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克服心理上的那種膽怯感而變得淡定又勇敢?

約翰遜Magic


恐懼與害怕是在人們身上很常見的情緒感受。儘管我們的社會褒獎“勇敢”,在我們的詞彙中,“勇敢”一般都被當作褒義詞,而“膽小”、“膽怯”則被當作貶義詞。然而,在心理學家看來,情緒與情感沒有對錯好壞這種評價,無論是勇敢還是膽小,都是人類的正常感受。

有些人可能看到心理學家稱“高興”、“愉悅”叫做“正性情緒”,稱“悲傷”、“恐懼”為“負性情緒”,於是認為“高興”是好的,“恐懼”是不好的。這種理解真是大錯特錯。心理學上對情緒分為“正性”和“負性”,只是對其“效價”(valence)的一種描述。所謂效價,就是你的這種體驗是讓你感覺良好的還是讓你感覺糟糕的。要知道,好的體驗和糟糕的體驗都有其積極意義哦。

拿膽怯來說,膽怯可以說是對風險比較敏感的一種心理特質。它有自己的積極意義,可以幫助人不去冒無謂的風險、避免了在不確定情境下的巨大損失,更好地保護了個體。人是不斷從人生經歷中學習的生物體,一個人如果是相對比較膽怯的,那麼說明這份膽怯在以往曾經很好地幫助了他(比如保護了他),至少是對他心理或者生理有積極意義的,否則為何他還一直緊抱著不放呢?

只是單純的因為社會文化“提倡”勇敢,就想放棄自己已有的心理模式,變成符合社會模範的人,這樣做,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擰巴自己。往往越想勇敢,就越膽怯,越焦慮。我倒是建議,不妨接納自己這份“膽怯”,承認它的地位和積極作用,然後在面對某些情況時,允許自己考慮“如果我那樣那樣做會怎樣”,這樣跳出以往模式的思考,逐漸讓自己接受另一種行為模式的可能性。所有所謂的“克服”,都只是短暫的“不計後果”,效果也是短暫的,甚至有反作用。對自己耐心一些、包容一些,不要與那個“膽怯”的你敵對,接納它,一切都會很好的。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鯨魚小星球


要回答這個問題, 需要先弄明白膽怯感、淡定、勇敢後面的是由什麼情緒支持的。膽怯感背後是恐懼情緒,淡定、勇敢背後是憤怒、輕蔑和驕傲的情緒。
情緒本身沒有好與壞,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在我們人類進化過程中都是有正向意義的。比如恐懼,產生恐懼情緒後,就會讓我們的祖先遠離危險的情境,保存生命。比如憤怒,會激發我們的能量,去應對獅子或者老虎的威脅。一般來說,情緒由生理喚起、認知解釋、主觀感受、行為表達四個部分組成。研究發現,人類共有8種基本情緒:憤怒、厭惡、恐懼、快樂、悲傷、輕蔑、驚奇和驕傲。

總結來講,情緒都是保障我們祖先更好的生存過程中進化出來的。

可見膽怯並不是不好,勇敢也不一定就是好。它們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一樣。人格特質由天賦的基因(佔40%)和後天的教育(佔40%)以及其他一樣意外的因素(佔20%)組成的。這裡面,可能改變的只有約20%。
也就是說,一個天生遇事膽怯的人,要變成一個遇事淡定、勇敢的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並且效果有限。
如果你想從一個遇事膽怯感的人而變得淡定又勇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與它們做朋友,不評判;二是經常把自己置身於需要你付出勇敢的環境中,不斷的訓練自己。三是長期的堅持,不斷的提高自己應付、處置危險情境的能力。這樣你的情緒閾限就會逐漸提高,遇事就會變得淡定和勇敢。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您似乎認為膽子大就是優點,而膽小就是缺點,但我並不這麼看。

膽小的另一種解讀是謹慎。面對一個未知的狀況,膽小的人可能會設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做出更多的預案,從而使自己更遠離危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接受自己的特質,喜歡並擅用它們,才能夠做到淡定。我們的不淡定,往往是因為不情願做真正的自己,總是覺得別人更好,總是在模仿別人的樣子,就會不自在,不淡定。

在我看來,能做回自己本來的樣子,接受自己不夠勇敢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