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盗墓笔记》里提到建立云顶天宫的东夏国,在吉林长白山地区真的存在吗?

作家醉伊笑红尘


云顶天宫,听起来是拉风的紧!再加上《盗墓笔记》精彩绝伦的描述,的确是令人神往的很,毕竟传说中云顶天宫埋藏了东夏国的几乎所有财富

可问题是,云顶天宫貌似是不存在的!因为并无正史记载,且至今尚未有任何考古发现以支撑其存在

但是,东夏国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其创始人蒲鲜万奴,也是单从名字上看,就令人产生好奇——是不是真的如《盗墓笔记》所说,是神一般的存在呢?


大真国复国之后,即为东夏国——短暂存在,即消逝在历史大潮中

东夏是大真国复国后的国名,而在朝鲜的史书中,则称东真国。东夏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也就是长白山脉附近建立的一个国家

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后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在金国遭受元朝猛烈冲击的时候,趁乱分割了金国的大部分地盘,这一事件也标志着金国进入末期。先后投降蒙古又自立的东夏,在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

1233年,蒙古大汗已经从成吉思汗铁木真更换成了窝阔台,由于东夏太过嚣张,窝阔台派皇子贵由出兵一举灭之,东夏国自此灭亡

好吧,作为建国不到50年的小国家,既没有大一统的霸气,也没有割据一方的气势,总的来说就是个过渡政权,在大国纷争的过程中偷偷的分了一杯羹,又很快还回去了

历史中如此没有存在感的东夏,缘何会和云顶天宫扯上关系?

如果说,云顶天宫是东夏国的传说,倒不如说云顶天宫是长白山脉的传说!长白山是一座很神奇的山脉,在风水学中长白山也不比谁差,就是源于其特殊的山水组合

昆仑山是地龙脉中最大的,号称龙脉之祖,中国大部分的龙脉都是它的分支确,但是长白山就跟他没关系!而长白山所在是世界最大潜龙龙脉之首,而且是出海龙,所以更为神奇和特别。作为出海龙,长白山龙脉的长度是无法预测的,在陆上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昆仑有珠峰,长白山也有天池,都是世界之最,两神龙之首,应不分上下

而且珠峰无水,是典型的地龙标准,长白山则因为拥有天池,所以既有山又有水,可谓是龙脉之中最为上乘的!

如果说,因为长白山在风水学中的神奇,才促生了云顶天宫在《盗墓笔记》这一小说中的传说部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可问题是,既然是传说,应该有历史做背书,才能更加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所以,胡诌瞎靠是不可以的,所以东夏国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存在时间上,都符合无中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天宫

既然《盗墓笔记》描绘的那么清楚,不妨一起来看看云顶天宫的神奇!

书中描写,云顶天宫是明初时期的鬼手神匠汪藏海,来主导进行设计建造的云顶天宫。原本这是东夏国国主的墓地所在,可汪藏海却以巧妙的设计,成功让这座气势恢宏造价昂贵的天宫变成自己的最终归属地

用书中的话来说,那是一座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漂浮在天上的宫殿,宫殿下方云雾缭绕,宫殿的建造者们,站在地面上,仰望着天空中,而边上的一座山上有一个道者,正怡然自得微笑。传说中这个道者,就是汪藏海!

具体来说,这座宫殿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巧妙的墓道设计,可谓是将盗墓和反盗墓描绘的淋漓尽致。只可惜这一切,都只是书中所述,并无任何历史依据!

虽然东夏国遗址已经被发现,且有部分文物出土,但无论是体量还是珍贵程度,都无法和书中描写所比,毕竟历史上的东夏国立国也只有十几年,根本不可能建造如此耗费巨大的超级宫殿!

