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为了生活上一档,我们不断地上一当(2)

一个傻子看到一个开奔驰的老板,车前盖上放着一个牌子,教授如何一年开奔驰,傻子上前询问,怎么一年买奔驰,老板说,给我200块,教你,然后傻子给钱了,奔驰老板拍着车门说,懂了吧,现在知道我车怎么来的吧。

总结这些年教我赚钱的方法和课程。


为了生活上一档,我们不断地上一当(2)

第一,有抄袭的。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人说出来不一样的效果,做培训的总会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气场,他们说话非常有气势,其实好多道理也经不起推敲的,他们讲的案例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但那种气场在,短时间内也没有时间让你去思考真假,于是人们像是打了鸡血,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这就是鸡汤吧。鸡汤喝完后,感觉自己吸收了营养,吸没吸收过段时间才能知道。但此时此刻,你已经变成了他晋升的营养,你的存在,只是证明别人成功了。让他变得更让人信服。

第二,过时的和想象的。

好多时候,拿些过时的经典的案例让你去思考,对,你思考的是过去成功的例子,事实已经证明的。但这跟他们要讲的其实没什么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每一标准。以前谁能想到互联网会这么强大,而你还沉浸在过去的时光中。他讲的很对,但又好像没什么用呀,即便用到现在好像就是错的了呢。时代变了,以前生一胎,好像是对的,现在呢?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缺乏了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真正按照他说的做了。你可能成功了,你成功的时候也是培训成功的时候,以为你是按照他说的做的呀。但你不知道的是,同样和你一样的人已经有一百个一千个失败了。你可能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也许只是比别人多出了点运气。但你的成功证明了课程的成功,所有的人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你,都会以为只是没有做好,而不去怀疑课程的问题。怀疑啥?都有人成功了,这就是课程总是对的定理或者公式。课程永远是对的。


为了生活上一档,我们不断地上一当(2)

第三,你根本就没法做到。

知道我是怎么一年赚到一千万的吗?学习我的方法,轻轻松松你就能做到,模仿是成功的捷径。方法很简单,我老爸给了我一个亿,我放在银行里,我在家躺着就赚到了一千万。什么你学不来?那就是你没学好了。你那个王家大少不是躺赚了两千万了吗?我的方法肯定是对的,你没学好怪我唠?一个典型案例证明了他的方法是对的,如果你按照他的方法去做,有一天你真的成功了,你会认为按照他的方法做的,其实也可能跟他蛋的关系也没有,王家大少到现在一直以为他是按照老师的方法是对的,因为他超额完成了老师的任务,给他爹要了两个亿。你们呢?请问你们能做到吗?

第四,你叫他一声老师你就已经输了。

我们从小的教育让我们怕老师,再调皮的小孩,见了老师也是怂。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概念就是老师是对的,老师说的我们都要听。但现在已经变了,以前都听老师的,我们可能都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我还会在这搬砖吗?现在的老师是什么老师?我们分公司最好的老师是初中没有毕业的。打开网页,这个老师教你日赚500,那个教你日赚1000,其实要不就是拉你做微商做代理拿货,要么就是拉你进赌博群的,总之就是让你掏钱的。老师变得好廉价,他们为啥都自称老师呢?因为你从小就习惯听老师的话,老师让你掏钱,你敢不掏钱。当你叫他一声老师,他骗你的时候,你也会相信,他是对你好。

为了生活上一档,我们不断地上一当(2)

第五,好多人在听,反响不错。

难道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种人叫拖吗?互动一下提升下大伙的情绪,让人变得更不理智,就像喝了酒情绪变高一样。你更不知道的是,你在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你,你们成为彼此说服自己的理由。来的时候就像看看人多不多,以此来鉴定真假,你是他是大家都是,这就好玩了,一看这么多人,你也信了大家都信了。人都有从众心理,你鉴定真假的凭证就是错的。难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众人皆醉我独醒。好不好,还要等到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一时的评价只是情绪化的。我感觉如果你真正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破产的风险比你挣钱的方法要大得多,此时没有作为就是好的作为,没有做的只是损失了一笔钱,按照做的可能破产。让子弹再飞一会,再下结论,看一个人不算,多看几个人。看几个人不算,再看看各自的条件,他有的你有吗?王大少有个给他两个亿的爹,你有吗?

第六,拉人头,就是让你囤货的。

无非就是这货多好卖,这货市场有多紧缺。多进货进价低,利润高。水平低,懒得不想说了。


为了生活上一档,我们不断地上一当(2)


总之,有人教我赚钱我肯定听,但别想从我口袋拿出一分钱。我要是花了,算我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