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為了每一位重症患者的求生渴望
——湖北省武漢市檢察院醫療救治督導組戰“疫”紀實
2月18日傍晚,湖北省武漢市檢察院醫療救治督導組成員鄧亮在通向雷神山醫院的路口,焦急地等待著。兩個多小時前,一組組長塗小平從醫院內傳來訊息:“病區準備就緒,開始轉運!”為了讓自己所處的位置更加醒目,他打開應急燈。
晚7時許,西北方向來了車輛,“是轉運車隊!”鄧亮在奮力打著手勢的同時,在武昌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微信工作群裡用語音呼喊:“我站在路口,我就是路標!我就是路標!”在鄧亮的引導下,一輛輛載著病人的轉運車,有序駛入雷神山醫院,200名新冠肺炎患者被陸續收治。
這是武漢市檢察院醫療救治督導組工作的一個縮影。連日來,督導組的15名成員爭分奪秒,構築起新冠肺炎患者和醫院之間的一條條快車道。
6天時間騰轉700餘張病床
1月底,武漢疫情持續高發,醫療資源極度緊缺,各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一床難求”。2月2日,武漢市檢察院接到市委政法委通知,全市政法戰線由政法委牽頭成立定點醫院病床週轉督導組,請該院立即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武漢市檢察院醫療救治督導組,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馬上落實!”武漢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陳重喜義不容辭領受任務。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彭勝坤也當即表示全力支持,第一批6名檢察干警連夜集結。
疫情來勢洶洶,病床就是患者的生命線。督導組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督導武漢市洪山、江夏兩個轄區的6家定點醫院加快病床週轉,提高醫院收治率。第二天天剛亮,他們就趕赴各定點醫院實地摸排,瞭解病床底數,掌握使用情況,為符合出院條件的病患加快辦理出院手續,協調確診輕症患者轉運到方艙醫院治療。
隨著疫情防控進展,督導組的任務範圍擴展至武昌、青山、東湖高新等整個江南片區。6名成員分為3個小組,馬不停蹄地轉戰於6個轄區的防控指揮部、衛健局,深入10家定點醫院開展摸排,統計分析病床流轉情況,向指揮部提供最真實的基礎數據,為上級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通過督促各定點醫院採取加床、擠床、安排輕症患者轉院等措施,6天時間裡共加速騰出週轉病床700餘張。
2月8日,中央指導組在武漢發出動員令,不折不扣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措施,切實推進“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當日22時,武漢市指揮部下達任務:自2月9日起,未入院治療的重症患者要全部收入定點醫院。督導組所有成員連夜從家、從辦公室趕赴各區指揮部。
“不僅要當好‘督導員’,還要做好‘通信員’‘調度員’和‘服務員’,及時向市指揮部報告轉運進度,及時指導各區調整轉運批次、人數和去向,及時解決轉運中的困難,做好服務保障。要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決貫徹黨中央精神,在患者和醫院之間架起橋樑,確保轉運收治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出發路上,督導組組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陳重喜在工作群裡鼓勵大家。
“武昌轉運同濟光谷34人名單審核通過沒有?”“中醫院光谷院區收治是否準備好?幾點可以開艙?”“三醫院接收青山第一批已完成,第二批可以出發!”……從9日凌晨起,江南片區各指揮部裡,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督導組同志們手裡的電話一刻也沒有放下,無數次的聯繫、溝通、協調,在各指揮部和定點醫院的上空織出一張信息網,幫助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
經過連續32小時的高速協作,10日凌晨5時,江南片區第一批轉運419人的計劃基本完成。直至此時,成員們才敢放鬆緊繃的神經,稍事休息。早上8時,當指揮部微信群裡新一天的任務傳來,大家揉揉佈滿血絲的雙眼,搓搓壓麻的臉頰,繼續投入戰鬥。
決不能讓病人在風雪中等待
2月15日,寒潮。當天,洪山區的重症患者轉運任務高達227人。該轄區面積大、患者分散,轉運起來耗時久,再加上天氣惡劣,何時能讓所有病人都住進醫院是個未知數。為了協調解決,三組組長陳硯龍已記不清打了多少通電話。眼看所有批次的患者陸續到達醫院,前方帶隊同志反饋:人是都送到了,但是等著醫院收治的患者隊伍都排到大門外了。
“這樣的天氣,正常人在外面久了都扛不住,病人身體虛弱,決不能讓他們在風雪中等待!”他趕緊聯繫市指揮部請求協調——請醫院簡化收治手續,只要身份證和接收名單上一致,就立即安排患者入院,其餘信息由資料組後續聯繫完善。“先入院、後辦理”的措施迅速打通生命通道。晚11時許,接到最後一位患者入院的消息後,陳硯龍長長舒了一口氣。
風雪交加的兩天裡,二組成員們的心,也一次次被提到嗓子眼兒……