东夏国,是存在的

汪藏海,是存在的

云顶天宫,或许也是存在的

但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毕竟,对待历史还是要以谨慎为主的!所以,我们期待云顶天宫早日展现在我们眼前,也早日让汪藏海和东夏国,成功摆脱云顶天宫这个关键词~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盗墓笔记》中提到神秘的“东夏国”在吉林长白山,小说并不全是虚构的。其实这个东夏国确实存在,东夏国地下有一个“九龙抬尸棺”也是存在的。

东夏国是金朝快要灭亡时建立的,东夏的建国者是蒲鲜万奴,就是“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蒲鲜万奴在我国东北悠久的历史上堪称英雄豪杰,可是东夏立国只有19年就灭亡了。由于史料缺乏,对于蒲鲜万奴家世没有明确记录,就连姓名也有争议,有完颜万奴、富鲜万奴、秃珠大石、萧万奴、万肃奴等姓名之说。后来《新元史》《元书》才为他补写个人传记。

金朝末年,政治日益腐败,赋税沉重,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金朝屡次被蒙古击败,甚至放弃了中都北京往南逃亡。这个时候被金朝一直欺压的南宋和西夏也开始落井下石,不停的来找金朝的麻烦。契丹人在辽东起义,后来被蒙古军击退。汉人被女真人欺负已久,也迅速在锦州起义称帝,山东还有红袄军起义。

蒲鲜万奴原本是金朝末年的将领,女真族。后来金朝的统治集团逃亡到汴梁,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的安全,派自以为是心腹的蒲鲜万奴去掌管辽东的军事大权。但是蒲鲜万奴连败三次,后来为了夺取兵权,把金朝皇帝派过来的猛将完颜铁哥给杀了,这下可没法交代了,所以就自己单干。

1215年蒲鲜万奴自立为天国,国号大真,分割了金国大部分地盘。1216年成吉思汗手下猛将木华黎讨伐蒲鲜万奴,锦州沦陷。蒲鲜万奴假装归降蒙古帝国,等蒙军撤离后。1217年背叛蒙古自立为王,国号东夏。大真国前期国都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迁移至南京(今吉林图们市城子山)。

东夏和蒙古帝国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上的友好,为了政治而妥协。实际上两国之间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都在拉拢,压迫高丽(朝鲜半岛)打击对方。东夏不但没有与高丽联手抗蒙,反而不停骚扰高丽边境,导致两国小战不断,消耗了国力。

1233年蒙古大军包围东夏国都南京,蒲鲜万奴被擒,还有一种说法是被杀,东夏灭亡,立国只有19年。

“九龙抬尸棺”真的也是存在的

电视剧里的“九龙抬尸棺”场面非常壮观。《怒晴湘西》中说,地面上分布九个棺材,最大的那个被高高的吊起,在九个棺材正中间,很神秘。历史上只有东夏国皇帝蒲鲜万奴的棺材是“九龙抬尸棺”,只不过上面的龙是少数民族创造的新龙不是电视剧里说的蟠龙。

电视剧里“九龙抬尸棺”那段惊悚刺激,让观众过足了瘾,电视剧大家看看热闹就好。


小龙谈历史


自《盗墓笔记》这部小说被写出来,就因此引来了一大波的迷妹迷弟们。许多人都被这部小说迷得不行,认为作者将其故事刻画得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看过的人常常都觉得欲罢不能!还记得当时我朋友也被这本书迷得不行,甚至常常熬夜也在翻阅小说。那时候我也因此被引发了兴趣,也专门跑去看了看。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写作能力真的超厉害,这部小说的每一个主角都有着鲜明的特点,里面涉及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恐惧,却又忍不住沉迷于其中。

好了,话题回归正轨,今天我们想来说的是:这部小说里面提到的云顶天宫、东夏国、吉林长白山是真的存在的一些地区吗?我们分开来说一下这三个地方。

云顶天宫,作者虚构出来的地方。书上写的这个地方,是万奴王的墓地,是一个极具神秘感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一看就很显然是被虚构出来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怎么可能会有毫无支撑力而漂浮在天上的建筑物?这完全就违反了自然规律,推翻的科学依据。只不过这是一本小说,又涉及到盗墓题材,所以加入一些玄幻色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东夏国,这是真实存在过的地方。说实话,最初我还以为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国家。没想到还真的有考古学家发现了东夏国的遗址。这个国家是在公元1215年建立起来的,这个时期也就是处于金末元初时。国家地址很显然就叫长白山,也就是在东北一带。而且那个时候,这个国家还比较繁荣,占地面积也非常广。建立起这个国家的人,就是女真族的后代。不过这个国家发展的快,却也灭亡的快,仅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个国家就从繁荣走到了衰败。因此,现在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的名字,就是因为它如同昙花一般,仅绚烂绽开了一会儿就消失了。美丽都还没有让大家记住,又怎么会有人记得它的存在呢?

