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清仓”国内地产后 李嘉诚家族首度回港买地:真要回暖了?

“清仓”国内地产后 李嘉诚家族首度回港买地:真要回暖了?

8月9日,港铁公司在半年业绩公告中透露,中国香港岛南区黄竹坑地铁站第三期项目由长江实业集团旗下附属公司建锋投资有限公司竞得。

这是李嘉诚家族自2016年以来首度回港拿地。在此之前,其曾因“清仓式”抛售内地和香港地产,并不断在海外加仓,一度引起“中国地产不行了”的猜测和恐慌。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李嘉诚停止在内地拿地,2013年开始大规模抛售内地和香港地产,转投海外基建和天然气、水电能源市场:

“清仓”国内地产后 李嘉诚家族首度回港买地:真要回暖了?

2013年以26亿元卖出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90亿港元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以30亿元售出的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2014年以14.4亿元转手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以57.5亿元出售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2014年出售已持股多年的的长园集团股权。

2015年以5.2亿元出售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以售价61.4亿元的价格,向卡塔尔投资局旗下全资子公司出售港灯16.53%的股。

2016年以200亿元卖掉长实地产在陆家嘴最后的自留商用物业——“世纪汇”综合体。

2017年,在香港“7折甩楼”,并以402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标志性”中环中心75%股权;甚至将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名字中的“地产”二字去掉,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更被外界推测为改弦更张。

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前前后后抛售的大陆资产折合人民币近千亿元,他的中国首富地位也被马化腾赶超。

有意思的是,2017年5月15日,相关媒体报道,自2017年开年以来,长实地产不断斥资回购股票。截至5月15日,长实地产共回购22次,花费资金高达36.9亿港元。同时,香港媒体曝出,李嘉诚再度参与香港地产项目的竞标。

令人更为惊讶的是,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显示,长实地产的誉天下(备案名丽来花园)地产项目于4月23日再次获批预售证。这是长实誉天下自2007年首次获批预售证以来获取到的第十一个预售证。

该项目坐落于顺义区天竺镇薛大人庄村,开发企业为北京长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此次获批预售许可证编号京房售证字(2017)36号,共获批15栋468套房源,准许销售面积66291.38平方米

据悉,本次长江实业集团旗下附属公司建锋投资有限公司的黄竹坑地铁站第三期上盖项目,是整个黄竹坑站发展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期,开发规模较前两期大将近一倍,且是黄竹坑站上盖唯一的商住开发项目。总楼面面积约150.6万平方英尺(约合14万平方米),其中近100万平方英尺(9.29万平方米)属于住宅楼面,可建约1200个住宅单位,住宅及商场车位则共约426个。除此之外,还将设一个50.6万平方英尺的商场。

“清仓”国内地产后 李嘉诚家族首度回港买地:真要回暖了?

港铁于6月21日起就黄竹坑站第三期物业发展项目,邀请有兴趣的发展商及财团提交发展意向书,共收到意向书36份,包括中信泰富、帝国集团、会德丰、华懋、鹰君、英皇国际、新世界发展、嘉里建设、爪哇控股、建灏地产、庄士机构国际、高银地产、泛海国际、南丰发展、远东发展、中海外及碧桂园等中港发展商。

然而,因体量庞大,截标时,港铁仅收到5份标书,为近4年标书最少铁路上盖项目。入围者均为实力雄厚的发展商及财团,如独资入标的新地、恒地及华懋,以财团方式竞投的新世界则夥信置、会德丰地产、中海外及嘉华国际。此外,更因久未涉足香港地产的李嘉诚家族回归竞标备受瞩目。

落锤后,不久前曾针对李嘉诚“跑了”的各种猜疑和指责,也随之拨云见日。

2018年以来,一线北上广等城市土地市场“逢拍必限”,在各层级投资者环顾四方、心无所住间,李嘉诚家族忽然“回归”,恰似一味“定心丸”,再次激起了对内地和香港楼市的新一轮期待和热情。

颇具玩味的是,长实集团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包括发展商于合作发展项目权益,但不包括农地及已完成物业)约1277.78万平方米。其中,有55.56万平方米位于香港,1177.78万平方米位于内地以及44.44万平方米位于海外。较2017年末,香港及内地土地储备分别减少0.18万平方米(2017年末55.74万平方米)、183.72万平方米(2017年末994.06万平方米),海外土地储备持平。

换言之,时隔半年,长实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土地储备实质是进一步下降了。

公允地说,不论是“清仓”还是“回归”,其实都符合李嘉诚“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的商业投资取向。

商业地产土地最高使用年限40年、综合用地50年,以香港中环中心为例,即便在中环地区租金水平屡创新高的背景下(截至2017年10月出售时,每100平方米写字楼租金为13.63万港元/月,较2015年增加5倍),按照33.85亿港元的年纯利,要赚足出售价402亿港元也需要近12年时间,加上距拿地年限18年(中环中心1998落成),还要除去每年的各种管理成本,土地使用年限都快到了,所以,落袋为安,算得上是明智的选择。

卖出附着在商业物业上的时间溢价,换取流动的资金,积极发展固定收入业务,谋求更加长期持续的发展及增长,是长实缔造长远价值之策略方针。转看李嘉诚在海外投资的资产,不难发现,大部分是稀缺的基建资源,不仅业绩稳定、回报有保障,而且风险极低,部分产业甚至还有国家背书,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安全持久的稳定收入,完全符合李嘉诚的家族利益。

长实集团2018年年中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净利润247.5亿港元 同比增长69%,其中出售投资物业收益117.59亿港元(占比47.5%),物业销售收益22.34亿港币(占比9%),物业出租收益38.8亿港币(占比16%),物业管理收益1.82亿港币(占比0.7%)。

也就是说,虽然目前长实地产业务多元化,但是物业销售仍是该集团的核心业务。

“清仓”国内地产后 李嘉诚家族首度回港买地:真要回暖了?

今次夺标,或是长实集团意识到在港的土地储备开始短缺,目前五个较成熟的住宅发展项目,近两年仅可提供约3000个单位,未及集团去年全年卖楼量,故实有迫切增加土储的意愿。

对于未来投资方向,长实集团在最新的半年报中提及,将继续审慎投资于可创造协同效益,并提供长期可靠溢利之环球优质资产。这一表述与近年来长和系转战海外的布局相符,不难让人联想到未来一段时间李嘉诚家族的投资目光都将更多集中在海外,进行多区域、多币种、多形式的跨境多元化配置。


(为方便读者交流和提供新闻线索,财经杂坛将成立读者微信群,不定期大咖群内分享观点,不定期红包砸来。有意者请头条私信。【财经杂坛】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