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在一個正常上班的下午,翻看朋友圈,刷到一個高中朋友發的一句話“六月的小目標達成”,配圖是一張被某個讀書APP簽約成為正式作者的通知短信。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那張圖眼淚刷的一下流出來,思緒瞬間回到了學生時代。那個喜歡三毛、韓寒,以新概念作文得獎作為自己的最大目標,每個月的萌芽雜誌一出版就第一時間買回來的女孩,好像已經被生活和孩子磨得再也沒有了激情。

看到那條朋友圈感慨於她的一直堅持寫作,也懊惱於自己的中途放棄。明明那時候是自己更加喜歡,也更加努力地寫作,為什麼現在的結果截然相反。能從自己身上看得出曾經喜歡寫作的影子,大概也只能是,我小孩問我夢想的時候。我告訴他,我想在一個古鎮上,開一個小店,然後聽人來人往的旅客講述他們的故事,並且記錄下來。他問我,那為什麼你現在只會做飯和上班呢?我說都是生活所迫。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可是朋友那條朋友圈鞭策了我,哪裡是時間不夠,只是因為不夠堅持和懶惰。在朋友的帶領下,第一次接觸了頭條號,才知道原來現在自媒體是這樣做的。由於太久沒動筆,朋友建議可以學習寫書評,先輸入再輸出。於是自己摸索著如何構思一篇文章:找論點、列提綱、找資料、舉數據……靠著自己熟悉的一套寫作方法寫的也很順手,也得過頭條號的青雲計劃。

後來看了秋葉老師的《秋葉特訓營 寫作七堂課》(後面簡稱寫作七堂課),發現自己誤打誤撞用的方法,跟秋葉老師的在書中介紹的方法有相似之處,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和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百萬粉絲大V、百萬暢銷書作者以及秋葉APP的創始人——秋葉老師,在《寫作七堂課》中系統總結了寫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內容操作性強,從如何搭建文章結果框架,到如何蒐集素材和擠壓時間寫作,都用實例展示了大量的操作細節。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我在提筆之前,總要提出三個問題:我想寫什麼,如何寫,以及怎麼寫。可見,寫作並不是件率性而為的事情,像建房子一樣,也不是建到哪裡,再設計到哪裡。建築師需要進行詳細的圖紙繪製,在房子建成之前,建築師已經在腦海裡把它構成了,寫作也是如此。

讀完《寫作七堂課》,讓寫作不再變得難以下筆,也對寫作有了更新的認識。

框架式寫作:寫作前先搭建一個框架,即給自己設置一個注意力的錨點,把自己想寫的話題和靈感系統的歸納記錄下來。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複利式寫作:讓寫作帶來多元化的回報,並且讓這份回報的生命週期延長,從一次性寫作分享發展到可持續分享。多寫高質量、有深度、能給讀者帶來解惑的文章,並且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多平臺發展。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碎片化寫作: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養成多記錄、多思考、多積累的習慣,利用碎片的時間完成大塊的工作。

聯機式寫作:在大數據時代下,閱讀各類新聞信息時,多看看不同的門戶網站,不同類型的新聞,學會聯機思考,學會在不同的事物中找聯繫,而不是依賴網絡觀點來給自己論證。

結構化寫作:用十種常用寫作框架進行結構式寫作,堅持好的寫作習慣,用熟悉的習慣戰勝想放棄的情緒。

清單式寫作:清單是積累經驗,避免犯低級錯誤,即把一篇文章需要的檢查項寫出來,看看有什麼不足之處,從而進行修改,然後變成經驗,再變成內部使用的檢查清單。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覆盤式寫作:發現優質文章,把文章拆成碎片,分析他的標題、邏輯、結構等等,做成知識卡片,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秋葉老師在書中把這七種常見的寫作方法,進行了具體的解析,具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對我來說,收穫最大的是

碎片化寫作。

對於寫作我們通常有一個誤解,那就是如此費精力神麼事情一定要用大量穩定的時間來完成。其實不然,秋葉老師在書中用自己舉例子,證明了“大事情”也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的。

尤其是對於我這種把寫作當成副業,下班還要管娃的中年婦女來說,學會怎麼利用碎片化時間真的太重要了。秋葉老師2個手機,4個微信號,每天刷上萬條信息,回覆至少兩百條消息,還有幾家公司的事物要處理,每天寫文章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可他卻是百萬暢銷書作者,還在各個自媒體平臺發表無數的文章,就是因為善於利用碎片化時間。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系統性的工作,或者說在碎片時間和工作模式下,我們怎樣能夠保持持續和整體化的思考,同時又不喪失對時代的快速反應能力。

所謂的碎片化時間,就是上班路上的一個小時、等開會的十幾分鍾、排隊打飯的幾分鐘、上廁所的二十分鐘……這些等待的時間。或者晚上躺床上就不要刷抖音了,整理一下寫作思路也不錯,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便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

那麼碎片化寫作法又是什麼呢?