吉林长白山,真实存在的地方。这非常的显然,长白山一直是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经常在广告里都能看到它的名字。所以说,毫无疑问,这个地方当然就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地方。并且到了现如今,这个地方也依然存在于世间,而且还是无数人都知道的美丽地方。


紫禁公子


历史上确实有个“东夏国”,存在于八百多年前,因为存在时间短,地域小,所以基本被忽略不计。

东夏国的建立者一般称之为“蒲鲜万奴”,在历史上是个扑朔迷离的人。蒲鲜万奴,女真族,原本是金朝将军,生活在大金后期。

金章宗时金朝已经江河日下,又与南宋、蒙古频频发生战争。契丹人耶律留哥在东北起兵叛金,遭遇金军追缫。耶律留哥的势力越来越大,金军屡次镇压无果。于是金朝不得不派出重兵来缫灭,金朝将军完颜承裕率军六十万,而蒲鲜万奴也在军中。这时耶律留哥投靠蒙古请援,在成吉思汗的扶持下耶律留哥大败金军于辽东自立称“辽王”。这时金朝也发生内乱,在内乱中蒲鲜万奴成为金朝辽东宣抚使,也就是辽东最高行政长官。在争夺辽东的战斗中蒲鲜万奴败给自称“辽王”的耶律留哥。


这时蒙金和议之后金宣宗向南迁于南京即开封。蒲鲜万奴所在的辽东成了大金的飞地。蒲鲜万奴听说御驾东迁,自己身负战败之罪不敢赴南京开封请罪,于是“不暇东顾,思乘间据地自擅”。1215年,金宣宗贞祐三年,蒲鲜万奴在金原本的东京辽阳府称“天王”,立国号“大真”。

这个大真国是金朝的割据,又处于蒙古、金的压力之下。早先和蒲鲜万奴势不两立的辽王耶律留哥这时已投降蒙古。大真国建立的第二年,蒲鲜万奴也抵抗不了蒙古骑兵而投降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两年之后不甘心的蒲鲜万奴复国再次称帝,改国号为夏。为了区别于西夏,被后世称为“东夏”。

东夏国大致位置北到黑龙江流域,黑龙江南部,南到朝鲜青州一带。东夏国一度和蒙古的关系处于平衡之中,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所灭。东夏国一共存在了十九年。


沅汰


《盗墓笔记》中提及了长白山地区有古东夏国建立的云顶天宫,云顶天宫可能是虚构的,但东夏国曾经却真实地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东夏国是南宋时期从金国分裂出去的一个国祚很短的割据政权,其建立者为女真族人蒲鲜万奴,有人称赞他的能力不亚于完颜阿骨打,但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他就是个出来捣乱的。如果没有蒲鲜万奴的叛变行为,金国可能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亡国,而将金国作为军事缓冲区的南宋也将具有更长的备战时间。所以,金国、南宋的灭亡,也正与蒲鲜万奴建立东夏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有关。

金国的崛起非常迅速,它仅用了11年时间便消灭了曾经称霸北亚的辽国,但是金国的衰落也非常迅速(尽管南宋还是打不过它),海陵王完颜亮篡位之后曾经折腾一番,后来的金世宗、金章宗总算是把混乱的局面收拾干净(即“世章盛世”)。而金宣宗即位之时,金国就已经很衰败了,除了金国内部的腐败,更重要的是北方的蒙古建国了,其首领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之后便一路向南攻打金国,公元1214年,金宣宗向蒙古献出大量黄金以及岐国公主向蒙古求和,双发达成和议之后蒙古撤军。金宣宗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他下定决心向南迁都,目的地是北宋旧都汴京。此举当然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您这是要逃跑啊,这是要放弃北方啊!但是金宣宗才不管呢,保命要紧,于是强行南迁了。蒙古一看金国这是又送肉过来了,随即在1215年再次南下,并攻破了金国中都大兴府,占领了河北地区,此时金国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已经局限在了河南、安徽、山东一带。幸好其龙兴之地——白山黑水的辽东地区仍然在大将蒲鲜万奴和耶律留哥手中控制,他们完全有能力与金国主力一起夹击蒙古。

