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滴滴终于把共享经济的好牌“打烂”了

在出行这件事上,用户价值最核心的部分,始终应该是安全。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将滴滴从“国民级应用”推至众矢之的。从出生到坐大出行领域,滴滴升级路上曾阅过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伴随着顺风车业务再一次下线,滴滴身上那层共享经济的光环渐渐失色。

滴滴终于把共享经济的好牌“打烂”了

滴滴成立时曾明确打出共享经济的旗号,在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出行方式构建起的出行平台中,顺风车无疑更符合整合社会资源、节能减排的共享经济性质。共享经济本是件好事,但滴滴的路,一开始就走歪了。在宣传顺风车期间,为了调动广大车主和乘客参与,滴滴有意突出了社交属性。顺风车不断扩大的体量下,营运的商业属性与公益性质这对矛盾暗中滋长,最终以恶性事故的爆发终结。

滴滴审核平台的巨大漏洞,似乎并不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管理。多次反馈并没有引起滴滴管理平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残忍的杀害。据ia黑马透露,在前不久曝光的网约车违规注册的黑产业名单里,就潜伏了十几个滴滴司机的QQ群,他们偷拍女乘客视频,交流内容不堪入目。他们甚至在副驾驶安装针孔摄像头,甚至有工作室可以修改滴滴资料、更改车牌、解禁被封车辆。

自上次滴滴顺风车空姐被奸杀案之后,滴滴推出“史上力度最大的整改”,但是据网友披露,滴滴整改后很快将对空姐案的致歉声明下线。这一次,愤怒的人们选择不再原谅,转而追问这个偌大的企业,除了满足资本噬血本性之外,社会责任感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