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趙匡胤建宋後,此人本有機會取而代之平分江山,卻因驕傲喪失良機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後,輕而易舉的兵回開封,在導演了周帝禪讓的一齣戲之後,建立了宋朝。

可是既然趙匡胤是靠兵變起家,那麼當時的後周故官僚中,必然存在著兵強馬壯之人,這些人就甘心接受由之前同為殿前大將,變為君臣相稱的轉換嗎?自然有人是不同意的,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的就是在後周時期擔任昭義節度使,駐守澤、潞(約為現在的山西東南部和河北西南一帶)的大將軍李筠。

趙匡胤建宋後,此人本有機會取而代之平分江山,卻因驕傲喪失良機

這個李筠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在之前周世宗在世的時候,他雖然名義上是後周的大將,但是與周世宗面和心不和,經常琢磨著取而代之。等到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又開始兔死狐悲,掛起了周世宗的遺像,每天鼻涕眼淚的哭訴,說要為柴家報仇雪恨,剿滅逆賊趙匡胤。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演戲而已,他真正的目的當然是趕跑趙匡胤,自己當皇帝。

趙匡胤建宋後,此人本有機會取而代之平分江山,卻因驕傲喪失良機

於是趙匡胤和他的宋朝江山所迎來的第一場挑戰就這樣開始降臨了。首先不要把李筠當做是碌碌之輩,他在當地駐守八年,苦練精兵,積攢糧草,也是頗有實力的一鎮諸侯。同時他還搞起了針對趙匡胤的合縱之計,先是派使者拉攏北漢,請求合謀攻宋。接著又派人致信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建雄節度使楊庭璋等人一起夾攻趙匡胤。此時的他如果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有效的戰術,也是有機會與趙匡胤逐鹿中原的。

趙匡胤建宋後,此人本有機會取而代之平分江山,卻因驕傲喪失良機

此時他的首席謀士閭邱仲卿也向他建議到,應該趁著趙匡胤沒有防備,發兵西南,佔據虎牢雄關,繼而出兵洛陽,西進長安,接著穩固局勢後,靠著山河之險繼續與趙匡胤爭雄,哪怕不能擊敗宋朝,也是進可攻退可守。這本是結合李筠實際情況所提出的最好計謀,即使不能將宋朝取而代之,也能平分宋朝一半的江山。

可是此時的李筠已經被驕傲的情緒衝昏了頭腦,他不屑一顧的說道,我與那些開封的官員以前都是哥們,只要我振臂一呼,都會跟我一起的。況且我有精兵良馬,又有大將儋,此事不攻開封,何時可攻。李筠如此自負,已經註定了他的失敗,他宣佈反宋之後,他所謂的那些好朋友沒一人相應。甚至他相約的那兩位節度使也是口頭給以援助,出於種種原因並沒有派兵夾攻。至於北漢政權,也僅僅是名義上派了幾個文官前來參謀一下。

趙匡胤建宋後,此人本有機會取而代之平分江山,卻因驕傲喪失良機

李筠就這樣匆匆的單槍匹馬要和趙匡胤開戰了。接著在宋太祖兵分兩路前來,雙方一場鏖戰後,李筠落了個兵敗自殺的下場。而趙匡胤也仗著此役,震懾了其他心有不滿情緒的地方官員,並且打下了剛剛建立的宋朝威名,為之後南下平定各割據政權,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