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大山深处来了支“特别战斗队”

党建“红色引擎”持续释放着新动能,江苏省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制我市深度贫困村高峰村,发生了“山乡巨变”!在石旮旯创造的“奇迹”被人们纷纷点赞——

一斤草莓可以卖到70元,一斤黄瓜10元,一棵葡萄树可以产500斤左右葡萄……这不是“传奇”,而是在大山深处的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精品水果区的“杰作”。

地处武陵山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是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和全县5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与之对应的是“石旮旯”、“十八弯”山路、缺水等“特色标签”。全村3个组、147户563人,只有耕地820亩,其中,稻田200亩,土地620亩。曾经,该村的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纷纷外出打工,星散在全国各地。

高峰村的发展在2018年3月出现“拐点”,从此改变了高峰村人的命运。其时,江苏省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主动请缨,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制,与相距1500公里的高峰村结成帮扶对子。尔后,葛剑锋率队千里奔袭来到乌江岸边崇山峻岭中的高峰村“认穷亲”,并派出15人组成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进驻高峰,围绕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产业致富等方面,有的放矢开展帮扶工作。

一年时间弹指挥间,善港村党委坚持兑现承诺:每隔两个月就要轮流选派15名骨干队员到高峰村蹲点帮扶,聚人心、传经验、带项目、抓产业……“群众缺什么,我们就扶持什么!我们深信大家齐心协力,就能甩掉穷帽子。”中共党员、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朱洪伟直言,两村深度合作不仅走出了一条“强村帮弱村”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还探索“善登高峰”先行先试的“善港模式”,旨在将高峰村打造成深度贫困村脱贫出列的“善港样板”。

“10年前,善港村也和如今的高峰村同样面临窘境,在声名远播的张家港也是一个后进村。”据朱洪伟介绍,2009年,善港村在外打拼的致富能人葛剑锋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挨家挨户说服乡亲们通过流转土地集体发展有机农业,通过系列“组合拳”引领善港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前几年,善港与毗邻的五新、杨港、严家埭4村合一新的善港村,葛剑锋继任“领头雁”担任新成立村的党委书记,继续带领乡亲们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如今,全村已经有企业147家,每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3500万元,从“后进村”华丽转身为富裕的“红旗村”。

携手奋进、合力攻坚,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铜仁市派出的高峰村第一书记、县镇派出的高峰支部书记,与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建立“网上e支部”、周末红色电影放映会、“五星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比、“高峰少年行”、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等等,犹如春风化雨滋养这个“石旮旯”,过去无奈的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愿望更加强烈,大伙又纷纷返回村里寻求发展,在家乡的土地上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邀请"全国十大三农人物""时代楷模"赵亚夫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对高峰村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帮助高峰村厘清发展思路,制定"一水两园三业"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经果林、美国金瓜、设施农业区、露地种植区和稻鸭共作区五大板块。目前,在七里槽建成占地12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扶贫示范试验地,现有高标准大棚57个、2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物联网温室6500平方米,拥有自动喷淋、滴管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引进了限根葡萄栽培技术、发酵床黄瓜、西红柿栽培技术等先进技术,及日本网纹蜜瓜、翠玉水果小番茄、高山红颜草莓等一批名优品种。这个撂荒的"夹皮沟"不再杂草丛生,而是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一个支撑点与兴奋点。

高峰村副支书罗文武说:"以前,我种的草莓最高也就卖20一斤!最近,基地示范种植的高山红颜、白雪公主草莓已成功上市,市场价格70元一斤。产品投放市场反响极好,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眼下,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已帮助高峰村收购生态茶园300余亩,正在新建茶叶加工厂、茶叶检测中心和茶叶展示中心,计划建设生态茶叶公园。同期,黑毛猪、跑山猪、白山羊等生态养殖项目也正在推进,猪和羊排泄物发酵后作为生态茶园优质有机肥,今后可成为小循环生产链,使资源获得最大价值利用,而且不污染环境。

这段时间,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正在与沿河一家本地企业洽谈收购事宜,拟利用高峰村的优质山泉水打造高端矿泉水,推向大中城市,为当地开辟一条源源不断的创收新渠道。

党建"红色引擎"持续释放着新动能,三千里情缘一线牵,这样的"牵手"特别给力:善港村正在努力于"苏黔情·善峰缘"品牌,积极把高峰村所产的生态茶叶等农特产品推向张家港、苏州、江苏和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峰村开启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葛剑锋表示,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开发的农特产品品牌、新建的农业园区、建好的企业等,待经营正常后均要移交给高峰村作为集体资产经营,按照"721"模式进行分红,即村集体盈利后将利润70%分给贫困户,20%作为村集体资产归村委会所有,10%用来作为村级企业运转资金。

"接下来,我们争取做到让高峰村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努力把高峰村打造成为产旅一体的农业产业观光园。"朱洪伟说,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紧扣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产业致富等,全方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整合各方优势和资源,奋力把高峰村建设成"东西部协作样板区""沿河乡村振兴先导区"和"国家精准扶贫标准化建设试验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