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可以肯定的说,明朝正史中,朱祁镇虽是皇后孙氏之子,但皇后名字并非孙若薇;与之相对,皇后胡善祥因为“无子废后”,那么朱祁钰自然也不是胡善祥的儿子。所有这些,必须要从宣宗皇帝的两位皇后说起。


先回顾一下剧情:《大明风华》剧中演道,太孙大婚后,胡善祥为紧接着生了第一个孩子,仁宗皇帝朱高炽亲自赐名为“朱祁钰”。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

就因为这个细节,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质疑,且不说剧中胡善祥的这个孩子来历不明,有可能是汉王朱高煦的孩子这些狗血的剧情,就时间来说与史实严重不符的,为什么呢?这要从正史中宣宗皇帝“废后事件”来慢慢说。

朱瞻基“无过废后”

朱瞻基这个人,玩心重,自幼被他爷爷惯坏了,什么也想要自己拿主意。就大婚来说,他更愿意选择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孙氏当正妃,奈何朱棣看过孙氏的相貌后,觉得将来有可能“狐媚惑主”,所以便钦点了宫中胡尚仪的妹妹胡善祥为皇太孙正妃,无奈之下,也就认同了爷爷的做法。

他即位后,由于胡善祥举止得体,温谦恭良,在后宫素有贤名,也就该将她立为皇后。但到了宣德二年,胡善祥的皇后地位就开始岌岌可危了,因为她的情敌贵妃孙氏生下一个皇子,“母以子为贵”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再加上朱瞻基偏爱孙氏,朱瞻基开始向大臣透漏出废后的口风。

当时“三杨”等名臣在朝,自然不同意皇帝“无过废后”,但宣宗皇帝也是嘴皮子功夫了得,他跟大臣们诉苦,我也都三十岁的人了,就这么一个儿子,是肯定要封为太子的,皇后体弱多病,后宫之事也多由孙贵妃打理,实与皇后无异,就这样朱瞻基与大臣们展开长达数月的拉锯战。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


看到皇帝要铁了心的废后,杨荣看到事不可为,遂劝其他大臣同意皇帝废后,但就待遇上胡善祥还享有与皇后一样的权利,于是宣德三年二月,朱瞻基令胡善祥上表辞后,退居长安宫。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陈词再三,乃从所志,就闲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馀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实生长子,已立为皇太子。群臣咸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今允所请,册妃孙氏为皇后。

就这样,胡善祥皇后之位被贵妃孙氏取代,就是后来英宗皇帝时期的孙太后。

那么问题来了,剧情与“废后”有何关系

剧情与正史有着明显的逻辑疏漏之处,朱祁镇还好说,母亲不管叫不叫孙若薇,但其母亲的确是孙氏无疑,这个无伤大雅。问题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朱祁钰身上。

首先,朱祁钰出身不对。朱祁钰的生母为贤妃吴氏,按照《罪余录》中记载,吴氏本是汉王朱高煦的宫人。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宣德皇帝御驾亲征,汉王府女眷被充为后宫为奴,吴氏被特赦免罪,宣德三年被朱瞻基临幸后于八月生一子,取名朱祁钰。他们母子由于出身卑贱,因而被长期寄养在宦官陈符家中,直到朱瞻基死前才得到承认。而剧中所演,胡善祥生育此子,则明显是大谬。


其次,时间不符。前面也讲了,朱祁钰出生于宣德三年八月,也就是胡善祥被废后的五个月后。胡善祥被废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多病无子”,如果说当时怀有身孕,大臣们岂能让朱瞻基废后?再者而言,剧中所演仁宗在世时,便有了朱祁钰,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难不成是仁宗皇帝从坟里爬出来赐了个名字不成?

最后,朱祁钰的嫡长子身份不符。抛开“母以子为贵”不说,胡善祥毕竟是太子正妃,生下的长子是妥妥的皇太孙,这是两千多年宗法制的传承。剧中所演的朱祁钰就是太子妃的长子,如果事情成立,那么接下来还能有“废后”之事吗?还能轮得上朱祁镇这个败家子坐上皇帝之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该剧胡编乱造,歪曲历史一点也不为过。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


其实剧本中的胡善祥应该是以“吴贤妃”为原型改变的。她一符合朱祁钰母亲的身份。二符合与汉王有关系的身份。三凄惨的结局与胡善祥一般无二,不得不佩服编剧真是脑洞大开,权谋、奸情、宫斗样样俱全,简直会抓人眼球啊!

关于朱祁镇身世的一点野史

朱祁镇在正史中记载是皇后孙氏所生,我们一般都认同这个观点。

但在野史中不是这么写的。传说中孙贵妃为了皇后之位绞尽脑汁,为了夺取皇后之位,假借偷梁换柱之计,将怀孕的宫女藏于密室,然后买通御医,伪装怀孕,就这样等宫女诞下一子后将其杀害,揽为己子,以博得皇后之位,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孙氏怎可得知宫女生男生女?写到此处,博取一笑罢了!

一部《大明风华》歪曲了半部明史


结语:剧虽好剧,且当故事看也就作罢了,但如果不知情者,当正史来看,岂不是误导许多人的历史观?所以说,编剧在编造故事时,尽量融入正史,大的观点不可伪造。无论是朱祁镇也好,朱祁钰也罢,要了解其出身,多查正史,莫信该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