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如果你還在石油、電網、電信、銀行上班,你明天要擔心什麼?

近日,美國花旗銀行對全體21萬員工發出警告:計劃未來5年內將使用機器人自動操作,取代1萬名技術和操作崗位員工。理由很簡單粗暴,相比員工,機器人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並且一週7天24小時無休。

如果你還在石油、電網、電信、銀行上班,你明天要擔心什麼?

事實上,機器人取代員工的進程早已在進行中,根據《金融時報》的統計數據,從2007到2017年間,世界前十大銀行的8家有近6萬員工被裁員。

具體到國內,2017年一年內,國內五大國有銀行員工數量共減少了2.7萬人,其中建設銀行減少了9861人,工商銀行減少了8701人,農業銀行減少了9391人。雖然中國銀行員工增加了2233人,但這是在其大量儲備IT人才和專業人才的背景下實現的。

其實不光是銀行,幾乎所有傳統行業都在面臨同一個衝擊——隨著科技在近幾十年來“變態式”發展,蘋果、谷歌、阿里、騰訊等國內外科技巨頭在過去十多年裡的異軍突起,以創新模式和理念,深刻地改變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產業結構,引發了產業大洗牌。

傳統產業大洗牌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收購、吞併、倒閉頻繁發生,而無論是被收購、倒閉還是勉力慘淡經營,對員工而言最不願意直面、但卻是最可能發生的現實就是——裁員。

還是以花旗銀行為例,作為擁有超過200年曆史的銀行業巨頭,花旗銀行在2017年度虧損超過67億美元,事實上,這與市場策略、業務產品等經營層面的關係已經不是太大,這是落後的舊有模式和先進的創新模式之間的矛盾,甚至可以說是傳統世界和數字化世界的矛盾,所以,大的趨勢就是如此——3000多員工的支付寶就能對擁有幾十萬員工的金融巨頭髮起強烈的衝擊——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幾乎每天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發生。

那除了銀行業,還有哪些行業是重災區呢?很簡單,以IT為核心的機器人擅長的是簡單、重複、可計算、可量化的工作,所以,正在從事這樣的工作的人們需要警惕了。

時間倒流到十年前,我剛大學畢業,當時最熱門、最吃香的是什麼企業呢?毫無疑問是石油、電網、電信、銀行,還有傳統的報業,我記得當時中國移動連續很多年成為國內畢業生最佳僱主,當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專場招聘會只在最牛逼的學校裡開,各種銀行的宣講會現場連地板上都坐滿了人,我參加的一次南方日報的校園招聘,參加筆試的就有七八千人。十多年過去了,到今天,中國移動已經招不到一流學校的學生了,兩桶油的神話也已經不在江湖流傳,國家電網聽說待遇還很不錯,但已經吸引不了金字塔頂端的人才,今天的大學畢業生更向往的是阿里、騰訊、百度、華為、京東、今日頭條、小米、美團、網易等等泛IT/互聯網企業。

如果你還在石油、電網、電信、銀行上班,你明天要擔心什麼?

找不到優秀的人才,對傳統巨頭來說是其推進創新轉型的一個瓶頸,靠固有的人才體系是無法走向更好的明天的,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上述的石油、電網、電信、銀行,還有傳統的報業,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積攢”了大量的人才(如果到今天還算人才的話),一旦裁員無可避免地發生,這些行業、企業無疑將成為“重災區”——

國家電網員工數量高達186萬,南方電網員工數量30萬,二者合計216萬;

中國石油員工數量145萬,中國石化員工數量64萬,二者合計超過200萬;

農業銀行有51萬員工,工商銀行有46萬員工,建設銀行37萬,中國銀行31萬,交通銀行9.3萬,五大行合計共有175萬員工;

中國移動44萬,中國聯通26萬,中國電信29萬,三大電信運營商合計超過100萬。

對於上述行業的員工而言,情勢就不是太樂觀了,以電信運營商為例,當前運營商員工中一大半是營業廳客服人員、10086外呼人員,一部分是各省市縣市場營銷人員,一部分是網絡建設、維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坐辦公室營營役役的PPTer,這些人員的工作無疑就是機器人最擅長、最輕易替代的。

其他行業的情況基本類似。過去十多年時間裡,這些巨型企業憑藉高大上的企業品牌以及穩定的收入福利,招攬了大量的人才,甚至大部分是當時社會上一流或接近一流的人才,但是十多年時間過去了,當時的天之驕子在寬敞明亮窗幾明淨,但壓抑沉悶一成不變的辦公環境中,早已被日子消磨成一塊毫無稜角的石頭,他們掌握的能力、發揮的價值、深諳的規則、生存的技巧都與他們賴以生存的體系深度捆綁在一起,一旦他們賴以生存的體系崩塌,他們估計只能被埋藏在廢墟的瓦礫裡,連呼救的慾望都沒有。

如果你還在石油、電網、電信、銀行上班,你明天要擔心什麼?

如果你在石油、電網、電信、銀行上班,如果你正在從事著那些簡單重複的辦公室工作,你是否擔心明天的太陽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