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看遁卦的卦爻辞,不要小看了遁卦的深层意义

遁、以退为进

看遁卦的卦爻辞,不要小看了遁卦的深层意义


遁(读 dùn),卦形是“上乾下艮”,也叫“上天下山”,称作是“天山遁”。大山挺立在高天之下,山高天远,喻示着“避退隐遁”的情状。山下有阴,在慢慢生长,长而有止,必须实行避退的原则,才能等到来日的复兴。

(一)遁卦要义

遁卦需要记住的是卦辞告诉我们的“小利贞”,说的是:“遁,亨,小利贞。”意思是说:遁象征着退避隐遁,及时的退避带来的是亨通,从小处入手,守持正固,才能有所利处。关键在于这个“小”,既是指柔小者,又是指做小一点的事情。这就是说,在事情和环境慢慢转向不利的时候,特别是小人之势慢慢增长不可遏制的时候,要懂得退避隐遁,但是,并不是对事情撒手不管,而是从小处做力所能及的补充修正,避免事态恶化。由此,宋代杨万里悟出了“在天下而不在一身”的圣人之退,不在乎个人一时的得失,甚至不在乎个人才华是否可用,“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绝对不是消极避世,而是静观事态发展,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尽微薄之才力。因为这样的时代不是乱世,只是不利于大事的发挥,社会需要的是这样守持正固、竭尽其力的退让者。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的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意思是:君子要远避小人,不必表现出憎恶的情态,但是要俨然庄重、不与小人混同。这是退避的原则,既不与小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因为阴长阳消,正是“山在长,天在退”的时代,不可违逆;更重要的是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守持正固,严于律己,为未来的待时而发做好准备。中国人的政治哲学就在于此。孔子曾赞叹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其崇高了啊。多次把天下让出来,老百姓真的是不知如何来称赞他。“三让天下”,肯定是退让还有复出,复出还有退让,这就是品德最高的人啊,该退避隐遁的时候就退避隐遁,时势所需的时候也要勇于复出,绝不在意个人的得失功过。进一步来看,遁卦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一部《中庸》里体现的最明显:“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喜怒哀乐隐而不发的时候就叫做“中”,生发出来而符合节制法度,就叫做“和”。“中”是天下万物之本,“和”是万物遵循的规律;达到中和境界,天地恪守其位,万物得以生发。一退一进,天下万物生生不息之道,所以,最后又出现了一个我们已熟悉的感叹“遁之时义大矣哉!”的确如此。

对教育

对教育的启发,教就是学会“隐”,学就是学会“发”。人生很有意思的是,梦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少年时改造世界的梦想,到了成年变成切合实际的生活,到自己有了孩子又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加在了孩子的身上,最后发现触不可及的时候又节节败退。注意,“败退”不是“退避”,不是“隐而不发”,是“妥协投降”,如此以来,我们就看到幼儿园孩子的科学家、军人之梦想,小学生的教师、医生以及家国大志之梦想,初中生的现实冲突之纠缠,高中生则一心一意为了考试。梦想的妥协是因为教育没有回归到学生一开始的元点,没有鼓励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样子,在学生作为“小子”开始成长的时候,家长、教师这个“天子”就要懂得退避,营造环境,让“小子”在“浸润”中成长,就是“浸而长也”的意思。“天”退“山”进,“天”守道,“山”冒进又能怎样呢?让每一个孩子顶天立地,遁卦说得多么明白。

对人生

对人生的启示,就是“知进退”,关键在于“知”,被逼无奈退避三舍是退,明察秋毫激流勇退也是退;退休而不放弃学习进步是退,退而无所事事得过且过也是退。所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曾仕强)“人生有进退,这是常态,但不管遇到什么变化,都要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上台受人欢迎,下台也能全身而退,就算所有人都长进了,而自己退步了,只要尽了心,也心安理得。”

(二)卦爻辞释义

进,只要有一种方式就可以了,退,却有不同的态度和智慧,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遁卦的深层意义。

来看遁卦的卦爻辞:

遁,亨,小利贞。(邪道渐长,正人宜避)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未雨绸缪)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坚定心态)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免受牵累)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放得下,退的去)

九五。嘉遁,贞吉。(内存正志,外与时宜)

上九。肥遁,无不利。(超然物外)

卦爻辞本义是:

遁。象征着退避隐遁,亨通,从小处入手,守持正固,才能有所利处。

初六。退避不及落在末尾,非常危险,不宜有所前进。

六二。用黄牛皮绳把自己捆缚,没有办法能够解脱。

九三。退避而心有所念,会有疾患、危险。畜养仆人和侍妾,吉祥。意思是做做居家小事,不事张扬才对。

九四。退避而放下心恋,君子获得吉祥,小人做不到。

九五。退避的尽善尽美,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上九。退避的超然物外,自然无所不利。

退避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这不是单纯地消极避世,所以,理解遁卦要放在一个积极主动地层面上进行。如果将这六个部分结合起来,并且放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中来,首先是退避要及时,在出现组织变动、新的组织建构的时候,要积极应对,落在后面往往是危险的;退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是不是牢固地树立了信念,是不是将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志向结合起来;退避之后不可有大的作为,写写家书、教导仆人、照顾妻儿,还应该做一些对社会、他人有好处的事情;再向上就是放下既得的利益,君子两袖清风,不留后患;然后才会尽善尽美;达到最终超然物外,远走高飞的目的。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为复兴做好准备。所以,范仲淹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以退明志,进退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