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农村退耕还林现象?

话三农


风儿悠悠,为林解忧!专注回答林业方面问题,欢迎关注!

如何看待农村退耕还林现象?

相信问题所述的“退耕还林”不仅指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更是泛指农民自行将一些边远、荒芜、闲置的耕地陆续栽种上树木,不再耕种的现象。

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环境的作用毋庸置疑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改善修复生态的作用毋庸置疑,简单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下。

  • 保持水土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耕地都是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这类土地在耕作过程中反复破坏土壤表层,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形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雨水裹挟,注入江河。其造成的损害首先是土壤肥沃的表层土被侵蚀,土地越来越贫瘠,直至无法耕种;其次大量泥沙淤积沟渠河道,容易阻塞泄洪,诱发洪涝灾害。而实施了退耕还林,这些损害将不复存在。

  • 涵养水源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有一类耕地,那就是坡度15度以上的重要水源地的源头和中上游沿岸。大家知道,森林具有储存水的功能,有句俗话叫“山上栽了树,好比修水库”就是这个意思。

将重要水源地的源头和中上游沿岸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以后形成的森林,在出现强降水过程中能大量吸收储存大量雨水,减少洪涝灾害,在久旱无雨时能够缓慢释放储存的雨水,缓解旱情,补充江河水流,一举两得。

  • 防风固沙

在西北工作生活的人都知道,干旱少雨的坡耕地,持续耕种以后,土壤肥力下降,粘性减弱,一遇大风天气,耕地表土就会被狂风吹起,形成沙尘。而退耕还林栽种树木以后,由于树木根系的固定作用,加上树冠减缓风力强度,能有效的防风固沙,避免风扬沙尘,形成恶劣的“沙尘暴”天气。

农民自行“退耕还林”是“市场调剂”的结果

至于农民自行将闲置、荒芜的耕地“退耕还林”栽种树木,风儿认为是一种“市场调剂”的结果。

首先是农产品价格过低,导致农村耕种田地挣钱难,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补贴家用,家里仅剩下老人小孩,缺乏劳动力,边远的土地自然闲置荒芜。

其次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本色,眼巴巴的看着田地闲置荒芜,深感惋惜,大多利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的空闲,栽种上果树、绿化树、用材树等,多少能产生一些收益,心里踏实,睡觉安稳,也避免乡里乡亲笑话自己“太懒”,连田地也荒芜了。

最后还有一些农村“小能人”真的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利用耕地栽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中药材、果树、速生树等,能产生高于种植农作物的收益,也不失为一种勤劳致富的范例。

其实,农民自行“退耕还林”的初衷是减少土地荒芜,增加经济收入,但只要是种植树木,对环境的改善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森林自身不仅具备经济价值,而且具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美化家园等等作用。

森林,只要它存在,无论您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会具备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功能。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无论是国家的生态工程还是农民自行“退耕还林”,都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生态效益,还能产生社会效益。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从你我做起,您认为呢?


基层林业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退耕还林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在我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坡耕地退耕还林,另外一个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的部分省份就开始实施这个政策,除了国家的支持,各地人民也积极响应!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已经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超过4亿亩;范围涉及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5亿农民。



说到这个,估计靠河边的人最了解,每当雨季来临,从山上流下来的水的多少和浑浊程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生态了。退耕还林在部分人看来是没多大作用的,但是也许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树木在灾害来临时的作用多大。

总之有关利于生态的,我都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