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推理逻辑与创新逻辑

推理逻辑与创新逻辑

推理逻辑与创新逻辑

“逻辑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系统,如果想具体把握它就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解读。这就如同把人划分为男人与女人,让我们从性别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划分为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婴幼儿,让我们从生命周期理解了人的本质。前面我们把逻辑划分为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是帮助大家从适用环境的角度去理解逻辑的本质。下面所讲的推理逻辑与创新逻辑是从思维活动的角度来讲解逻辑的本质。”

“在正式开始讲解前,请大家先讨论一下:创新有没有规律可循,为什么?”

思维教练的话音一落,课堂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员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不一会就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

1、创新是靠灵感的,灵感是没有规律,可遇而不可求的。

2、创新是一种量变,有规律可循。创造是一种质变,没有规律可循。

3、创新是一种思维活动,既然是一种思维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规律性,现在人们没有发现它,并不等于它不存在,这就如同万有引力定律没被发现前一样。

听了各组代表的陈述,思维教练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家讨论的很好,基本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创新,作为人类头脑最神奇、最复杂的一项思维功能,迄今为止在科学界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尽管人类发明的超级电脑所拥有强大的推理力可以战胜国际象棋大师,但在创造力方面它连三岁的孩子都不如,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至今人无法超越人脑智能的原因。”

“人脑的创新思维活动异常复杂,在过去人们一直把它视为无规律可循的,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创立形式逻辑学时只研究了比较简单的推理思维活动,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思维规律和范式,而把当时看似混乱无序,没有规律的创新思维活动从逻辑学的研究范畴中给剔除了,所以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把逻辑学称为‘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显然,传统的形式逻辑学是残缺不全的,不过考虑到古代人类对思维的认知水平还非常低下,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后人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逐渐完善起来的,逻辑学也不例外。”

“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推理逻辑是人类在总结了它的活动规律所制定的规则。创新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是更高级、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它也必然存在着一套创新逻辑,前提是人们能发现并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活动规律。在过去,这一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在我看来主要原因不是人们对创新思维研究的不够,而是传统的专家学者们太迷信亚里士多德,误认为他创建的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全部,没有意识到逻辑学在诞生之初就缺失了一半,没有勇气正视今天我们奉为圭壁的逻辑学实际上是残缺不全的。”

“老师,那您快说说什么是创新逻辑吧?”学员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

思维教练点击了一下电脑,屏幕上立刻弹出一张列表,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推理逻辑与创新逻辑的不同。

“大家看一下这个表格,在左方是推理逻辑的核心规则——收敛律,它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所遵循的根本法则,适用于观察、分析等思维活动,以是非为评价体系。在右方是创新逻辑的核心法则——发散律,它是多维创新和跳跃思维所遵循的根本法则。适用于设计、创新等思维活动,以优劣为评价体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解析一下推理逻辑和创新逻辑的区别。请大家计算12+3+……100等于多少?”

“5050”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思维教练笑着问大家:“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是你们自己想的,还是从小高斯那里学的?”

学员们们也笑了,纷纷说是童年时听过小高斯巧解数学题这个故事才知道了1+100=101,2+99=101,3+98=101……这种解题思路。

“通过思路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小高斯在解这道数学题时,其思维模式是跳跃式的,所以他能想出一种新的解题思路。而一般人的思维模式缺乏跳跃性,所以只能循规蹈矩按照常规思路解题。”

“老师,如果我们学会了高斯的这种解题思路,是不是就像他一样也是创新思维了?”有学员问道。

思维教练摇了摇头:“你即使掌握了这种解题思路,也不是创新思维,因为你仅仅是记住了这道题的一种新解题方法。你的思维模式没有任何变化,遇到其他问题时你还是不知道跳跃去思考,只会模仿已知惯例,沿着熟悉的思路去思考。”

见大家不太理解,个个面带疑惑的神色,思维教练便在白板上写了两道算式。

1)2+5=?

2)7=?+?

