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熟知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袁紹是漢末北方霸權的主要爭奪者,二者是你死我活的對頭,最後是官渡一戰,曹操的完勝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地位,袁紹最終一蹶不振,最後鬱鬱而終。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曹操和袁紹二人早年關係不錯,如果沒有袁紹,曹操的霸業甚至是難以起步的,可以說是袁紹一手扶植了這個自己最強大的敵人。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袁紹VS曹操

董卓作亂之後,袁紹和曹操都起兵反董,根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

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從這番霸氣對話可以看出,袁紹的戰略意圖很明顯,而且野心不小,佔據河北地區,再以此為根據地,渡河而南,最後奪取天下。袁紹不但如此策劃,也是如此行動的。當他與董卓在京師洛陽決裂之後,不投其他地區,而是直奔河北。在討伐董卓的戰爭後不久,袁紹就從韓馥手裡奪取了“民人殷盛,兵糧優足”的冀州,實現了戰略的第一步。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袁紹

曹操在這番對話中沒有說出具體的計劃,反而站位很高,說要“以道御之”。曹操和董卓翻臉之後,“變易姓名,間行東歸”。曹操並沒有回到曹氏老家沛國譙縣,而是去兗州的陳留,在那裡招募軍隊,反抗董卓。兗州地區的世家大族代表鮑信曾經給曹操一個建議:“且可規大河以南,以待其變。”

曹操投奔了陳留太守張邈,其實就是打算以河南為根據地,爭衡天下。袁紹經營河北,南爭天下,與袁相反,曹操則是“規大河以南”,等待時機。這樣一來,二者是初期是相安無事的,甚至還是可以互相配合。在陳留,曹操依靠張邈和當地有勢力的人衛茲的助力,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但是,後來不久的汴水一戰,曹操這支部隊被董卓大將徐榮大敗,衛茲戰死,曹操也為“流矢所中”,僥倖逃得一命。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曹操

後來,曹操和夏侯惇去揚州募集一支四千餘人的軍隊,但北返途中“士卒多叛“,收集殘兵僅存一千多人,進駐河內。曹操這時候勢力非常弱小,只有一個奮武將軍的空頭官銜。沒有地盤又沒有軍隊的曹操,得到了袁紹不小的幫助。謝承《後漢書》中記載:

袁紹以曹操為東郡太守。劉公山(劉岱)為兗州,公山為黃巾所殺,乃以操為兗州刺史。

曹操在袁紹的支持下,先當了東郡太守,原先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所殺之後,袁紹又讓曹操當了兗州刺史。既取得兗州州這樣的地盤,又擁有較多的軍隊,從此,曹操逐漸開展了他的“規大河以南”的既定策劃。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兗州在哪裡

東漢末年,屬於兗州管轄的有八個郡(國):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包括今天山東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的東部,這是一個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州。曹操手下的智囊荀彧曾經對他有這樣一番建言:

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

曹操創業初期,沒有地盤沒有軍隊,袁紹卻做了日後肯定後悔的決定

荀彧

荀彧將兗州之於曹操的意義比作漢高祖的關中、光武帝的河內,都是奠定霸業的基地。荀彧更進一步申論了兗州的重要性,認為黃河、濟水所流經的這一地區,“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屬於“天下之要地”。荀彧這個意見是符合實際的,一也符合曹操的既定策劃。

設想一下,沒有袁紹的支持,曹操能得到兗州這塊地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