但蒲鲜万奴一看这大金国兵败如山倒,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的,谁先给一个将亡之国卖命啊,干脆独立算了。于是,金宣宗迁都几个月之后,蒲鲜万奴便在辽东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

失去北方支持的金国节节败退,在辽东自立的蒲鲜万奴也在缺乏援助的情况下与建国的第二年就投靠了蒙古。但是到了公元1217年,蒲鲜万奴再次自立,建立了东夏国。

在蒙古横扫亚洲之时,区区东夏国哪能抵抗的住,于是它再次成为蒙古的附庸,并且在蒙古三征朝鲜之时除了带路之外还负责征兵。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诏诸王,议伐万奴,遂命皇子贵由及诸王按赤带,将左翼军讨之”,同年“东土悉平”。

蒲鲜万奴在大国争衡期间率军独立,对于金国来说实在是可恶的叛国行为。东夏国的建立急剧削弱了金国的实力,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来说,东夏国地域局促,兵力孱弱,在当时的形势下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反而是让全力南下的蒙古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国、朝鲜、蒙古等政权都对东夏持批判的态度。


国史通论


我是慕远,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盗墓笔记》为人们呈现了惊险离奇的盗墓故事,在书中有不少与历史相关的地方,问题提及的云顶天宫的东夏国就是小说中非常出彩的章节,东夏国这个国家确实存在。

存在年月

东夏国在公元1215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蒲鲜万奴,他原来是金朝的一个将领。13世纪初,金朝国立衰弱,蒲鲜万奴在今东北地区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分割了金国的大部分地盘,这也加速了金朝的灭亡。此后,他归降蒙古,在1217年再度自立,国号东夏。

再度复国后,东夏国势力一度急剧扩大,疆域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年号为大真时,国都为咸平(今辽宁开原北),然后复国后国都南京(今吉林图们市城子山)。

东夏国起初与蒙古关系很好,他们还一起结盟攻打高丽,而当时蒙古为了灭亡金朝,这就给了东夏国喘息和扩张的机会,但是当后来蒙古有余力之后,它就离灭亡也不远了,公元1933年东夏国亡,立国一十九年。

区域对比

回到问题本质,在吉林长白山地区是否存在过这个东夏国,从《新元史》《元书》等史书中可以看到,东夏国的大部分疆域位于黑龙江地区,在吉林长白山地区也有它的疆域。

综上,东夏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云顶天宫是不是东夏国建立的目前还有待考证,而且东夏国的大部分疆域位于黑龙江地区。


慕远看历史


三叔写道的云顶天宫历史上还真是没有记载,所以小编也拿不准长白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帝王坟茔,但是东夏国嘛,历史上还是真的存在过的。


东夏国是金国灭亡后雄踞东北的女真国家。相较于同为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和大清而言,东夏国由于地处偏远再加上作用不大,鲜有历史的记载。



东夏国是由原大金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就是小说中的万奴王)以大金部分地域建立的国家。据史料记载:蒲鲜万奴于1215年趁大金中央军兵败割地独立,建立大真国,自立为天王。后在蒙、金两国压力下取消国号,而后于1217年再度独立,改国号为东夏。东夏国国土盛时领有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当然还是胳臂拧不过大腿,最后被大元所灭,享国70余年。


静夜思归去


东夏国作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位居东北的区域性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在史书上的记载也只是寥寥数笔。不管其如何隐蔽,深挖史书,还是能寻到蛛丝马迹的。

站在中原王朝,或者金国的角度来看,蒲鲜万奴的建国,算是叛国行为,不足以编入史书。故而当年的史书中,只有某些零星记载。我们来看看史书中,是如何记载蒲鲜万奴的:

1206年,万奴出奇兵,配合完颜赛不的正面进攻,击溃宋军主力皇甫斌所部步骑数万。

1211年,被任命为招讨使的监军,驻守于野狐岭,由于主帅无能,被蒙古军战败,精锐尽没。

1214年,任辽东宣抚使,成为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当年,与留哥二战归仁,因轻敌而大败,退入东京。

