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现在的高校建设,已经实实在在进入到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向前些年那种注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告别。这不仅体现在所有高校都在清退超过学习年限的研究生,也体现在专业增减、学科调整当中,还体现在招生规模的缩减上。

在前一段的研究生报名当中,考生发现一些大学招生计划“缩表”了。据当时的统计,27所985高校,2020年共计划招收137128名研究生,而2019年却是138394名,减少了1266名。这27校,2019年研招计划平均为5125人,2020年则为平均5078人,减少47人。虽然减少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质的转变,由过去的扩招变成现在的减招。这种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是转折性的。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减少研究生招生计划最多的是中南大学。2019年计划6830人,2020年变成5460人,减少了1370人,2020年比2019年减少了20%,算得上狂减。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招生计划8500人,2020年为7500人,净减1000人,比2019年减少了将近12%。第三是吉林大学,减少了545人,此外天津大学减少400人,上海交大减少300人,武汉大学全日制硕士减少200人。

在一些大学对研究生招生计划“缩表”之后,现在又有大学对本科招生计划进行“缩表”。近日,郑州大学发布的《关于报送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是明确要求进一步压缩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即使是新增专业,此通知也要求,新增专业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在学院各专业计划内部进行调整。这就是说,专业数量可以增加,招生数量却得减少。郑州大学在校生高居全国第一,就意味着这所巨无霸高校正在实施自我“减肥瘦身”计划!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为何要自我“减肥瘦身”、对本科招生计划进行“缩表”?通知给出了明确清楚的答案。

郑州大学《关于报送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通知》篇幅不大,却有多处提到“建设一流大学”。如,“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及学校建设一流大学需要,2020年我校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将进一步压缩”。再如,“请各学院按照我校综合性研究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缩减本科招生计划实际……填报各专业拟定招生计划”。还比如,“以‘缩减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流学科、提高生源质量’为原则”。这就说明,缩减招生规模早在郑州大学的规划当中。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这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137所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共6所)。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的大学,实属不易。不过,郑州大学虽然跨入了门槛,但“双一流”建设高校却是动态的,五年一个周期,期末经过评价,有进有出,不搞终身制。从综合实力看,不用说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相比,即使与B类的几所大学相比,郑州大学的综合实力也不算太强,未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综合实力强于郑州大学的的原来211高校有很多。面对激烈竞争,慢进意味着后退。为了快速前进,郑州大学自然选择轻装。

在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中,郑州大学以招收11816名本科生高居全国大学榜首,比六校合一的吉林大学还多出近1600名,约为浙江大学的2倍之多,是中科大的6倍多(中科大2019年招收本科生1860人),而在学科建设和培养质量方面,郑州大学实难与中国科大、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相比。对本科生“缩表”成了郑州大学的必然选择。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双一流”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内涵式发展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校招收的研究生与本科生过多,如果师资力量跟不上,不仅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在教学上过多地拖累教师,进而影响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将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质量造成双重影响,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以,如果学生数量超出了师资队伍的承载能力,对招生计划进行“缩表”就成为必选项。

继一些大学对研究生进行“缩表”之后,郑州大学对本科生也进行“缩表”,是否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大学也要加入到“缩表”之中呢,不能妄加猜测,但应当拭目以待。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双一流”高校继研究生“缩表”后,又对本科生予以“缩表”

(本文为原创;文中图表为本号制作;文中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