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读书《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最近,BOSS突然迷上了《百年孤独》,甚至在工作时间的工作群里还要艾特我们几个书虫一起讨论书中情节。

不过,令BOSS更深刻地理解孤独的原因在于:他看到的章节,我们几个都没能坚持读到。

为了不让BOSS总用“痛心疾首”的眼神射杀我们,我重温了《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马尔克斯的早期作品,出版时间比《百年孤独》早5年的短篇小说,算是在我没能理解大师殿堂级著作时的失落中的一剂安慰。

百年未满,孤独已然 | 读书《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部好的小说是否都该具备跌宕起伏的情节?主角无敌的光环?再不济也要有一夜暴富或结局反转的巧思吧!但《礼拜二午睡时刻》却平淡得就像书名中“午睡时刻”一样,虽然悲凉但安谧平静,仿佛普通人内心的暗藏汹涌永无爆发的可能。

小说开篇是细致的环境描写,大片的香蕉种植林、潮湿的空气和相似的一个又一个荒凉的小镇,即使没能十分了解上个世纪的拉丁美洲历史,也能理解那隐藏在一片片种植林后的麻木与茫然。

一个被陌生小镇居民开枪打死的“小偷”的母亲,虽然贫穷但很考究,带着12岁的女儿乘老旧的火车来到那陌生的小镇吊唁自己的独子。他们不悲戚、不惶恐,无声的控诉使孱弱的母女二人定格为最有力量的景色,即使是数日前那“维护正义”的枪响,也没能显得比她们更刚毅。

母女二人在午睡时分抵达小镇,坚持见到“刚睡下5分钟”的神父并办完相关手续后,神父吁了一口气说:“您从来没有试过把他引上正道吗?”不得不说,这句稍显“冒犯”的问题从神父口中问出最为合适,好像无形的威严在审视犯错者的家人。母亲签完字依旧从容:“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穷人家的东西,他很听我的话。然而过去,他当拳击手,常常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尝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滋味。”。简短的对话,审判的角色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神父不再认定之前“坚守的正义”是高尚的,母亲依旧没有流露出些许彷徨和心虚,婉拒了神父和神父妹妹的好意,带着女儿在本该午睡却“默契”地聚集街道上的小镇居民的目光中,向墓园走去。母亲的独立和坚强为被视为小偷的儿子支撑起最后的尊严。

荒原之中“母亲”那挺直的腰身、孱弱的身躯、不卑不亢的镇定自若充满着深刻的悲剧意味。而小镇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有机体,却不知不觉构成了一种模糊的意识形态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人凭着这种集体的惯性遵循着法度和判断,但却缺乏清醒的自我道德审判。或许,他们对他人的生命并不真正关心,即使是关乎自己的性命,也只是在惯性地活着而已,仿佛“生下来,活下去”是他们的“生活”全部,这不是安贫若素,这是愚昧,是麻木,是不仁,是百年孤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镇居民都是模糊不清的脸,在《平常的一天》中放下私人恩怨,为镇长诊疗牙齿的牙医,《咱们镇上没有小偷》中固执又偏激的达马索,《巴尔塔萨午后奇遇》中在有钱人面前争面子的巴尔塔萨,《蒙铁尔寡妇》中不愿直面生活的、孤独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中重振威风、初尝傲慢的神父,《纸做的玫瑰花》中洞察秋毫的祖母和孙女,以及尾声部分的《格兰德大妈的葬礼》,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再次变得模糊不清,在场的人群当中,有些头脑十分清醒的人心里明白他们在埋葬一个旧时代的同时,也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就这样一个世纪后又是一个世纪,孤独依旧。

百年未满,孤独已然 | 读书《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未满,孤独已然 | 读书《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未满,孤独已然 | 读书《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