饿死于荒野。与此同时,官方组织大批受灾民众参与劳动,算是以赈灾的方式集中劳动力,为慈禧的入境做工程准备。动用大批劳动力为迎接慈禧一行作准备,但官府的粮食吃的并不容易,这些灾民是在监工的鞭打下换得一口粮食,接驾工作使陕西官员躁动不安的同时,也让陕西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慈禧的西安之旅

时至10月26日,慈禧一行到达西安,时逢大雨天气,这可能预兆着西安老百姓的疾苦。在瓢泼大雨中,西安城的百姓被官府拉上沿途,在雨中跪迎老佛爷。在跪迎老佛爷的人群中正好有一位正在上课时被拉往沿途的学生,他就是后来辛亥革命时的革命党人于右任,此时的于右任正在学堂读书,被官府揪到大街上淋雨跪拜,其中还包括他年近六十的老师。事后于右任写信给时任陕西巡抚的岑春煊,请其杀死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只不过被同学拦下才未将信件递出。殊不知这个岑春煊是慈禧西狩途中最大的投机者,这个“京城恶少”之称的名门之后趁着慈禧最危险的时候领兵勤王,虽然他的动机是帮旧主子光绪夺权,却因护驾有功被提拔为陕西巡抚,受慈禧提拔之后便立即倒向老佛爷,放弃了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合作保皇之计划,这等投机之辈即使收到于右任的信,又怎么舍得头上的顶戴呢?


(岑春煊)

陕西地方高层为了让慈禧在西安住的舒坦,在行宫布置上废了很大功夫,先是打算将北院巡抚衙门作为行宫,大兴土木进行整修,这北院衙门百间房舍尚不够气派,陕西当局便将衙门北邻的陕西中学堂停课征用,慈禧入陕之前,这座北院行宫就已花费近5万两白银。待慈禧入陕之后,工期尚未过半,陕西当局只得急忙将原陕甘总督衙门作为临时行宫,令人里里外外重新刷上红油漆,请当地名匠于各牌坊画以云龙。可无论怎么折腾,慈禧到了西安偏不愿住进临时行宫,最终还是住进了规模更大的北院行宫,这么来回折腾下来,一个月花了陕西“皇差临时督导办公室”29万余两支出。


(北院行宫小花园)

众所周知,西安是慈禧西狩的目的地,故而慈禧到达西安之后是常住的,这就将她在紫荆城里的那套做派搬了过来。一生热爱美食的慈禧少不了带上御用大厨班底,因此西安就有了北京、承德以外的第三个“御膳房”,且机构设置与紫禁城无异,荤局、素局、饭局、点心局、饽饽局全都安排上,每餐虽没有一百多道菜,但太监会安排下一百多道菜的食材和菜谱,慈禧点哪个就宣做哪个菜。

“慈禧年愈花甲,自京至陕辗转数千里,颠沛劳顿,终未见风尘之色。”——《庚子随鉴纪实》

慈禧有食乳的习惯,紫荆城里供养的奶妈们有人乳提供,到了西安,条件差了点,陕西当局购买几头奶牛,专供慈禧牛奶所用。次年夏日炎热无比,陕西旱情未减,可慈禧的冰镇酸梅汤是不能停的,陕西当局花费高价请人前往百里之外的太白山取冰,一来供慈禧喝上冰镇酸梅汤,二来供御膳房储存生鲜蔬果。慈禧在陕西八个月的伙食费为12万两,内庭上报后慈禧不禁感叹到“自来在京膳费,何止数倍,今可谓省用”。殊不知陕西当年受灾,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50余万两,这都不够慈禧在陕一年的衣食住行,故而慈禧在西安保养之好,到回鸾之时仍旧满面春光。


慈禧的政治智慧在西安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她在口头上表示国家蒙难,一切均应从俭,她从自身做起,外着粗布衣服,而贴身太监在回忆录里却说她里面仍旧是穿着绸缎,这等面子工程与其饮食异曲同工,御膳房传膳的时候并没有紫荆城里那么多菜,可这都是太监们提前做了功课,一百多道菜的食材一一备齐,只不过摆到台面上的是老佛爷亲自点过的几道罢了。

