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声情悲壮,道尽了天地间的无奈!

大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将领李尽忠、孙万荣等率军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诗人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声情悲壮,道尽了天地间的无奈!

没想到,不谙军事的武攸宜第一次指挥就吃了个大败仗。陈子昂赶紧向武攸宜进言,请求分军万人替其抵挡敌军。岂料不但没有得到采纳,武攸宜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独自登上幽州台,慷慨而歌,写下了那首名扬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的一首诗,多一字嫌太多,少一字意难传,就是这四句恰到好处,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字字如玑。《唐诗快》中称:“此二十二个字,真可以泣鬼。”诗人独登燕台,凭吊古今,将天地之伤悲揽入怀中,他歌的不是古人的寂寞,而是自己的孤独。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声情悲壮,道尽了天地间的无奈!

大诗人都是孤独的,孤独地写诗,孤独地前行,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了相同的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李白也曾有过这种身陷绝境的感觉,否则他又怎么会写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那种孤立无援迫切想得到拯救的心情,王勃和李白也都懂得。

陈子昂的孤独是苦于没有认同,没有稀世知音,这种孤独折磨了许许多多文人的心,这也是为何后人历经世代再读起《登幽州台歌》时,会产生巨大的共鸣。不过陈子昂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去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是直接将这种孤独感放置在茫茫天地间,让后人自行体会其中滋味。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声情悲壮,道尽了天地间的无奈!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而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是天下所有醉世独醒的孤独者最悲怆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