2月14日那天,青山區的轉運任務也很重。王保傑和組長李海虹與區指揮部的同志們共同調度,將140名患者分5個批次向雷神山醫院轉運,直到夜裡23時16分,患者才全部送達。當李海虹再次聯繫轉運前方瞭解收治進度時,帶隊的青山區副區長喬曉虹在電話裡大聲回覆:“醫院床位不足,有16名重症患者無法收治。”焦急的聲音在指揮部迴盪。
情況緊急!這16名重症患者已經在路上耽擱了太久,病情隨時可能惡化,必須立即轉入其他醫院。李海虹果斷髮出指令:“衛健局立即上報,市指揮部我來協調,請喬區長安撫好病人情緒,做好轉院準備。”掛上電話,她立即向市指揮部緊急求助,申請將這16名病人轉入就近醫院。通過調度,三分鐘後傳來答覆,將16名患者轉入距離最近的省中醫院光谷院區。李海虹立即撥打醫院電話,對接患者名單,簡化入院手續,引導行車路線。
凌晨2時20分,喬曉虹發來消息:“已到中醫院,16名病人已安全入院!感謝督導組的支持!”這一刻,他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只要能讓疫情早一刻結束”
“第一批24名患者已轉運,第二批還有30名。”2月10日晚8時,56歲的法警杜景書還在洪山區指揮部忙著協調轉運。他邊報數據,邊在心裡給自己打氣:“救人是十萬火急的事,我一定不能掉鏈子。”當晚,他忙到凌晨1點多才回家。即使有時早一點,看到最疼愛的外孫女高興地跑出來迎接,他也應一聲就趕緊躲進儲藏室自我隔離。
不管前一天工作到多晚,柳立清每天都會在指揮部任務下達之前早早地趕到武昌區指揮部,與區指揮部的同志們一起分析疫情數據、確定轉運名單、申請病床指標。
擔心把病毒帶回家,20多天來,幹警厲紅一直住在單位。厲紅沒敢跟家人說自己去醫院協調床位騰退、病人轉運,只是解釋晚上忙得晚,早上又出發早,住單位方便。他說:“家人會理解我的。我曾是一名軍人,有些事是骨子裡的必然選擇,只要能讓疫情早一刻結束,我會十倍努力!”
當被問到是否怕自己被感染,幹警沈敘說:“一開始會有點怕,但走到一線後根本不會再想這些,看到自己的工作真的可以挽救生命,只會想著怎麼才能做得更好。”他始終記得,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15名來自養老院、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病患,最終全部住進醫院得到救治。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每天晚上,幹警張靖都會拍一張夜景,配上詩句發到朋友圈,給家人朋友報平安。自督導組成立以來,哪個醫院的收治任務重,他們組就去哪個醫院現場督導。為了不影響家人,也方便有空的時候可以看案卷,熟悉案情,從2月9日起他一直住在單位。張靖的妻子一直以為他只是下沉社區做防疫工作,直到有一天看到單位發的微信文章,才知道他已經去了抗疫“最前線”。那天晚上,當他開車回到院裡,一看手機上有十幾個妻子的未接來電,趕緊回撥視頻通話過去,妻子一看見他就哭了。
張靖的同事王丹,這些天說得最多的詞是“辛苦”,但不是指自己,是向他接觸的每一個醫護人員。“他們才是走在危險鋼絲上的人,和他們相比,我做的這些都不算啥。”
不管督導組去哪個醫院,常常跟隨而至的,是負責後勤保障的王俊。特殊時期,吃飯不方便,為了保護好在一線的同事,他每天開車東奔西跑,送飯、送防護物資……20多天,行車3000多公里。
而有的督導組成員,還默默忍受著生離死別之痛。幹警謝兵進了督導組就一直忙得沒回家。2月20日得知母親生病,他趕緊請假回家把母親送進醫院。可病情發展太快,當天晚上搶救無效,母親還是走了。離家前看了母親還好好的,再見卻成永別……
“哪個環節不夠快,我們就奔向哪裡”
2月14日8時30分,督導組收到信息: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氧氣瓶不夠,完成當日收治任務有困難。火速趕往醫院後,組長林江發現,醫院的新病區是連夜改造出來的,除了治療的關鍵物資氧氣瓶外,還有很多設施都不健全。他立即聯繫負責當日收治任務的青山區、武昌區領導來現場解決。經過協調,青山區帶隊區長保證下午安排武鋼集團支援100個氧氣瓶,毛巾、臉盆、暖水瓶等物資由青山區調撥,病區還沒完成的改造工作由武昌區安排裝飾公司包施工包材料。
讓醫院發愁的難題迎刃而解,原定於17時開始的收治提前了5個多小時。看著一個個患者陸續入院,督導組的同志們內心很高興,“能夠讓病人少點等待,早一點住進醫院,我們很欣慰。”
2月18日,轉運雷神山醫院200人的任務下達。大家眉頭一緊,雷神山醫院一直在邊建設邊收治,病床底數不清,且還有收治手續多、基礎疾病患者和高齡患者收治難等問題。“必須打通梗阻,完成收治任務!”陳重喜神情凝重,把目光投向一組組長塗小平。“明白!”塗小平迅速帶領組員鄧亮登車出發,向雷神山醫院飛馳。
在等待和院方溝通的間隙,塗小平主動幫助醫院解決了1名出院患者無人接送的困難,贏得了院方的信任。經溝通協商,就患者收治條件、轉運批次和人數等影響收治效率的問題,與醫院達成一致意見,加深了彼此間的理解、信任與支持。隨後,醫務處處長親自督促病區做好收治準備,為加快收治速度,同時開放3個收治通道,簡化收治手續,200名患者於當晚全部收治入院,實現了零排隊、零拒收、零投訴。
“哪個環節不夠快,我們就奔向哪裡!”陳重喜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武漢市檢察院醫療救治督導組共督導協調江南片區向定點醫院轉運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4309人,協調江南片區18家定點醫院收治患者2454人。
閱讀更多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