此时的光绪皇帝自戊戌政变以后如同摆设,一帮大臣围绕着慈禧遥控国家中枢,为了解决眼前的窘迫财政压力,慈禧在西安公开卖官,这也得益于清末的政治特色,每逢财政吃紧便有卖官鬻爵的对策,如李鸿章于甲午战争之前筹集军费之举。老佛爷亦采用此策,如道员明码标价一万两白银,甚至还有个富婆寡妇花了一万两买了个“二品诰命夫人”,这些卖官所得钱财并没有进入朝廷府库,而是进了临时小朝廷的皇家私库。



主子吃肉,奴才喝汤,慈禧以下大臣、太监无一不贪,慈禧带往西安的或是京官大吏,或是近臣皇室,这也是地方官员巴结升迁的机会。慈禧既然开了口子,这些京城来的官员近臣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敛财的好机会。如慈禧的大太监李莲英,慈禧卖官上下枢纽正是他,李公公喂不饱,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官,老佛爷受此大劫,各地官员纷纷向西安送礼表示为人臣的心意,这也多经李莲英之手,他的这一重要角色也带来一丝尴尬,那就是从西安回鸾之时,李莲英所敛财物甚至快赶上老佛爷的数目。大太监吃饱了,小太监也不会饿着,如每天供慈禧吃燕菜一项,“宫门费”就得加收三百两,这个燕菜乃是老佛爷必吃项目,承办官员若没有给够宫门费,燕菜就送不到御膳房,这些官员就是憋着一肚子气也得把这个钱给付了。


(荣禄剧照、中间)

趁机敛财的官僚就更为方便,特别是护驾有功刚被提拔重用的实权官吏,如总兵陈泽霖,早年就被慈禧以“将门之后”加以重用,慈禧逃亡时他又及时赶到护驾,因此也成为一时红人。他借机私吞军饷,发了一笔横财,不料被荣禄查出,陈泽霖深知为官之道,以四万两白银和四箱绸缎向荣禄买了个太平无事。这些至上而下的贪腐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的欺凌更是让百姓怒而不语。行宫里的太监到集市买东西向来不给钱,行宫侍卫以及各地赴陕的勤王之师如同匪徒,抢劫掳掠,无恶不作,百姓视其犹如虎狼。连拉着慈禧逃离北京时所用之牛,都成为“恩牛”,在西安大街上横冲直闯无人敢管,商人生意没法做,行人撞伤也无处说理,时言老百姓活的不如慈禧的一头牛。



慈禧在西安期间,奕劻与李鸿章作为清廷全权代表,与八国联军在京谈判。外国代表提出要严惩“首祸诸臣”的要求,慈禧遂下令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自尽,军机大臣赵舒翘后来也以自尽收尾。其中赵舒翘纯属为慈禧顶罪,他忠心耿耿为慈禧献策,慈禧起初为保赵舒翘尚与洋人周璇,奈何洋人不肯,并认定慈禧为祸端,慈禧为了免除自己的祸端之名,下令将赵舒翘斩首示众,这一命令还引起西安城万人骚动,扬言敢斩赵大人便齐劫法场,将慈禧赶回北京,这才由斩首改为自裁。

综上,慈禧一行到西安并未做任何有利于西安人民的事情,只是在荣禄被饥民围住后,迫于压力开了粥棚赈灾。据史料记载,慈禧在西安期间,陕西皇差共耗费白银190多万两,这是超出了陕西当年的财政收入。而到了1901年10月6日离开时,慈禧的财物动用了3000辆大车才拉完,有资料说慈禧走的时候西安各地官员和人民夹道欢送,旌旗漫天,不知这是百姓们尊重老佛爷,还是想赶紧送走这个“瘟神”。

参考资料:《西安通览》、《陕巡大事记本末》、《庚子西狩谈丛》、《庚子随鉴纪实》


棍哥观史


我猜,女人当家瞎胡闹这句话肯定源于慈禧。

对万国开战时,她杀了主张议和的五大臣。逃到西安后,还不知道大清前途如何就大兴土木建“行宫”,弄得臣子们苦不堪言。

还没等建完,又在西安拟旨议和,又杀了一大堆和她齐心抗敌的主战派,一年半的时间里杀完主和杀主战。西安行宫还剩很多没盖完时,又跑回了北京。到了北京后,为了在洋人面前讨好,竞将之前替自己“争脸”的义和团红灯照斩尽杀绝。这就是她逃到西安干的那些事儿,也好,终于把家闹没了。


骁勇34


吃喝玩乐,住陕甘总督府,内部,特修,看秦腔名演,吃当地名吃提词,老童家腊羊肉,三原蓼花糖,收十万捐银认干女,加重地方财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