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永寿:“三变”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5月与6月交替的永寿,天空中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行走在乡间小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层金色麦浪,迎面感受到的是“三变”改革的劲风。

去年以来,永寿县把推进“三变”改革,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亮明家底,大胆实践,分类实施,稳步推进。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产业提升和合作社发展结合在一起。农户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经营,合作社自我造血的功能被激活,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群众三方受益。

永寿:“三变”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永寿县常宁镇在“三变”改革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芦笋种植,增加脱贫门路。图为群众在进行芦笋田间管理。本报记者 李军朝 摄

优化种植结构 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

相比常见的经济作物,引进外地出产且备受市场追捧的经济作物,有助于推进本地种植业的“转型升级”。

在常宁镇刘家村,村子周边除了金色的麦田,便是富涛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片绿色的芦笋种植基地。

走近芦笋田,细细观看,在一棵棵稍显矮小的芦笋成株旁边,偶尔有几棵新生的芦笋破土而出,生长着,等候人们采摘。

富涛合作社是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仔猪繁育、养殖为核心,以芦笋育苗、种植为重点,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增加群众收益。

目前,通过土地入股、合作参与、代栽代管等形式,富涛合作社共吸收全镇275户贫困户参与进来。同时,合作社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经过多次分红,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富涛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涛介绍,富涛合作社从2017年开始种植芦笋,通过土地流转,已栽植芦笋80亩。目前,芦笋正处在增产期,预计稳产后,每亩地可年产芦笋3000-5000斤,按目前市场上6元一斤的发价算,毛利润可达1.8万到3万元。

“一开始,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拿出2000元入股合作社,当年就拿到了400元分红,去年,我们家又通过借款补助金入股5000元,当年共拿到了1400元分红,啥都不用干就有钱拿,全家人都高兴地不得了!”贫困户杨旭杰告诉记者。他坦言,如果有机会,将拿出更多的钱入股。

“我们采取的是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未来,随着芦笋产量的不断提高,入股群众的效益分红会远大于当初的预期值,芦笋产业将成为新一轮群众致富的钱袋子。”刘涛说。

刘涛表示,未来,将在发展中不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和芦笋栽植面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发挥畜牧优势 守好群众增收钱袋子

在永寿,牲畜养殖一直以来都是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安德村是常宁镇一座并不起眼的贫困村,随着永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安德村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畜牧养殖村。

安德村肉牛养殖场占地30亩,建有4栋标准化牛舍,目前存栏218头,品种为育肥快、出肉率高的西门塔尔和夏洛莱。

安德村会计康丰收介绍,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安德村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形式,由长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积极动员广大贫困户与农户积极参与合作化养殖,全村有138户贫困户及9户普通户共计入股资金110万元,突破了盘活牛场的资金瓶颈。

去年,在县林业局翠屏山保护区管理站的出资帮助下,长丰合作社签约38户贫困户建成牧草种植示范园360亩,生产牧草450吨,满足了养牛场牧草年需总量80%的需求,同时为38户贫困户带来收益共计10.7万元,户均增收2820元。

此外,长丰合作社还依托泰州--咸阳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争取到扶贫资金30万,带动3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

“看到别人家在合作社入股分红,我们家也在去年先后入股2.5万元,现在,肉牛养殖不愁销路,就等着今年秋天牛出栏后分钱啦!”贫困户王便利的儿子王文学乐呵呵地说。

提供就业岗位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不管是土地入股,还是资金入股,扶贫最重要的是扶智和扶志,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通过双手勤劳致富。

安德村在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生猪养殖产业也已具备一定规模,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更多的群众来此打工挣钱。

“我们一家人从外地来这里打工已经3年了,也渐渐地把自己当成了永寿人。”林峰种养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场外,一脸倦容的彝族汉子阿牛吾黑坐在宿舍门前,用生硬的普通话回答记者的询问。

3年前,从四川西昌来到永寿县,阿牛吾黑一家开始了养猪生涯。一家七口人,扎根永寿,从生活习惯和外表穿着,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地人。

阿牛吾黑的小儿子告诉记者,猪场一共有6个猪舍,家里除了侄子在长宁镇上学外,其他人一人管一个猪舍,一个月下来,家里入账3万元!

“养猪既是一个脏活累活,更是一个技术活,阿牛吾黑一家人都能胜任,给这些钱很值!” 林峰合作社理事长魏建军说。

魏建军告诉记者,合作社除了经营猪场,还种植了200亩芦笋和一些绿化树苗,需要很多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来干活。目前,除了带动周边45户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外,平时还有40-50人在合作社工作。

穿过安德村一路向南,在何谈村陕果集团永寿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上,15万株长富2号、烟富、玉华早富等新品种苹果树苗被栽种在2400亩的坡地上,在现代化设施的管理养护下茁壮成长。

“项目苗木栽植工作于3月25日正式开始,每天上劳260人左右,大小型机械近20台,到4月10日,2400亩栽种任务完成,光劳务费就花掉了150万元。”长宁镇纪委书记魏江义说。

何谈村党支部书记徐启旗成说:“以前,周围群众对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没有概念,认为与自己没关系,通过这次集中大量用工后,许多人都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费,每人能领到8000元左右。现在,大家都在盼着土地流转哩!”

“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的建设不仅从土地流转到上劳栽树,为何谈村及其周边村子的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同时,还对振兴长宁镇乃至全县苹果产业有着积极地推进、带动作用。”魏江义说。

长宁镇的“三变”改革只是永寿县“三变”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永寿县共66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工作,合作组织达到84个,涉及农户4160户,覆盖贫困户2222户。通过“三变”改革,吸引33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改革,带动村集体入股资金1431.34万元,农民入股资金1064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96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达6542.57万元,2020户农民已享受分红。(本网记者 邓晓青 郑苗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