1215年,金宣宗南下逃到开封,金国覆亡已是定居。蒲鲜万奴只能困守辽东,左右无援,唯有改弦易辙,亦或是投降蒙古国。于是,蒲鲜万奴便发动了政变,发兵占领金国故地上京,并建国辽,史称东辽。

同年,蒲鲜万奴觉得东辽这个国号不够响亮,而且显得十分晦气,于是又改了个国号:大真,意图复兴大真。

1216年,蒙古国东进,蒲鲜万奴投向于蒙古。

1217年,再度立国,国号大夏,史称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兵整套高丽,蒲鲜万奴亦出兵参战。高丽在两国联军征讨之下,经不起几番打击便投降,并承诺向蒙古和东夏纳贡。《高丽史》记载蒙古曾对高丽说道:果与我结好,当先遥礼蒙古皇帝,次则礼万奴皇帝。如此看来,蒙古国是变相承认了东夏国的地位。

然而,东夏国与蒙古国的友好关系并未维持几年。

1233年,蒙古大军取道高丽,北进东夏境内。东夏军终因寡不敌众,城陷,蒲鲜万奴被擒,东夏国灭亡。

东夏国虽然灭亡,可是女真旧部仍在。每当蒙古国征讨高丽,仍旧让东夏人作为先头部队。而朝鲜国对东夏的称谓,依旧是东夏万奴国

据王国维的考证:《高丽史》多记东真即大真与高丽交涉事,自1233以后,至世祖至元年间,凡二十见。意万奴既擒之后,蒙古仍用之,以镇抚其地,其子孙承袭如藩国然,故尚有东真之称。

至于盗墓笔记所说的东夏国,不过是借用了历史上的名字而已。什么青铜古门、什么云顶天宫,万奴王真要有那个本事,还用得着拍蒙古国马屁?









祗树


南派三叔在“云顶天宫”所提到的神秘的东夏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确实存在于吉林长白山地区。

小说虽然是以虚构的故事为背景,但所写到的神秘且诡异的东夏国,确有一个叫蒲鲜万奴的人,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建立的一个国家。



东夏国的前身叫做东真国,因为当时北方民族强悍,首领蒲鲜万奴本来攀附于大金国,可是大金国日渐没落,而蒙古铁骑崛起,蒲鲜万奴没有办法,只能假意投降于蒙古,没多久就率领十万兵民,向东突围,最后来到辽东一带,接近高丽这个地方,并改国号为“东夏”。

东迁的东夏国,由于蒙古、金、西夏的相互牵制,蒙古又与金联合窥视中原,都想问鼎逐鹿,这就给偏居一隅的东夏国带来了发展壮大的时间。

成吉思汗时代,东夏国也算强盛,并且与成吉思汗联合,共同征讨高丽国,可见蒙古与东夏虽然有着前嫌,却在共同的利益下,达成共识。成功征讨高丽之后,东夏与蒙古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蒙古也承认了东夏国蒲鲜万奴的皇帝地位,也可以说,东夏国在辽东一带,同样也是曾经辉煌过的国家。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同样,没有了共同利益,可能就会成为敌人。据《高丽史》记载,蒙古木华黎死于山西之后,东夏国主动向蒙古致绝交书,至此双方决裂,这个东夏国,翻脸竟然比翻书还快。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皇位,开始改变作战方针,不仅要铁蹄南下,还要四面开花,首先就要收拾收拾这个翻脸就不认人的东夏国,宣布要讨伐万奴王。

根据历史考证,对东夏国的存亡,意见不是很统一,有些人认为,蒙古东征,一举消灭了东夏国,而有的学者认为,蒙古虽然东征,却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对东夏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至少《高丽史》中记载,元世祖时期,高丽与东夏,还有着密切往来。

历史是生硬的,如果长篇大论,真的是比较繁琐无趣,所以只能简简单单的这么一说,可能有些地方与史籍资料并不对应,还忘各位看官见谅,但是,东夏国确实没有《盗墓笔记》中那么神秘,只是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存在的国度。


