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外企好像已经越来越被中国年轻人抛弃了,互联网企业更受欢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郑恩君


不是外企不行了,是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强大了。

2000年,互利网科技,中国的企业一直走模仿的道路。

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都在模仿海外的新闻网站雅虎。QQ模仿MSN,甚至阿里也在模仿ebay 。

但是现在,CHINA copy 发展到 copy China。

如今,微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工具,而支付宝也在引领移动支付。

中国庞大的人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 全面引领全球。

QQ打败MSN,淘宝打败eBay,京东追赶亚马逊,滴滴打败了Uber。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超过海外企业。

发生这样的事件,有几个原因:

1、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人口13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红利依旧存在。

2、全球互联网中,中国互联网相对封闭,比如谷歌、UBER无法及时进入中国,比如直播、共享单车、今日头条的模式,保证了其领先的模式。

3、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速速快,比如支付宝进攻东南亚,微信在全球迅速推广,今日头条全收收购。


4、外企在中国水土不服。外企核心总部在海外,只是把中国当做一个分部。海外的管理文化,和中国的管理文化完全不一样。这导致海外成功的模式无法复制到中国。

5、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中国人创富的欲望压抑了几十年,现在日夜都在燃烧,激起每个人的创富欲望。


如果您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懂财帝


大家好,我是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我觉得与其说外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了,更应该说是外企已经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了,因为虽然我没有外企经历,但是有几位朋友在外企工作几年后纷纷觉得企业文化适应不了或者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不合拍等相继离职,而离职并不是自己主动辞职,甚至我感觉是被人家外企嫌弃后不得已才离开的,所以那些真正的优秀的,比如专业过硬而且外语挺好的优秀人才往往留在了外企,但是那些得过且过而且抱着混日子态度的年轻人压根就没法在外企混下去,所以我觉得外企被抛弃,而是更多年轻人被外企所抛弃。

那么说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去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说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阿里和腾讯以及甚至华为的带动,大家总觉得互联网企业高大上而且工资也不低,但是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跟风的表现,不知道大家看过华为任正非在200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演讲没有,当时会场内全国两院院士齐刷刷的坐着,很多领导人也都在,华为的任总跟大家报告说“现在的时代科技进步太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而华为已经感到迷茫,甚至找不到方向”。说实话我当时通过新闻看到这样的表述是很震撼的,而后任总开出的药方,就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但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主要在于年轻人,尤其这次中兴虽然解禁已经恢复正常业务了,但是作为年轻人来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受到一些警醒呢?所以,互联网企业固然高大上,固然工资高,但是基础科学领域成果和技术都相对薄弱,亟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去注入新鲜的力量,但是很可惜,我们很多年轻人就是喜欢跟风甚至弯道超车,而不愿意扎扎实实去坐搞学术研究的冷板凳。

当然,相比传统很多企业来说,现今互联网企业的确发展很迅速,甚至借助资本的力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这也很符合现在很多年轻人迅速发家致富甚至不惜投机取巧的心理,但是年轻人一旦少了踏踏实实做实业,认认真真干事业的劲头,那么这个社会终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抛弃人家外企,人家能不抛弃你就已经很不错了;也不要动不动就非互联网企业不去,要知道你去了也是要用业绩说话而不是混日子的;更不要想着贪图安稳一定要考公务员去国企才行,要知道作为年轻人来说,年轻就是资本,就是希望,而一旦连这点资本也放弃了,那一辈子差不多也就那样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快予以回复。


九品职麻官


  • 首先,纠正一下,外企不是被中国年轻人抛弃的,是被中国的日益增长的经济抛弃的;

  • 其次, 外企是被马云高速发展的电商经济和任正非创立的华为手机独霸世界的威力抛弃的;

最后, 外企被更多的中国创业者改变了命运的经济抛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知道, 在外企上班会很闭塞。接触的都是国外的人和事情, 处理的也是和他们的交易;但是我们有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所以, 一直在外企上班还好, 但是一旦离开外企了, 你将何去何从?在退一万步说, 说句不好听的话, 外企倒闭了或者撤离了, 你的未来怎么办?

