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狠人是怎麼練成的?3個讓你變厲害的實用小建議

在我們的生活中、學校裡、職場上,總是有那麼些人,優秀得讓人無法忽視。

為什麼他們總能脫穎而出,而大部人還是個小透明?

那些優秀的人到底是怎麼優秀的?那些普通人又是因為什麼一直平庸?

今天黛西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建議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看到最後哦~最後踏上通向卓越的高速公路。

狠人是怎麼練成的?3個讓你變厲害的實用小建議


01.

高估天賦的作用

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人們喜歡把一個人的成功簡單歸結為天賦。

NBA 著名球員雷·阿倫,聽到別人把他的成就歸結為天賦時,非常生氣:

“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每一天。”

沒什麼天才,天才不過是訓練的產物。這是《刻意練習》這本書最重要的主張。

作者艾利克森,在研究了一系列領域中的專家級人物後,旗幟鮮明地反對天賦論.

他發現,決定一個人在所屬領域的能力,是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不是天賦,而是練習。

他把在一所頂尖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的學生,按照演奏水平高低,分為優秀,優異和最傑出三組,他發現決定演奏水平高低的不是天賦,三組學生只有一個重要的差別:練習時間。

最傑出的小提琴學生,比其他兩組學生花在訓練上的時間要多得多,雖然畢業於同樣的音樂學府,但練習時間,會讓這些學生的前途有天壤之別。

最傑出的學生,將來會成為明星一般的世界級小提琴家,而最遜色的一組學生,最終只能成為公立學校的音樂教師。

預先存在的能力,即天生才華,是不存在的,我們通過訓練創造以前我們從未擁有的技能。足夠長的練習時間,和正確的練習方法,足以把每個人從新手變成大師。

這個觀點立足於於我們大腦的特點:人類的大腦是可適應的,我們可以通過訓練重塑自己的大腦。

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

我們的腦袋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我們的肌肉經過體育鍛煉之後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我們的大腦結構也會因為訓練而改變。

在成為傑出人物的過程中,天賦也許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帶來一點優勢,但作用微乎其微,相反,高估天賦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

因為高估天賦的作用,容易傳達這樣的錯誤觀念:有天賦的人,可以憑藉天賦毫不費力地成功;沒有天賦的人,再努力也白搭。

狠人是怎麼練成的?3個讓你變厲害的實用小建議


這不管是對於被認定為有天賦的人,還是被認定為沒天賦的人,都可能是一種傷害。

被人們認定為有天賦的人,很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是靠天賦獲得的,當他認為自己可以憑藉天賦毫不費力成功時,他就不願意付出辛苦努力了。

天賦,不過是某個人做到某件事後,人們賦予他的優點。很多時候被標榜的天賦其實不過是潛在練習的結果。

02.

比意志力不足更可怕的是

動機不足

足夠長的練習時間,和正確的練習方法,足以把每個人從新手變成大師。

可是不管在哪個領域,日復一日的訓練都是枯燥的,是不是隻有那些意志力超強的人才能堅持下來,順利地從新手變成大師呢?

所謂的意志力,根本就不存在。意志力和天生才華,都是人們在某個人做到某件事之後,在賦予那個人的優點。

一旦你假定人們的某種才華是天生的,那麼,它就會變成你無能為力去改變的東西,它讓人們相信,在自己沒有天賦的領域,甚至連試都不用去試。

與其談論不存在的意志力,不如談論動機。只要動機充足,再辛苦的事情,人們也能堅持。

比如經濟不寬裕又不得不買昂貴機票的人,即使平常早上起不來,如果買了早班飛機,一定會早起趕飛機;

學霸女神告訴學渣男生,如果能考上和她一樣的大學,就考慮和他在一起,學渣男生突然就有了動機拼命學習。

所以靠所謂的意志力苦撐,不如強化動機。

保持動機包括: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和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

狠人是怎麼練成的?3個讓你變厲害的實用小建議


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有很多方法:

1、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不受所有其他義務和分心的事情干擾

在《成為作家》裡,對寫作練習最著名的建議就是晨間寫作,也就是睜開眼睛後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是固定的寫作時間。

2、學會自我調整,沒必要和自己對著幹,給自己心理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比如晨起跑步特別艱難,沒必要因為早上起不來,讓自己心理上抗拒鍛鍊,大可把時間安排到晚一些的時候。

3、注重身體保養,把身體當成朋友一樣相處

我們睡眠充足、飲食規律,身體狀態好的情況下是比較容易專注的。與其在身體疲憊的時候,指望靠意志力強撐,不如休息好。

動機是包括很多種,有的是非常實用的外在目的。比如你練習畫畫,你就可以在某一天成為畫家,為自己帶來報酬。

有的是社會動機,比如練習跳帥氣的街舞,會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崇拜。

保持動機的秘訣,就是意義感。

無論做什麼事情,做之前,想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你做這件事的理由。

別被意志力給騙了,大多數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強大的動機。

請記住,比意志力不足更可怕的是,動機不足。

03.

無差別重複一萬個小時

一樣不會變高手

大家都聽過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要在大多數行業或領域之中成為大師級的傑出人物,需要花一萬個小時來練習

它指出:在許多需要人類付出艱辛努力的領域,要想成為世界上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必須經歷多年的練習。

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又是比較片面的: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個1萬小時的最低數值。

例如,優秀專業演員的專業技能習得往往是3500小時,而記憶專家技能的習得也不需要1萬小時,只需要數百小時。

但很多讀者,把一萬小時理論理解為一種承諾:在任何一個領域,只要做到一萬小時的練習,幾乎人人都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但你如果無差別重複一萬小時,也不會變成高手。只有刻意的練習,才能帶來精進。


什麼是刻意練習呢?

1、刻意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拿閱讀來說,如果對自己沒有閱讀量的要求,想起來就看幾頁,沒想起來就不看,你會發現不知不覺半年時間過去了,卻沒能讀完一本完整的書。

必須列出具體書目並規定閱讀進度和目標,才能有進展。

2、刻意練習是專注的

小時候在早讀課背課文,如果不走心,就算嘴巴不停重複地念,念上幾十遍也依然不會背。

不管什麼練習,如果不夠專注,練習成果必然大打折扣。

3、刻意練習包含反饋

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哪裡錯了?只有這樣,才能搞清楚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或者離實現目標還有多遠?

沒有反饋的練習,就如一個人摸黑走陌生的道路一般。

這種反饋有時候是自己給自己提出的,比如練習舞蹈的時候對著鏡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動作是否到位;練字的時候,比對字帖,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字和好看的字差距在哪兒。

對於容易出錯或特別不擅長的部分,可以單獨挑出來重點練習並攻克。

4、刻意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業餘鋼琴愛好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上鋼琴課,等到30過去了,他還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彈奏這同樣的歌曲。看起來,他早已累積了好幾個一萬小時的練習時間,但卻沒有彈得更好。

5、刻意練習需要優劣分明的評價標準

清楚地知道傑出的人是什麼樣子的,他們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們又是如何與剛進入該領域的新手明顯區分開來的?

有了優劣分明的評價標準,才知道練習該往什麼方向發展。

6、刻意練習需要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

正確的練習方法是幫助我們達到目標的路徑。

簡單來說,刻意練習可以概括為六個字:

專注、反饋、修正。

不要高估天賦和意志力的作用,在能力發育的過程中,對自己停止成長的節點,保持警惕,用刻意練習的方法,讓自己優秀到讓人無法忽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