“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在思维模式上有什么不同?”思维教练启发道。

“第一个算式,只有一个结果。”

“第二个算式,存在着多个正确的答案。”

“第一个算式思路是收敛到一个点,第二个算式思路是发散到多个结果。”

思维教练满意地点点头:“你们观察的很细致,的确如此。用思维学的专业术语讲,第一个算式的思维模式是收敛型,第二个算式是思维模式是发散型。大家回忆一下,从上小学开始,我们是不是一直在接受那种只有一个答案的思维模式训练,在解题时,老师会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给你准备好,而且信息是精准无误的,最后一定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二十多年这种收敛型思维训练,那他的思路就像是被困住手脚的人,久而久之身体就固化僵死,变得不会奔跑跳跃了。”

“头脑长期接受收敛思维训练的人,当突然遇到那种需要思路跳跃发散的问题时,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思路被束缚的太久,已经丧失了发散的能力。所以,别看我们每天在学新知识,但这并没有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因为我们一直按照收敛型思维模式在理解和记忆这些东西,而原创者的创新思路我们并没有学到,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结论。”思维教练遗憾地道。

在中古时期,逻辑的研究就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据已知的材料记载,公元前有关逻辑学的研究有三大流派,它们分别是:印度的因明学;中国的墨家与名家;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形式逻辑。遗憾的是,前两大学派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湮没,唯有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式逻辑被不断发扬光大,流传至今,成为现代逻辑学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以及它所创立的形式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誉为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他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他建立了第一个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理论。其论述形式逻辑的代表作有《形而上学》和《工具论》。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形式逻辑学被认为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知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思维方法。

继亚里士多德之后,麦加拉-斯多阿学派逻辑揭示出命题联结词的一些重要性质,发现了若干与命题联结词有关的推理形式和规律,发展了演绎法。而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伊壁鸠鲁则认为归纳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中世纪的一些逻辑学家,发展和丰富了形式逻辑学。到了近代,培根和约翰·缪勒则进一步发展了归纳法。

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形式逻辑学主要是研究推理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整合包含了演绎法和归纳法两大思维工具。由于形式逻辑的研究核心是“推理思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将形式逻辑等同于推理逻辑。

关于形式逻辑学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在这里之所以要详细介绍逻辑学的发展历史渊源是想揭示逻辑学在创建之初存在的一个巨大缺陷。

从逻辑的归属上来看,推理是主观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推理逻辑属于主观逻辑的范畴,当然由于绝大多数的推理思维活动对象是客观自然,所以推理逻辑又需要在一定客观逻辑限定内“舞蹈”,这样推理思维活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创新也是主观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创新也遵循一定的客观自然规律和主观思维规律的,那么创新思维活动是否存在着自己的创新逻辑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推理逻辑是否能包含创新逻辑。

在形式逻辑学中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在观察、分析、决策领域。

演绎法:大前提产生小结论。男人都是好色的,你是男人,所以你是好色的(必然率)

归纳法:小前提产生大结论。100只鹅是白色的,可能所有的鹅是白色的。(或然率)

从形式逻辑的作用来看,它对创新思维活动有理清思路的辅助作用,但不具备主体作用。它可以对创新思维的最终结果作修饰和整理,不过从整个创新思维过程而言,人们无法靠三段论推理出一个绝妙的创意,形式逻辑不会告诉人们电灯的灵感是如何突然在头脑中“蹦”出来的,它只能规范修饰这个创意使之更完善规范。

创新的逻辑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能够激发创意灵感的思维规则!