可能大家会想 ,你考虑的真多, 不在了再找第二家呗,但是,你看什么行业。我最早打算离开外企的时候, 就是考虑到, 如果哪天我不在这家公司做了, 我还能做什么, 但是那个公司是美资公司做鬼节产品的。每年到了万圣节的时候, 我们就是拼命开发鬼节的衣服和面具,还有假发和假睫毛等等。。。。搞得那个时候都不知道怎么买衣服了!
后来一场金融风暴来的时候, 就是雷曼兄弟倒闭的那场经济危机,忘记是那一年, 大家可能记得。 波及了多少企业和外汇的价格。我只知道,我去验货的时深圳多少家大厂都倒闭了。。。看了令人心痛!

工厂也是, 因为美元暴跌的原因, 亏得一塌糊涂, 尤其是对于利润不高的订单, 那次变动真的让多少厂家陷入困境?

所以, 那次经历之后, 我就考虑, 如果我不在这家公司做, 我回去还能做衣服吗?我还会做人的衣服还是鬼的衣服?我做人的衣服, 中国人和我周围的朋友都能, 能宣传。能找我做。但是我只会设计和做鬼节的衣服, 试问几个会来购买和定制?这样每天都思考这个问题,逐渐对外企萌生了退意。。。

除了说我的个人意见和经验外, 我们在看看中国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十年前人们垂涎三尺的外企被中国人抛弃?

1 网络的发达和普及, 让国人打开了事业和拓宽了眼界;

2 电商的崛起, 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络创业, 成本低,没有门槛;让更多有才华每天资金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传奇;

3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知道为自己国家效力才是王道;

4 90后的小能人, 祖国的后代, 出生在高速发达的经济浪潮顶端, 接触的也是搞科技的信息时代, 能通过科技为自己找到容身之地;

5 一胎计划, 让国人更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开发,所以, 这一代的年轻人不会像改革开放初期 的前辈!那个时候大家为了钱什么都干的年代; 而现在是给了钱也不干的佛系青年。。。

大概说一些 更多的事情在外企干事的朋友都知道了 无需多说。同样这两年自媒体的兴趣, 很多三农和临时工的打工仔, 都在自媒体这条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生活方式。

以上是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希望大家评论交流,探讨更多这类问题。我是GEE时装搭配师,欢迎关注。


搭配师Amy


27岁,外企两年半,辞职。

符合答主提出的人设,来回答一下。

首先,我爱吃,公司是食品公司,工作经常遇到各种好吃的。幸福感很强。

其次,我爱沟通,岗位是媒介,日常就是跟各路媒体、广告公司、销售沟通、以及公司内部同时沟通。也挺开心。

再次,我热爱团队作战。对接的同事、项目部、同组的同事都经过了磨合期,大家合作非常密切,互相坦诚,沟通顺畅,流程清晰。工作两年半以后基本上不存在沟通问题也不用畏畏缩缩。

一切都那么的完美,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好。

但是还是选择了辞职。

因为·····穷·······工资真的好低好低好低好低。

然后公司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未来三年内也不会有晋升的机会了。眼看着学妹学弟的工资都要比自己高了,出差北京学妹都不让我掏酒钱了,非常的尴尬和心痛。

于是选择了离职,毕竟海负担着房租,社交和自我形象的日常开销越来越高,工资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基本消费需求——我都不敢指望买车买房,就是正常出门就行,都赶不上。

所以跳槽。

在之后的工作我一致都磕磕碰碰,因为企业文化难以融入,这让我很惆怅,所以蹦出来尝试做了半年的全职代购。

艾玛,累死我了。客服采购发货都一起自己扛,完全没法休息,同样赚两万块,还是上班舒服啊,想赚三万块,必须有小伙伴才行,但是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于是只好一人我发货累。真是每次发货就能脱一层皮。

