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永壽:“三變”激發脫貧攻堅新活力

5月與6月交替的永壽,天空中不時傳來布穀鳥的叫聲,預示著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行走在鄉間小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層層金色麥浪,迎面感受到的是“三變”改革的勁風。

去年以來,永壽縣把推進“三變”改革,作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亮明家底,大膽實踐,分類實施,穩步推進。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把產業提升和合作社發展結合在一起。農戶以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參與產業經營,合作社自我造血的功能被激活,逐步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貧困群眾三方受益。

永寿:“三变”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永壽縣常寧鎮在“三變”改革中,調整產業結構,引進蘆筍種植,增加脫貧門路。圖為群眾在進行蘆筍田間管理。本報記者 李軍朝 攝

優化種植結構 提升扶貧產業競爭力

相比常見的經濟作物,引進外地出產且備受市場追捧的經濟作物,有助於推進本地種植業的“轉型升級”。

在常寧鎮劉家村,村子周邊除了金色的麥田,便是富濤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片綠色的蘆筍種植基地。

走近蘆筍田,細細觀看,在一棵棵稍顯矮小的蘆筍成株旁邊,偶爾有幾棵新生的蘆筍破土而出,生長著,等候人們採摘。

富濤合作社是以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發展模式,以仔豬繁育、養殖為核心,以蘆筍育苗、種植為重點,種養結合,優勢互補,增加群眾收益。

目前,通過土地入股、合作參與、代栽代管等形式,富濤合作社共吸收全鎮275戶貧困戶參與進來。同時,合作社採取固定分紅+效益分紅的方式,經過多次分紅,讓貧困群眾真正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的紅利。

富濤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濤介紹,富濤合作社從2017年開始種植蘆筍,通過土地流轉,已栽植蘆筍80畝。目前,蘆筍正處在增產期,預計穩產後,每畝地可年產蘆筍3000-5000斤,按目前市場上6元一斤的發價算,毛利潤可達1.8萬到3萬元。

“一開始,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拿出2000元入股合作社,當年就拿到了400元分紅,去年,我們家又通過借款補助金入股5000元,當年共拿到了1400元分紅,啥都不用幹就有錢拿,全家人都高興地不得了!”貧困戶楊旭傑告訴記者。他坦言,如果有機會,將拿出更多的錢入股。

“我們採取的是固定分紅+效益分紅的方式,未來,隨著蘆筍產量的不斷提高,入股群眾的效益分紅會遠大於當初的預期值,蘆筍產業將成為新一輪群眾致富的錢袋子。”劉濤說。

劉濤表示,未來,將在發展中不斷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和蘆筍栽植面積,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帶動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

發揮畜牧優勢 守好群眾增收錢袋子

在永壽,牲畜養殖一直以來都是群眾增收的錢袋子。

安德村是常寧鎮一座並不起眼的貧困村,隨著永壽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安德村從此成為遠近聞名的畜牧養殖村。

安德村肉牛養殖場佔地30畝,建有4棟標準化牛舍,目前存欄218頭,品種為育肥快、出肉率高的西門塔爾和夏洛萊。

安德村會計康豐收介紹,2016年,在村黨支部的牽頭下,安德村按照“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形式,由長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按股分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積極動員廣大貧困戶與農戶積極參與合作化養殖,全村有138戶貧困戶及9戶普通戶共計入股資金110萬元,突破了盤活牛場的資金瓶頸。

去年,在縣林業局翠屏山保護區管理站的出資幫助下,長豐合作社簽約38戶貧困戶建成牧草種植示範園360畝,生產牧草450噸,滿足了養牛場牧草年需總量80%的需求,同時為38戶貧困戶帶來收益共計10.7萬元,戶均增收2820元。

此外,長豐合作社還依託泰州--咸陽精準扶貧產業發展項目,爭取到扶貧資金30萬,帶動30戶貧困戶共同發展產業。

“看到別人家在合作社入股分紅,我們家也在去年先後入股2.5萬元,現在,肉牛養殖不愁銷路,就等著今年秋天牛出欄後分錢啦!”貧困戶王便利的兒子王文學樂呵呵地說。

提供就業崗位 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不管是土地入股,還是資金入股,扶貧最重要的是扶智和扶志,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通過雙手勤勞致富。

安德村在發展肉牛養殖的同時,生豬養殖產業也已具備一定規模,創造了一批就業崗位,更多的群眾來此打工掙錢。

“我們一家人從外地來這裡打工已經3年了,也漸漸地把自己當成了永壽人。”林峰種養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場外,一臉倦容的彝族漢子阿牛吾黑坐在宿舍門前,用生硬的普通話回答記者的詢問。

3年前,從四川西昌來到永壽縣,阿牛吾黑一家開始了養豬生涯。一家七口人,紮根永壽,從生活習慣和外表穿著,儼然已經成為了當地人。

阿牛吾黑的小兒子告訴記者,豬場一共有6個豬舍,家裡除了侄子在長寧鎮上學外,其他人一人管一個豬舍,一個月下來,家裡入賬3萬元!

“養豬既是一個髒活累活,更是一個技術活,阿牛吾黑一家人都能勝任,給這些錢很值!” 林峰合作社理事長魏建軍說。

魏建軍告訴記者,合作社除了經營豬場,還種植了200畝蘆筍和一些綠化樹苗,需要很多具備專業技術的人來幹活。目前,除了帶動周邊45戶貧困戶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外,平時還有40-50人在合作社工作。

穿過安德村一路向南,在何談村陝果集團永壽有機蘋果試驗示範場項目上,15萬株長富2號、煙富、玉華早富等新品種蘋果樹苗被栽種在2400畝的坡地上,在現代化設施的管理養護下茁壯成長。

“項目苗木栽植工作於3月25日正式開始,每天上勞260人左右,大小型機械近20臺,到4月10日,2400畝栽種任務完成,光勞務費就花掉了150萬元。”長寧鎮紀委書記魏江義說。

何談村黨支部書記徐啟旗成說:“以前,周圍群眾對有機蘋果試驗示範場項目沒有概念,認為與自己沒關係,通過這次集中大量用工後,許多人都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費加上務工費,每人能領到8000元左右。現在,大家都在盼著土地流轉哩!”

“有機蘋果試驗示範場項目的建設不僅從土地流轉到上勞栽樹,為何談村及其周邊村子的群眾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同時,還對振興長寧鎮乃至全縣蘋果產業有著積極地推進、帶動作用。”魏江義說。

長寧鎮的“三變”改革只是永壽縣“三變”改革工作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永壽縣共66個村實施三變改革工作,合作組織達到84個,涉及農戶4160戶,覆蓋貧困戶2222戶。通過“三變”改革,吸引33個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改革,帶動村集體入股資金1431.34萬元,農民入股資金1064萬元,撬動社會資金396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達6542.57萬元,2020戶農民已享受分紅。(本網記者 鄧曉青 鄭苗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