从这一点来看,形式逻辑显然不具备这一功能。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以跳跃联想、发散思考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思维,与以因果联想、收敛思考为主要形式的推理思维遵循着两套截然不同的逻辑体系。

显然,逻辑学在诞生之初是带着巨大的残缺降临于世,以“推理思维”为研究主体的推理逻辑学本应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但却迟迟未降生,从这个角度来讲,形式逻辑学一直缺少自己的另一半。遗憾的是,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仍未看到以“创新思维”为研究主体的创新逻辑学诞生。传统的逻辑学家们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旧体系的细化与修饰上,却没有人想到低头关注一下逻辑学大厦的地基是否有问题。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形式逻辑就像是古代的炼金术,而不是现代的化学科学。它虽然是源头,包含了许多真知灼见,但却不是终点,没有构成完整的逻辑学体系。纵观科学发展史,任何学科的进步都是靠不断的自我否定来获得新生,逻辑学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创新逻辑学的一些构想,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有志之士对这个课题的兴趣和研究,共同来完善逻辑学的结构体系。

我个人认为完整的新逻辑学的结构体系就像是太极模式,它包含了阴阳两部分:

1)以推理思维/推理逻辑为代表的“阴”。

2)以创新思维/创新逻辑为代表的“阳”。

在新逻辑学体系中有两条基本规律——收敛律和发散律。

1)收敛律:归纳法和演绎法遵循的根本法则(适用观察/分析——以是非为评价体系)

2)发散律:多维法和跳跃法遵循的根本法则(适用设计/创新——以优劣为评价体系)

关于发散律的界定可以用三条规则来说明:

规则1:创意的结果维度越多,越不重叠包容越好,即发散面越广越好。(多维法)

规则2:创意的结果越远离前提,联系越不紧密越好,即发散点越远越好。(跳跃法)

规则3:当规则2优于规则1,跳跃法得到的是必然的“优”,多维法得到的是或然的优。

最后,我想用一个简洁的公式来表示完整的逻辑学结构体系:

逻辑学=推理逻辑学+创新逻辑学

【思维原理】

1、推理逻辑——推理思维所遵循的“道理”

2、创新逻辑——创新思维所遵循的“道理”

3、收敛律是推理逻辑的核心规则。

4、发散律是创新逻辑的核心规则。

5、推理逻辑主管思维过程的对错,它告诉人们正确的推理过程的规律性。

6、创新逻辑主管思维起点的对错,它告诉人们正确的创新起点的规律性。

【思维法则】

1、人类设定的推理逻辑规则是有限的,客观设定的推理规则是无限的。

2、形式逻辑学中的推理法则是有限的,是一种学术性总结,在现实中很少有人使用三段论的方式去推理思考。

3、数学训练有助于提升推理思维水平,但是数学推理思维方式是一种简化的特例,很难迁移到现实中。因为,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不仅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已知条件,甚至可能得到的信息是故意被误导的,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4、创新思维活动在古代被视为无规律可循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在创立形式逻辑学时没有涉及到创新逻辑的研究,仅总结了推理逻辑的规则。从某种程度讲,一直到今天逻辑学还是残缺不全的,它缺失了对创新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

5、逻辑学=推理逻辑学+创新逻辑学

6、万物负阴抱阳,逻辑律也不例外。逻辑律同样遵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法则。

7、阴型逻辑律:收敛律(观察/分析的逻辑)。

8、阳型逻辑律:发散律(设计/创新的逻辑)。

9、阴极生阳,于收敛中求发散的模糊性。例求同、求和、求创。

10、阳极生阴,于发散中求收敛的确定性。例分层、分类、分元。

11、收敛律的三个基本规则:

规则1:小结论越多,则求同得出的大结论普适性越广。(归纳法)

规则2:大结论普适性越广,则从属于它的小结论越多。(演绎法)

规则3:当大结论为“真”,演绎法得到的是必然的“真”;当小结论为“真”,归纳法得到的是或然的“真”。

12、发散律的三个基本规则:

规则1:创意的结果维度越多,越不重叠包容越好,即发散面越广越好。(多维法)

规则2:创意的结果越远离前提,联系越不紧密越好,即发散点越远越好。(跳跃法)

规则3:当创意远度超过其广度,跳跃法得到的是必然的“优”;当创意广度超过其远度,多维法得到的是或然的“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