最近又倍儿想上班了,不过年后才比较方便找工作,休息的这段时间,就用来研究悟空问答了,这就是我为何今天能够频繁答题的原因。

外企不是被中国年轻人抛弃的,外企是被强大的互联网和电商体系改变的。

之所以进外企就是因为外企有一整套严谨的规章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流水线上严密合适地运行。这样生产出来的人,严谨、高效、讲规矩,有礼貌。平台给予的是团队的支持和项目的机会。

互联网出来了以后,没有了信息的壁垒,即便是没有组织,个人能力只要强,也能够接到单,所以渐渐出现了5-10人的小团队,再渐渐发展成为中型团队。工作量一样,收入比以前多很多,也不用顾及人事关系,只要努力,收入有无限可能,何乐而不为。

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给了年轻人更多更有趣更广泛的世界,外企倒像是传统企业了。

时代在进步,连搜狐 网易 新浪 腾讯四大门户都被称为传统媒体了,如果还守着外企,那就是接盘侠了。

只要努力,就有机会。互联网时代,要相信这点。


胡小V6


想当初毕业的时候(2007年),能进外企工作,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每次外企校招或者开宣讲会,那个场面那个人气可真是旺!外企在当初的毕业生看来,工作比国内企业更具挑战性,氛围更为人性化和有活力,晋升和培训制度更完善,工资也更高,能进入外企锻炼了几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有极大的帮助,跳板可以跳得更远。所以,外企成了众多莘莘学子心目中的香饽饽。

近年,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腾讯、百度等等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许多人把目光投到了这些更加顺应时代的企业上。外企一些优良的制度与模式渐渐被借鉴到了我国本土企业中来。

我国本土的企业发展迅速,新兴的产业也备受青睐。互联网企业的高效和创新性以及高收入更是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在利益分配问题上,许多创业互联网公司更是以共享利益的模式吸引了更多有为的年轻人去勇于尝试。

此外,互联网与生活息息相关,各行各业涉及到互联网的比重相当大,换句话说,互联网崛起与发展带动了工作岗位的增加和就业范围的拓展。

说到底,并不是年轻人抛弃了外企,而是年轻人的选择的机会多了,他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最火最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事业而已。

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去过不少企业,对于这个话题有一些发言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企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竞争力,年轻人当然愿意去更有活力的互联网企业和民营企业。


先说大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地方早已超越了西方。今天无论是去日本,还是欧洲,甚至是美国,看到的都是“昔日的辉煌”。以前好不代表现在也好,发展也讲一个相对速度,相比起中国,许多西方国家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或倒退。以美国为例,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大桥以及高楼大厦)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和现在的“中国速度”比起来,许多西方国家都是在吃老本。


企业是国家实力的缩影。外企曾经是收入高、福利好的代名词,90年代末,2000初的时候能进外企还是一件很风光的时候。但是这些年,中国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BAT,出现了无数的民营企业,慢慢地把外企给比下去的。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外企往往是海外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分支机构,是它在全球布局的一颗棋子。对于外企员工而言,本质上承担的是执行者和螺丝钉的角色,真正的决策权和核心利益永远是掌握在海外总部那些老外手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外企工作往往有“天花板”的原因。


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员工承担的往往是创业者的角色,前期同甘共苦,有了成绩共享利益。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互联网企业显然比外企更有奔头。


坦率地讲,现在愿意去外企的人,许多是抱着“养老”的心态,或者长期在外企已经习惯外企氛围的职场“中老年”。对于90、95后的年轻来说人,他们更追求自我实现,不愿意每天被人指挥做这做那,互联网企业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高挺观点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吴苡婷


这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女儿同学的父亲在上海的可口可乐公司工作,有一次聊天,他说他们公司远不如过去那么效益好,那么风光。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追赶上来了。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用市场换技术,而且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所以当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薪资低廉,很多外企把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了中国。当时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外企是一件特别风光的事情,记得我当时2001年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谁要能够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是很令人羡慕的,特别是跨国企业的工作,大家都会此人非常厉害,收入高,待遇好,进了这种公司就是有身份的白领。当时大学的招聘会上,这些外企都是座上嘉宾,他们在大学里召开招聘宣讲会时,会场总是拥挤不堪,而当时的民营企业是成绩普通的学生才会去的,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前途。