北方木乔


“东夏国”惊现长白山

盗墓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风靡许久,书中提到的神秘“东夏国”惊现东北长白山。近日,吉林省文物局真的在吉林省图们市的磨盘村山城发现了这个神秘的“东夏国”的遗址。小编今天就给你讲讲神秘古老的东夏国。

位于吉林省图们市的磨盘村山城,就是古代“东夏国”的“南京”(当时的南部京城)。

800年前,一个叫蒲鲜万奴的女真人后裔在这里建立了东夏国。然而,这个盛极一时的国家由于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大多数史料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若不被小说《盗墓笔记》中所提及,恐怕许多人这辈子都未曾听闻它的名字。这座沉睡的古城,在揭开神秘面纱的同时,带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也更让我期待它面纱里面的真容!

古城真容-城墙

800年前东夏国的北门城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外面那层瓮墙,它建在城墙外面,和城墙形成一个弓箭形状,中间就是瓮城,这样敌人来了之后,就会被困在瓮城里,成为瓮中之鳖。这处遗址原名城子山山城,现名磨盘村山城。

磨盘村山城依自然山势筑城,城墙平面似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长1300米,南北最长1200米。城墙内面积104公顷。现四周土石筑城墙清晰,6处城门为缺口形态,其中东门址、北门址、西南门址均保留有部分瓮城遗迹,城内有小城,建筑址、冶炼址、水井等遗存。

古城真容-宫殿

进入宫殿,沿着中轴线有三座宫殿殿址自南向北顺坡依次排列,两侧另有若干配殿,宫殿区周边还有三座小城及部分居住址遗迹。 

现场挖掘出很多东夏时期的瓦片,灰色瓦片,说明当年的宫殿建筑是以基础石为地基,上面用木头固定,房顶由灰色瓦片覆盖。而能够住这样的房子,说明房主人很有可能是达官显贵,甚至是国王。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住在茅草房里。

古城真容-文物

公元7世纪末到10世纪初,延边地区是唐朝渤海国的腹地,磨盘村山城即出土有少量渤海国遗存和大量东夏国遗存。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在城内发现兽面瓦当、滴水檐瓦以及钱币、箭镞、铁斧等500多件文物,多为金代所制。这些非常珍贵的文物,对研究东夏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人员在挖掘过程中,意外地在冶炼址上发现了两具遗骸,送到北京鉴定,是800年前的遗骸。一男一女,在女性头上发现一枚金钗和一枚头饰。

古城真容-历史价值

东夏国存在时间虽短,但由于它的出现和灭亡以及与金之间的政治变动密切相关,所以磨盘村山城在研究金、元历史以及东北历史地理中占有显著地位,是补充东夏国历史文献记载不足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处遗址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去年开始,国家计划陆续投入一亿多元进行考古挖掘和开发。该城址对探寻地区民族源构成,研究不同时期的封域疆土变化,研究早期山城建置,以及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均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在东北历史研究中亦有重要地位。

东夏国结局

历史上的“东夏”结局

1233年,蒙古军队的刀锋指向了这座山城。据《元史·石抹阿辛传》记载:“(査剌)从国王军征万奴,围南京,城坚如立铁,查剌命偏将先警其东北,亲奋长槊大呼,登西南角,摧其飞橹,手斩陴卒数十人,大军乘之,遂克南京。”浦鲜万奴在城中被蒙古兵俘虏,东夏国随后灭亡。

“东夏”作为一个国家实体,连同其前身“大真”只存在了十九年。不过,有一些资料认为,蒙古灭亡东夏国后,仍命其子孙镇守原地,为其藩属。在13世纪80年代,不再有“东夏”之名出现。

小说中的“东夏”结局

此时我感觉到疑惑,打断他道:“不对啊,东夏这个国家,不是老早就给蒙古人灭了。我看资料说,他们才存在了七十多年,一直在打仗。如果说云顶天宫是他们造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么小一个国家,如何有能力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陵墓?”“其实,早在我看到这东西前,根据很多的蛛丝马迹,已经推断东夏国这个政权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他们退回了大山深处……”—《盗墓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