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可以肯定的說,明朝正史中,朱祁鎮雖是皇后孫氏之子,但皇后名字並非孫若薇;與之相對,皇后胡善祥因為“無子廢后”,那麼朱祁鈺自然也不是胡善祥的兒子。所有這些,必須要從宣宗皇帝的兩位皇后說起。


先回顧一下劇情:《大明風華》劇中演道,太孫大婚後,胡善祥為緊接著生了第一個孩子,仁宗皇帝朱高熾親自賜名為“朱祁鈺”。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

就因為這個細節,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質疑,且不說劇中胡善祥的這個孩子來歷不明,有可能是漢王朱高煦的孩子這些狗血的劇情,就時間來說與史實嚴重不符的,為什麼呢?這要從正史中宣宗皇帝“廢后事件”來慢慢說。

朱瞻基“無過廢后”

朱瞻基這個人,玩心重,自幼被他爺爺慣壞了,什麼也想要自己拿主意。就大婚來說,他更願意選擇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孫氏當正妃,奈何朱棣看過孫氏的相貌後,覺得將來有可能“狐媚惑主”,所以便欽點了宮中胡尚儀的妹妹胡善祥為皇太孫正妃,無奈之下,也就認同了爺爺的做法。

他即位後,由於胡善祥舉止得體,溫謙恭良,在後宮素有賢名,也就該將她立為皇后。但到了宣德二年,胡善祥的皇后地位就開始岌岌可危了,因為她的情敵貴妃孫氏生下一個皇子,“母以子為貴”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再加上朱瞻基偏愛孫氏,朱瞻基開始向大臣透漏出廢后的口風。

當時“三楊”等名臣在朝,自然不同意皇帝“無過廢后”,但宣宗皇帝也是嘴皮子功夫了得,他跟大臣們訴苦,我也都三十歲的人了,就這麼一個兒子,是肯定要封為太子的,皇后體弱多病,後宮之事也多由孫貴妃打理,實與皇后無異,就這樣朱瞻基與大臣們展開長達數月的拉鋸戰。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


看到皇帝要鐵了心的廢后,楊榮看到事不可為,遂勸其他大臣同意皇帝廢后,但就待遇上胡善祥還享有與皇后一樣的權利,於是宣德三年二月,朱瞻基令胡善祥上表辭後,退居長安宮。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陳詞再三,乃從所志,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實生長子,已立為皇太子。群臣鹹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今允所請,冊妃孫氏為皇后。

就這樣,胡善祥皇后之位被貴妃孫氏取代,就是後來英宗皇帝時期的孫太后。

那麼問題來了,劇情與“廢后”有何關係

劇情與正史有著明顯的邏輯疏漏之處,朱祁鎮還好說,母親不管叫不叫孫若薇,但其母親的確是孫氏無疑,這個無傷大雅。問題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朱祁鈺身上。

首先,朱祁鈺出身不對。朱祁鈺的生母為賢妃吳氏,按照《罪餘錄》中記載,吳氏本是漢王朱高煦的宮人。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謀反,宣德皇帝御駕親征,漢王府女眷被充為後宮為奴,吳氏被特赦免罪,宣德三年被朱瞻基臨幸後於八月生一子,取名朱祁鈺。他們母子由於出身卑賤,因而被長期寄養在宦官陳符家中,直到朱瞻基死前才得到承認。而劇中所演,胡善祥生育此子,則明顯是大謬。


其次,時間不符。前面也講了,朱祁鈺出生於宣德三年八月,也就是胡善祥被廢后的五個月後。胡善祥被廢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多病無子”,如果說當時懷有身孕,大臣們豈能讓朱瞻基廢后?再者而言,劇中所演仁宗在世時,便有了朱祁鈺,豈不是荒天下之大謬,難不成是仁宗皇帝從墳裡爬出來賜了個名字不成?

最後,朱祁鈺的嫡長子身份不符。拋開“母以子為貴”不說,胡善祥畢竟是太子正妃,生下的長子是妥妥的皇太孫,這是兩千多年宗法制的傳承。劇中所演的朱祁鈺就是太子妃的長子,如果事情成立,那麼接下來還能有“廢后”之事嗎?還能輪得上朱祁鎮這個敗家子坐上皇帝之位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該劇胡編亂造,歪曲歷史一點也不為過。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


其實劇本中的胡善祥應該是以“吳賢妃”為原型改變的。她一符合朱祁鈺母親的身份。二符合與漢王有關係的身份。三悽慘的結局與胡善祥一般無二,不得不佩服編劇真是腦洞大開,權謀、姦情、宮鬥樣樣俱全,簡直會抓人眼球啊!

關於朱祁鎮身世的一點野史

朱祁鎮在正史中記載是皇后孫氏所生,我們一般都認同這個觀點。

但在野史中不是這麼寫的。傳說中孫貴妃為了皇后之位絞盡腦汁,為了奪取皇后之位,假借偷樑換柱之計,將懷孕的宮女藏於密室,然後買通御醫,偽裝懷孕,就這樣等宮女誕下一子後將其殺害,攬為己子,以博得皇后之位,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

但這種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孫氏怎可得知宮女生男生女?寫到此處,博取一笑罷了!

一部《大明風華》歪曲了半部明史


結語:劇雖好劇,且當故事看也就作罷了,但如果不知情者,當正史來看,豈不是誤導許多人的歷史觀?所以說,編劇在編造故事時,儘量融入正史,大的觀點不可偽造。無論是朱祁鎮也好,朱祁鈺也罷,要了解其出身,多查正史,莫信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