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学到了外企的精髓,也融合了自身的特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实力不断攀升,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今日头条等一批中国本土企业不断崛起,现在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最热门的就业单位换成了中国的一批互联网企业,收入高,待遇好,进入这些企业年薪几十万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今年以来,我国各地还出现了抢人大战,很多民营企业都瞄准了优秀人才,希望收于麾下。这也能够预示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突飞猛进,中国企业在不断崛起,竞争力不断攀升。


而有些外企公司也逐渐离开中国,把一些低端生产领域转移到了东南亚等一些欠发达地区进行生产,降低人力成本。


科坛春秋精选


不是外企被抛弃了,而是在这个时代,互联网企业仿佛更贴近时代的节奏,给人带来更多的便捷,走在科技前沿。换句话说,互联网企业借用网络时代的良机,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去互联网企业谋生。

再看看题主的问题,哎...外企其实并没有被中国年轻人抛弃啊,倒过来说,或许更多的是外企抛弃了中国年轻人,因为站在小编的角度看,其实互联网企业和大多的外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个人印象里,外企大多数是都是搞技术搞研究的,而互联网企业就是搞那些人民大众常用的那些东西,容易获取利润,特别是互联网便利的这个时代,支付宝,微信点一点就完成了一项交易。

都说中国人最多,中国大学生也最多,而在众多的大学生里,又有多少个是真正的为技术做贡献的,普通的一个大学生进去外企,人家都不一定会要。换句话说,外企可能越来越抛弃了中国年轻人,因为真正有才能的年轻人在十几亿的人口里也是少之又少。

至于互联网企业更受欢迎,这倒是真的,在这个互联网移动支付盛行的今天,进入互联网企业不免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所以,与其去外企搞技术搞研究动头脑,大多数人或者说是大多数年轻人当然会选择获取利润迅速的互联网企业。毕竟互联网企业现在是面向全球,十几亿的人心所向,再加上外企的门槛岂是一般人能进去的,所以大概是因为这些,年轻人们就弃了外企吧......


镁客网


这涉及两个经济问题,一是中国本地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新兴经济的广受青睐。

外企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确靠着名气大、管理规范、收入高、世界化培训学习机会,使得毕业生趋之若鹜,的确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外企给我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部分外企没有与时俱进,观念和管理开始落伍,比如当时手机行业名声显赫的诺基亚、电子行业第一梯队的日本公司等,纷纷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导致员工收益节节下跌,不再是人们羡慕的对象。

互联网行业由于它的效率和高收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首先互联网是轻资产投入公司,账户上一般都会有大量的现金流,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员工年终奖都是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月的薪水,令年轻人羡慕。

还有就是互联网的文化使得年轻人价值观很好地融绩效考核合,创新、考核制度清晰,还有趣味性较强,这些都符合年轻人的特点。自然喜欢的东西你就不会很辛,因为互联网产业才是未来!


王红英金融投资教育


因为大部分的外企都是制造业,在之前国内制造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企业福利待遇较好,发展较快,工资也较高,因此受到了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但是现在实体经济衰落,而地租占据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位置,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的外企效益下降,不断减少福利人员负担,有些连办事处也取消了。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比较快,再加上由于法规政策一些互联网大公司在在国内的经营并不如意。

而年轻人是最敏锐的,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感知到世界的变化,他们去的地方往往都是今后几年内比较赚钱的行业,互联网正是这样的行业,他充满了变化,需要人不断的学习,年轻人的活力学识在这个行业更容易出头,也更容易打破级别年龄的限制,这是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年轻人特征的。而且这个行业也适合年轻人去打破阶级壁垒,所以年轻人大批进入这个行业并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