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来秦皇岛,讲标准化

来秦皇岛,讲标准化

来秦皇岛,讲标准化,好像听起来不怎么搭界,但想想秦皇岛的历史传说,还是蛮搭的。两个传说,也能通俗滴说清什么是标准化。

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怎能不想长生不老呢?便来碣石求仙丹,仙丹这东西本来就是不靠谱的事儿,听说什么能长寿,便放到里面,每次都不会一样,何况还是给秦始皇一个人吃的。

仙丹自然不能做出标准,既不能共同使用,也不能重复使用,关键还得保密,自然不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

折腾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还是不死心,就在出巡北疆的时候,派出了知名的方士卢生再次出海寻访仙人。最后卢生总算没死在海上,安全回来,可没有长生不老药,如何交差?卢生有准备,虽然没找到长生不老药,却为皇帝带回一本宝书《录图书》。秦始皇翻开一看,看到一句五字谶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听后大惊失色,便下令修长城。征用50万民夫,用了五年,终于修成了万里长城。50万民夫中,就有孟姜女的老公范喜良。范喜良终因劳累过度,死在了长城脚下。

来秦皇岛,讲标准化

孟姜女千里寻夫,却只见到了丈夫的尸骨。便悲痛欲绝,大声痛哭,结果哭倒了30里长城。我们从明朝往前看,秦长城的质量也差了点。按照现在的专业术语,就是没有按照标准做,没有对民夫进行必要的培训。

明太祖朱元璋也修过长城,那长城修的,再也没人能哭倒过。刚开始修长城的时候,墙砖从尺寸大小到材质硬度,也不统一。明太祖着急啊,虽然没年过什么书,但也知道孟姜女的故事。

来秦皇岛,讲标准化

从洪武10年,朱元璋下令,所有修长城的工匠必须到南京官窑进行培训,并且统一了烧制规则,最重要的是,在每块砖上都要刻上制作者的名字。检查监督和不断提升,原来朱元璋同学就开始做了。

到后来,从尺寸、到质地都进行了统一,墙砖长44--48公分、宽22--24公分、厚11--13公分,大家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做。质量得到了保证,工期也大大缩短。

清朝很多建筑,都是按照朱元璋的做法做的,统一标准、加强培训,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正是有了标准化,才使明朝的长城保持至今还完好,这要感谢朱元璋,我们应该给他老人家册封一个名号:标准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