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19日,冯玉祥决心反戈一击,命令鹿钟麟部星夜回师,占领北京。22日晚上,鹿部从安定门进入北京城,包围了总统府。占领电话局,电报局和火车站,不费一枪一弹就控制了首都。

10月25日,冯玉祥在北苑召开军政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军,并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4年11月3日,国民军对将驻守景山,故宫的守卫部队缴械。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载沣为了稳固逊帝溥仪在皇宫中的“特权”。他亲自前往南苑军营,劝说冯玉祥不要逼宫,冯玉祥对载沣的所请摇头拒绝,溥仪接下来又派出自己的老师陈宝琛继续游说冯玉祥,可是一样被拒绝。

1924年11月5日,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领着20多名军警察,直奔紫禁城,当时,清室正开召开“御前”会议,听说鹿钟麟前来逼宫,内务府大臣绍英急忙出迎,鹿钟麟将新制定的《清室优抚条例》往绍英手中一塞,然后从怀中掏出了两颗炸弹“光光”两声,丢在“御前”会议的桌子上,鹿钟麟看溥仪还在磨蹭,当即对手下命令道:“告诉外边,事情还在商量,先不要开炮放火,再延长20分钟!”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溥仪闻言,吓出了一头冷汗,他急匆匆地领人出宫,他先在天津静园住了一段时间,然后跟随着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去了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

苏联出兵东北,日军全面投降,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擒获,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溥仪被押往苏联的赤塔等地。1950年8月1日,苏方将溥仪交给中方,随后溥仪在抚顺,开始了长达10年的改造生活。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按照清室优待条件,其实一直是住在故宫里继续当他的宫中“小皇帝”的。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修正清室优待条例以后,溥仪才从事实上成为法律上的一个普通公民。

溥仪在故宫里当他的“小皇帝”,似乎是早有打算,他经常借由两个兄弟每日清晨伴读的机会将宫内的国宝偷偷转运出来。私藏或变卖。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从离开北京到天津再到长春任伪满洲国皇帝,从抗战胜利到出逃失败沦为阶下囚,这期间,故宫中流失的国宝一件接着一件遗失,最终只有少量的珍宝字画被溥仪用一个黑色皮箱偷偷留在身边。

溥仪偷出故宫的国宝里,独独有一件田黄三链章,溥仪一直贴身带着,可以说,这是一件带着清代两代帝王体温的珍宝。

1950年7月,溥仪被遣送回国,正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溥仪决定将这件珍宝捐献给国家,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自1924年溥仪将其带离出宫,辗转日本、天津、长春、苏联,最后再回到故宫。田黄三链章经历战火而保持完好如初,也堪称奇迹。

田黄三链章又是一件什么珍贵的宝贝,能让溥仪如此珍惜呢?

田黄石三链章,由三枚印章组成,三枚印章均为田黄石,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

乾隆皇帝以帝王之尊效仿文人之雅,在宫中有两处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及“长春书屋”用来宝藏历代名迹,而“乾隆御览之宝”、“德日新”、“十全老人”及田黄三链章便是其收藏印鉴的代表。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田黄三链章是乾隆皇帝的私人印鉴,坊间传闻,乾隆皇帝每日将其带在身上,甚至连睡觉时都要摆在枕畔,足见乾隆皇帝对其的喜爱。

整件印章做工精巧,三枚印章无论是形状还是文字都各有千秋:

最左侧的一枚印章上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采用阳文的方式篆刻,运用标准格式进行布局。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位于中间的印章篆刻着“乐天”二字,为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亦采用阳文篆刻方式,左右饰以螭纹,造型别致。

而最右侧的一枚,则采用回文方式篆刻了“惟精惟一”四字,非常饱满大方。大小高度与左侧的“乾隆宸翰章”完全一致,而与其他两枚不同的是,此枚采用阴文篆刻。

“惟精惟一”、“乐天”都出自儒家经典,而“乾隆宸翰”则代表乾隆皇帝亲笔题写,想以此来表明自己精益求精、专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这件链章值得称奇的原因在于,三枚印章串联在一起,其形态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有通过一条链子将三枚印章进行连结之器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乾隆盛世工匠之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件国宝更可贵之处还在于这个“田黄”。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此种石材,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天然石料,弥足珍贵。

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两田黄一两金”。

从溥仪手里流出的什么国宝,被他一直贴身珍藏,后又入藏故宫

1997年8月17日,中国国家邮电部将田黄三链章印制成小型邮票。

(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