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盤錦興隆臺區用理論武裝奏響凝心聚力進行曲

讓老百姓更通俗、更方便、更深入接受黨的政策理論知識,一直是興隆臺區積極探索的課題,他們在工作實踐中鼓勵創新、大膽嘗試,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用理論武裝推進了全面發展。

一是巧謀善思讓宣講更有吸引力。“理論宣講怎樣才能更接地氣、有熱氣、聚人氣?”“如何引導群眾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具體問題?”興隆臺區給出的答案是:用靈活多樣的宣講形式吸引人,用鞭辟入裡的宣講內容引導人。

“使命神聖嚴治黨,責任重大敢克艱。夢圓特色新時代,不忘初心勇爭先。”這是振興街道幸福社區的“社區詩人”王寅州編的快板詞,他把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心得巧妙地結合到快板書中,在文化廣場活動上,社區黨員宣講隊以快板說唱的形式唱給大家聽,贏得了社區居民齊聲叫好。

有簡單的快板演出,更有複雜的情景劇再現。在興隆臺區剛剛建成的文化館小劇場,興隆農場組織排演的黨課情景劇正在火熱上演。活動現場,演出人員採用家書朗誦與情景表演相互配合的方式,聲情並茂地朗誦革命先輩們留下的紅色書信。通過誦讀這些飽含深情的紅色書信,穿越歷史硝煙,撿拾時代瞬間,重新感悟革命先輩的心路情懷。他們的精彩演出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在興隆臺區,類似的創新宣講層出不窮。而更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社區居民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24個字“栽種”在花園內,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濃薰陶。這個人就是惠賓街道迎賓社區居民張善巧。

他在自己認養的綠地上,打造出了“前有主題、後有背景、高低錯落、周邊圍合”的小花園,在花園中心種上了成片的太陽花,並在太陽花上修剪出了“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大字。張善巧的小花園成為了大人孩子經常光顧的“教育樂園”。

振興街道幸福社區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以“翰墨書初心”為主題開展活動,發動社區協會組織“幸福墨緣”的書法家,在象徵祖國山河一片紅的長卷上,揮毫潑墨,書寫心中最真摯的祝福。遒勁有力的大字,引來現場觀眾紛紛拍照留念。

豐富多彩的宣講有效推動了理論學習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如今,“理論變成家常話,黨的聲音進萬家”,在興隆臺區已經成為常態,群眾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黨的理論就在自己身邊,而且不經意間走入了每個人心裡。

二是有的放矢贏得群眾真心點贊。“面對群眾需求的多元化、特殊化,如何才能做好社區工作?”

2019年12月2日上午,興隆臺區創新街道鶴鄉社區,一場交流互動剛開始,大家就爭先恐後舉手提問,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遼寧省委宣講團成員、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正在對街道社區幹部所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闡釋。鶴鄉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吳晶晶說:“這次交流互動對我們社區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不僅使我們明確了方向,而且掌握了具體的措施辦法。”

“有的放矢”是興隆臺區開展理論武裝的又一鮮明特色,即是不僅僅要吸引群眾,更要引導群眾、教育群眾,讓理論教育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興隆臺區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宣講隊伍——離退休黨員幹部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宣講團,宣講骨幹全部來自區內有經驗和良好群眾基礎的離退休幹部和普通黨員,他們中有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的老領導,有一直紮根基層的社區工作者,有教書育人的老師。

幸福社區的退休老黨員李玉臣,他的宣講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題,總結了200多條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精華語錄,通過現場互動提問的方式,為在場黨員生動講解。他說:“我的目標是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講清楚、講明白,讓幹部群眾聽得進、聽得懂、能領會,讓大家廣泛參與、多多互動,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說一打道理不如講好一個故事。為開展好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努力做到既準確生動,又解惑解渴,每次宣講,興隆臺區宣講團成員都要結合典型事例和自身經歷,通過宣講解析問題,明確方向。宣講團成員、教師熊金梅在學校為孩子們宣講時,就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她說:“幾十年前,我們腳下是一個荒僻的小漁村。現在,我不僅住上了樓房,而且有花園般的居住環境,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這一切都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好制度、好政策,現在大家是不是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啊?”聽了她的宣講,同學們都拍手叫好。

2019年,全區各黨(工)委、黨組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社區書屋、文化服務站等陣地作用,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講活動。依託“學習強國”等微信網絡平臺,積極運用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學習宣講”等新興傳播手段,發揮“兩微一端”作用,採用微視頻、微課堂、微講座等形式,實現網上網下共享、線上線下互動,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大容量宣傳闡釋科學理論的宣講矩陣,增強了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截至目前,興隆臺區宣講團開展面對面、互動式集中宣講14場,直接受眾達2000餘人。與此同時,各黨(工)委、黨組書記帶頭到基層一線開展宣講近100場、直接受眾5000餘人。充分發揮“周恩義宣講團”引領作用,現已宣講200餘場,直接受眾達1萬餘人。

三是學用結合推動發展高質量。在興隆臺區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站)設立“大家來找茬”窗口,接受行政相對人和群眾監督,定期將檢查情況進行公示和反饋。

2019年11月13日早上7點,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鑽工村8棟D級危房被順利拆除,消除了安全隱患。

推動理論武裝不斷深入,興隆臺區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興隆臺區共梳理專項整治問題604個,通過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等方式解決問題562個,出臺整治措施267個,建立完善長效機制80項。

為把問題找準、找實,興隆臺區組織全區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針對部門薄弱環節和群眾關切問題,精選出280個調研課題,涵蓋經濟、民主法治、文化等6大領域,從“小切口”入手,撰寫調研報告。建立32個區“四大班子”和科級班子主題教育兩級聯繫點位,通過上門走訪、蹲點調研、座談交流、上專題黨課等方式,深入基層和分管領域聽民意、找癥結,累計調研800餘次,發現問題1065件,收集意見建議1110條,建立調研工作臺賬500餘個。

為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興隆臺區對全區“三級”政務服務窗口進行規範統一,推進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高頻聯辦事項辦理環節減少30%以上。變審批服務為審批任務,推動一般建築類工程項目實現75個工作日無理由辦結;將23項行政審批事項改為商事登記後置審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現“證照分離”,創造了5個小時完成企業開辦全部手續的“興隆速度”。

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通過抬高理論維度,推動具體問題有效解決。針對群眾關注度很高的教育問題,興隆臺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完成區管校聘165名校長和170名中層幹部聘任;新建、擴建公辦幼兒園5所,新增學位1620個;完成實驗小學、渤海二小和鼎翔學校改擴建,統籌全區學校佈局,啟動霞光府學校建設,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佈局更加合理。針對環境保護方面問題,興隆臺區嚴控秸稈焚燒,取締燃煤鍋爐8臺,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8微克/立方米;嚴格落實河長制,持續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建成糧家、胡家小型汙水設備,啟動南外環清淤,鼎翔、曙光兩個汙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完成垃圾收集清運2萬噸,資源化利用完成0.62%。針對就業再就業方面問題,興隆臺區推動盤錦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對外開放,引進人力資源服務企業23家,構建了“公益+市場”人力資源服務新模式。全年新增就業96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針對社會民生問題,興隆臺區深入開展精準幫扶,低保標準由每人650元/月提升至696元/月,全年累計發放慰問金以及各類低保配套資金1396萬元。新建、改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9家,完成6個社區辦公用房標準化建設,基層服務群眾能力得到提升。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甲醫院共建醫聯體,完成醫師下沉,分級診療體制全面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