就是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鐘靈感+5分鐘構思+5分鐘提綱+5分鐘素材+……+3分鐘素材+半小時高效寫作+5分鐘排版+5分鐘配圖+1分鐘推送……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不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構思。構思包括帶著問題查資料、找素材、請教他人,也可以是隨手記下的一些靈感,這樣素材積累多了,再把這些碎片靈感整合成一個提綱,然後繼續積累素材。攢的內容多了,就會變得有表達欲,自然下筆如有神。

瞭解了碎片化寫作法,再來看看碎片化寫作法需要養成的3個關鍵習慣。

1、一有靈感馬上記錄,否則很容易忘記。

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上班途中看見、聽見了一些事,或者看完一篇文章、一部電影之後,很想對這些發生的事情表達自己的看法。那些在你腦海裡忽閃而過的聲音,便是你的靈感。如果不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很快就會被遺忘。

至於你是用筆記本,還是APP軟件工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養成快速記錄的習慣。讓這種習慣成為一種條件反射,讓你腦子一有靈感,馬上就動手記錄。

2、要抽時間把靈感變成提綱。

唐代詩人王勃每次寫詩前,都會先磨好墨、備好紙筆,然後躺床上睡覺,起來之後一氣呵成,一首詩便完成了。當然,他不是真的在睡覺,只是在構思,也就是我們上學寫作文時常說的“打草稿”。

我們沒有王勃那樣的天賦,一口氣完成一首詩,但是一旦有了靈感點,必須快速把它變成文章的結構,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好的想法、金句、素材,如果沒有大綱串聯起來,很容易被遺漏,有了大綱才會對相關的素材更加關注。這種現象叫做“視網膜效應”,就像我們買了一件新衣服,走在路上發現很多撞衫;買個新車,發現街上全是同款。當我們關注某種信息時,會比平時更敏銳的關注到相關的信息。

把靈感變成大綱,等於給大腦強化了一遍寫作思路,讓大腦潛意識裡更關注此類信息。寫大綱本質上也是一種“框架式寫作”,有了框架,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3、平時有意識的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過一篇文章,普通人每天會在腦海裡閃過一萬多個念頭。所以靈感是不會缺的,關鍵是如何把這些念頭結構化。

上學時做過閱讀理解的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按時間順序寫,也可以倒序、插敘,可以按空間位置展開,也可以從人物角色視線開展,可以設置懸念在展開……總之寫作套路很多,但是很多人對這些寫作結構缺乏刻意記憶,所以文字很難組織出來。

所以,平時閱讀時,多拆解文章結構,比如公眾號文章大多是先找出三段與主題有關的故事,再配上感悟,金句,結尾昇華主題即可。再比如,頭條號乾貨類文章一般都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結構。

多閱讀、多積累,帶著思考去拆解文章,總會讓你的寫作框架更結實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養成碎片化寫作習慣不止可以提高更文的頻率,也是現代人必須建立的一種時間管理能力: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大塊的工作

不管是寫作還是工作,都應該放棄用天、半天這樣模糊的字眼去安排時間,主動把時間變成10分鐘、20分鐘這樣的固定單元,將寫作目標拆解成小工作單元納入日程表,保證每天投入在寫作這件事上的時間總體不少於某個時間長度。

這樣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可以針對臨時事件去合理調度碎片時間,最大限度上確保寫作目標不被幹擾

把自媒體寫作當副業的你,學會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寫作了嗎?


從秋葉老師的《寫作七堂課》可以看出,所謂寫作沒有靈感、沒有天賦,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的是儘快把好的寫作習慣養成,讓寫作技巧持續提升,內化成自身的能力。因為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用寫作給自己打開人生的各種可能。利用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這七堂課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一定可以讓寫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寫在最後: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寫作上面最恰當不過。把“知識變現”這件稍顯功利性的目的先暫停,放低期待,單純的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拓展知識邊界,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努力、上進、愛閱讀的榜樣。一舉多得的事情,還在乎會不會“變現”嗎?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之後,一切想要的都會慢慢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