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一、

公元696年8月,十万以上的唐军全部送人头。

当年在得知安东都护府被击垮之后,大唐惊慌失措,急忙派遣了28员大将率大军前去征讨,在八月份与契丹人接触,双方爆发了激战。此战唐军分为了前后两军,前军先与契丹人战于黄麞谷,结果大败,“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连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卿麻仁节等主将都被生擒。

随后燕匪石、宗怀昌等统领的后军,同样遭到了契丹大军的拦击,结果也是“全军皆没”。至此,整支前来讨伐的唐军全部覆灭。

虽说在史料中,并没有直接说明此战唐军的伤亡人数,但从唐朝之后几次出兵都在十万以上,此战统军者多达28员战将,以及“死者填山谷”等记载来看,此次参战的唐军肯定不会少,怎么说也在十万之上,可最后却基本全都亡于契丹人之手。

一年后,契丹人乘胜拿下了凉州,接着又直取崇州,大将许钦寂出兵御敌,结果一样兵败被杀。唐朝北部的局势此后更为不利,北地百姓更加人心惶惶。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二、

公元697年3月,唐军又送出去了十七八万的人头。

这一年三月,唐朝和契丹战于东硖石(今河北卢龙),结果唐军再次惨败,四十万大军死伤殆尽,就连主帅王孝杰都在绝境中被迫跳崖而死。

四十万这个数字是《资治通鉴考异》中所给出的。《新唐书》卷124中给出的数字是十八万,“将兵十八万讨之”;而在《新唐书》卷235中,又记载为“率兵十七万讨契丹”,这两个数字差不多。所以,这四十万很有可能包括了辅兵和随军的民夫。

司马光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资治通鉴》卷206中,留下了“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孝杰死之”这样的记载。

尽管唐军两次共送出去近三十万的人头,但突厥两次抄了契丹的后路,挽救了大唐。武则天时期最终翻盘,反虐了这几万契丹人。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三、

以上这两次送人头是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大唐,那唐朝最为强盛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又是如何的呢?

自唐玄宗登基以来,东北边境几乎就没一天安生的日子,在面对反叛的这几个契丹部落时,大唐一筹莫展,表现极为令人失望。

公元733年,后东突厥一边派使者频繁访唐,商议和亲之事,一边开始明目张胆地武装干涉唐朝的平叛战争。他们与契丹的叛军联合,直逼唐境,准备攻打那些投靠唐朝的奚人部落。幽州的唐军大举前去支援,郭英杰、吴克勤、邬知义和罗守忠四位将领带着精骑一万,联合归附的奚人,与契丹人在都山展开了大战,结果唐军还是败了,全军尽灭。

不过据《毗伽可汗碑》的刻载,此战中唐军是率了四万大军而去的,如果此论为真的话,那此次唐军就不仅仅是唐史中所提及的一万精骑了,还应该有三万步兵,最终三万人战死,一万被俘,奚人也全部覆灭。如果不是的话,那应该还有另外一场战事,唐军于此战中又送出去了四万人头。

其实唐朝是个很可悲的王朝,即便是在武力最为强盛的唐玄宗时期,仍旧对实力平庸的东北二蕃束手无策,先后被迫向他们送出了七位公主。可他们虽接受了大唐公主,却根本不当回事儿,照样有事儿没事儿就杀入大唐境内抢掠,时叛时和,反复无常。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四、

这种情况,一直到一代名将安禄山主持东北防御,方才有所改变。

公元745年,安禄山自恃骁勇善战,为了以边功邀宠,出动了十多万大军,在投靠的奚人配合下,对数个契丹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可是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行,导致此次进攻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不过这次送的人头不多,只有几千人。

《新唐书》卷235中是这样记载的,“发幽州、云中、平庐、河东兵十余万,以奚为乡导,大战潢水南。禄山败,死者数千。”

公元751年8月,安禄山再次统帅6万大军,攻打契丹叛部,结果又是大败而归,全军覆没,最后仅带着20个骑兵跑了出来。《资治通鉴》卷216记载如是,“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

其实,这些东北边军已经是唐军中的精锐了,战斗力仅次于数万的“安西军”,可在数量远少于自己的契丹人面前,依旧一败涂地。更为可悲的是,天宝年间已经是大唐帝国国力、军力最为强盛之时,却依旧如此,全凭着惊人的好运气和较强的挨打能力,勉强维持。

这还是东北边境上的遭遇。此前数年间同样如此,先是三次在西南惨败于南诏,后又在西北被大食打得大败,再经过东北这么一闹腾,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大唐对手若换成北宋时契丹的话,早就完蛋了,四次惨败说明一切

五、

唐朝对契丹四次惨败,一次送人头10万,一次送人头17万,一次送人头4万,一次送人头6万。我们再来看北宋对契丹帝国的战争,同样四次败仗:高粱河送人头1万多,岐沟关送人头5、6万,君子馆送人头2万多,瀛洲送人头2万多。

而北宋时期所面临的契丹帝国,其实力要远胜于唐朝时的契丹部落,可北宋在面对他们时的战绩,却远胜唐朝。

唐朝在武则天时期,两次都是靠着突厥抄契丹的后路,这才得以救命。在唐玄宗时期,则完全是依靠名将安禄山,这才让形势得以稳住。

如果说,把唐朝的对手,换成北宋时期的契丹帝国,估计武则天时期能坚持个五年而不被赶到成都去就不错了。在唐玄宗时期,如果让他们占有幽云十六州的话,唐朝撑死也不会超过十年就会被赶到成都去,建立所谓的“南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