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美国战略转向一锤定音,“深国”与“商业帝国”携手分赃

■ 文 | 鸿观察 张洪平

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免去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的职务,提名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接任。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起突发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整体的执政思路,从天真的民粹主义的想法,向世故的传统的政治中庸路线回归的一个最新例证。

此外,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新保守主义”与“商业帝国派”之间达成的一种交易。双方互相支持对方的核心利益,结果是,对内减税搞贸易保护安抚制造业集团,对外逼迫外国开放让本国企业获利,军事外交上采取强势的积极攻势维持美国霸权优势。

美国战略转向一锤定音,“深国”与“商业帝国”携手分赃

1.对内减税搞贸易保护安抚制造业集团。特朗普搞的1.5万亿“发红包”式减税,还有对钢铁、铝和其他产品进口实行排外性质的高关税,目的在于安抚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利益集团。其作用对抑制国内贫富分化加剧基本没有作用,反倒有可能因为消费品成本的上升,加重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虽然打着“保护美国利益”的旗号,但难掩“为穷人说话、替富人办事”的政策本质,得利的是企业大佬,成本却要全民分摊。

2.对外逼迫外国开放让本国企业获利。特朗普对待国际组织和贸易条约的态度,除了各种“退群”,就是要求各国和他重新谈判对美国“不公平”的贸易条约。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不排除以更优惠条件重新加入的可能,还有要求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还有单方面实行的各种惩罚关税,还有中国承诺更加开放国内市场。其实都美国是利用自身的最大市场体量优势,逼迫对手坐下来和他谈判,用耍无赖的方式要求对方更大程度的开放市场,让本国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集团能够从中获利。

3.军事外交上采取强势的积极攻势维持美国霸权优势。如果说前两点还和特朗普竞选早期的施政方针有重合的话,这第三点就明显是特朗普的全面败退了。“新保守主义”,特别是“深国”、军工复合体这一派,取得了全面胜利。

特朗普原始执政团队中的民粹主义成员被全面替换,“踢出”了白宫,而且压力还在加剧。国务卿由温和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前首席执行官,换成一位在外交政策上鹰派色彩浓厚得多,坚决反对奥巴马“伊核协议”和支持特朗普将驻以使馆前迁往耶路撒冷的共和党前众议员蓬佩奥。多年针对中东策划秘密行动的吉娜·海斯佩尔(Gina Haspel)接任中情局局长。女婿库什纳安全级别被降级,女儿伊万卡的公司面临FBI的调查,时不时的“泄密”,都意味着特朗普可能时刻面临建制派的“敲打”,你要是不配合,嘿嘿,就要你好看!

美国战略转向一锤定音,“深国”与“商业帝国”携手分赃

特朗普不仅没能实现当初竞选时“撤出中东”的承诺,还被逼着加大投入力度。虽然特朗普上任初始就被胁迫着卷入叙利亚战争,但当时他还能选择冲击力最小的导弹打击方案,而现在却不得不做出“承认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的巨大政策改变,可见新保守主义势力对他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距离“傀儡总统”只有一步之遥。军工复合体与深国当然从中获利匪浅。

可以预见,随着强硬派国务卿蓬佩奥的走马上任,美国的中东政策,尤其是对伊朗态度将更加强硬。据路透社报道,由于蓬佩奥在担任议员期间坚决反对奥巴马签署“伊核协议”,他担任国务卿后使“伊核协议”的未来更加不确定。伊朗《德黑兰时报》直接用“特朗普称解雇蒂勒森是因为伊朗问题意见分歧”为题。同时在叙利亚东古塔地区,伊朗支持的武装正在叙装甲部队和俄罗斯的火力掩护下向城镇进攻,力求速战速决,避免夜长梦多,以强硬来回应强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今后将面临更大来自美国的压力,沙特和以色列将更有底气,中东局势必然更加混乱。

除了中东之外,美国的在其他地方插手的力度也可能升级。就在开除蒂勒森的同时,美国防部长马蒂斯突访阿富汗,称阿富汗的胜利不一定在战场,还可以促使塔利班与阿政府和谈。之前塔利班表示愿意支持“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天然气管线,而阿富汗总统也说愿意与塔利班无条件谈判。该管线将深度影响伊朗和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同时也将大幅削弱“一带一路”的能源意义,最终扶持的是人口大国印度,其远交近攻、遏制中国的目的跃然纸上。

美国战略转向一锤定音,“深国”与“商业帝国”携手分赃

从这一点上看,美国与朝鲜的缓和也只是缓兵之计,中国作为美国的“竞争对手”,绝不可以被放任“野蛮生长”。虽然现在制定美国战略的智库已经重新被研究苏联/俄罗斯、中东的专家占据,但俄罗斯实力、地位的衰落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而中国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在美国国内的理论界当中,“中国威胁”迟早将超越对俄罗斯的担忧,中国将不幸取代俄罗斯成为下一个“靶子”。所以美国对中国采取包围+遏制的战略,不会改变方向,只会有短期的、小幅度的波动。

长期来看,美国绝不会坐视中国壮大以挑战自己,必然会有从轻微到激烈的摩擦。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否有效管控这种摩擦的烈度,使其不上升为正面的激烈对抗,从而为自己不断提升实力赢得时间。如果中国能够通过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给美国商业帝国派以好处,通过其牵制美国内的新保守主义势力,那么中国将有希望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美国务卿的撤换,可以视为特朗普政府放弃天真理想,彻底倒向利益集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美国的舆论报道当中,各界对蓬佩奥获提名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其在外交事务上的立场与特朗普相似,被视为后者忠实的拥护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正相反。是特朗普“追随”蓬佩奥,而后者则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