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在中國古代詩詞史乃至文化史上,有不少人物是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比如說屈原是忠君愛國的象徵;鍾子期與俞伯牙則是高山流水知音的象徵;梁祝則是愛情自由的象徵等等。在漫長的文化史發展過程中,他們的事蹟已經超出了本來的範疇,而成為一種精神燈塔。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比如今天我們說到的這個詩人,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而關於他的詩文作品,我們更是耳熟能詳。因為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這個詩人,就是陶淵明。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陶淵明29歲的時候出來當官,也當了十幾年,但是仕途屢遭不順,所以最後撂下一句“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辭官歸隱,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家生活。在農家生活之時,他堅持詩詞創作,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尤其是他的一首組詩,寫出了他辭官歸隱的心情,還入選了我們的語文教材。且看: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顛 通 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這首詩的題目是《歸園田居·其一》,寫於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後。這首詩中有太多的詞句為我們所熟悉了,不如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寫詩人迴歸之思,“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農村生活場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寫農村生活氣息,都是有名的詩句。而最後的這句“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更是表達出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價值取向。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在這首詩的一開篇,作者就表達了悔悟的內心情感,“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作者並非官場中人,本來喜好的也只有自然的生活狀態。之前出去做官,真是“誤落塵網中”,而且三十多年都在為此苦苦奮鬥,今天看來,當真不值得!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寫詩人厭倦官場生活,開始嚮往新生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寫詩人對於農村生活的嚮往,要用自己的雙手打造自己喜歡的生活。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這是作者對於農村生活景色的描繪,頗有後世孟浩然田園詩的風采。陶淵明就是在這樣的農村生活中修身養性,對於外界勾心鬥角、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他表達了厭惡之情,如今來到這裡,一切都那麼親切,而他自己也可以長舒一口氣,“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29歲當官41歲隱居,留下膾炙人口詩篇,他是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燈塔

在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眼中,陶淵明就是一個精神燈塔。由於儒家文化的激勵,每一個士大夫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渴望能夠建功立業的,但是並非都能夠如願。所以如果仕途受挫,他們時常都希望能夠從陶淵明這裡找到精神慰藉。

雖然陶淵明留下的詩篇不多,雖然他的官職也不高,但是他給後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取之不盡。正如前文所言,在中國文化史上,陶淵明已經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