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來秦皇島,講標準化

來秦皇島,講標準化

來秦皇島,講標準化,好像聽起來不怎麼搭界,但想想秦皇島的歷史傳說,還是蠻搭的。兩個傳說,也能通俗滴說清什麼是標準化。

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怎能不想長生不老呢?便來碣石求仙丹,仙丹這東西本來就是不靠譜的事兒,聽說什麼能長壽,便放到裡面,每次都不會一樣,何況還是給秦始皇一個人吃的。

仙丹自然不能做出標準,既不能共同使用,也不能重複使用,關鍵還得保密,自然不符合標準的基本要求。

折騰了很久,一直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還是不死心,就在出巡北疆的時候,派出了知名的方士盧生再次出海尋訪仙人。最後盧生總算沒死在海上,安全回來,可沒有長生不老藥,如何交差?盧生有準備,雖然沒找到長生不老藥,卻為皇帝帶回一本寶書《錄圖書》。秦始皇翻開一看,看到一句五字讖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聽後大驚失色,便下令修長城。徵用50萬民夫,用了五年,終於修成了萬里長城。50萬民夫中,就有孟姜女的老公範喜良。範喜良終因勞累過度,死在了長城腳下。

來秦皇島,講標準化

孟姜女千里尋夫,卻只見到了丈夫的屍骨。便悲痛欲絕,大聲痛哭,結果哭倒了30里長城。我們從明朝往前看,秦長城的質量也差了點。按照現在的專業術語,就是沒有按照標準做,沒有對民夫進行必要的培訓。

明太祖朱元璋也修過長城,那長城修的,再也沒人能哭倒過。剛開始修長城的時候,牆磚從尺寸大小到材質硬度,也不統一。明太祖著急啊,雖然沒年過什麼書,但也知道孟姜女的故事。

來秦皇島,講標準化

從洪武10年,朱元璋下令,所有修長城的工匠必須到南京官窯進行培訓,並且統一了燒製規則,最重要的是,在每塊磚上都要刻上製作者的名字。檢查監督和不斷提升,原來朱元璋同學就開始做了。

到後來,從尺寸、到質地都進行了統一,牆磚長44--48公分、寬22--24公分、厚11--13公分,大家必須嚴格按照這個做。質量得到了保證,工期也大大縮短。

清朝很多建築,都是按照朱元璋的做法做的,統一標準、加強培訓,建立質量追溯制度。

正是有了標準化,才使明朝的長城保持至今還完好,這要感謝朱元璋,我們應該給他老人家冊封一個名號:標準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